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四家

明四家

明四家
所谓 “明四家”是指明代哪四 位画家,他们各自在艺术上有何成 就?
明四家
• 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 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 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 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 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 传统; • 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 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 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 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 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 不同风格的大家,而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 (“吴中四才子”)。
仇英
仇英(1498一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 人,后居苏州。初为漆工,曾拜周臣名下学画, 后在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观摩大量古代名作, 技艺大进,自成一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山 水画亦佳,被称为异才。代表作如《清明上河 图》、《竹林品古》、《赤壁图》、《玉洞仙源 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 画图》 《林亭佳趣图》《松亭试泉图》《松溪横 笛图》《园居图》《秋江待渡图》《孝经图》 《仙山楼阁图》《摹倪瓒小像图》《职贡图》 《临贯休白描罗汉像》《右军书扇图》《柳下眠 琴图》《松荫琴阮图》《蕉荫结夏图》《修竹仕 女图》《捣衣图》《桐荫清话图》等。
《兰竹图》 《兰亭修缀图》 《湘君湘夫人图》》 《赤壁跋》
《惠山茶会图》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 惠山茶会图》 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 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反映了文人画家传 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 文徵明的山水画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 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 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棱 角分明,略加变形;用笔工细绵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这正是 他的作品带书卷气、利家画的特点;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 中见清雅。细文山水属本色画,具较强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和利家气。
《清明上河图》 《赤壁图》 《司马光独 乐园图》二
仇英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山水主宗赵伯驹和南宋“院体”,以青绿重彩 为主。 其特色是:取实景加以理想化,布局宏大繁 复中具明快清朗之格;建筑界画工致精确又不刻 板;山石用勾勒法,兼施细密的皴擦点染,工整 中见放逸;树法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 用笔灵动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 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这种青绿山水发展了 传统画法,有重大变革。另一路粗简山水学李唐、 马远和周臣,笔墨劲健。早期多受文徵明、沈周 影响,构图较疏朗,笔法秀丽,色彩鲜艳,多用 绢本。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 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 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 。
沈周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沈周:其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皆能,尤以山 水画的创作最负盛名。他的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呈“细”、 “粗”两种面貌, 主要艺术特色是:笔墨上,既汲取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 和力感,下笔刚劲有力,运用比较整饬的山石轮廓线条和 斫拂式的短笔皴法,同时又保留元人的含蓄笔致,如较多 的中锋用笔和松秀的干皴,于凝重中显浑厚;墨色受吴镇 的影响,酣畅淋漓,又注意浓淡变化,故磅礴而又苍润。 这种笔墨形式,苍中带秀,刚中有柔,既改变了元人的 “软中带硬”,加强了笔道的“骨梁”作用,又避免了浙 派的过分外露而流于一味霸悍。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 和简略,都强调山川恢阔的“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 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寓巧”,有别于浙派的 刻意雕琢。故其山水境界,平淡、质朴、宏阔。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 ,明代中期 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 衡山居 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 诏, 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 一。与沈周共创“吴派”,字徵仲,号 衡山居士。长洲人(今江苏苏州),画 家兼学者。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 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 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 无一不工。表作有《雨余春树图》《南 窗寄傲图》《惠山茶会图》《古木苍烟 图》《设色山水图》《霜柯竹石图》 《石湖清胜图》《绿荫清话图》《真赏 斋图》《漪兰竹石图》《古木寒泉图》 《冰姿倩影图》《蕉荫仕女图》《花卉 图》等。人物画代表作有:《湘君湘夫 人图》《秋葵折枝图》
唐寅 --唐伯虎 唐伯虎
• 唐寅(yín), (1470-1523年),字子 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 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 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 唐寅。汉族出身商人家庭,吴县(今江 苏苏州)人。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 诗文擅名,画名更著,才艺过人,擅长 诗文书画,山水、人物、花鸟俱能。 《黄茅渚小景图》《山水图》《春游女 几山图》《骑驴归思图》《函关雪霁图》 《落霞孤鹜图》《山路松声图》《春山 伴侣图》轴《虚亭听竹图》《垂虹别意 图》《王蜀宫妓图》《陶谷赠词图》 《枯槎鸜鹆图》《饮中八仙图》《秋风 纨扇图》
谢谢!
《雨竹图》
• 细笔山水是唐寅本色画,更多文人画意韵,其特点是:景 色简约清朗,着意于近景刻画,远景简略;用笔细劲中锋, 犹如游丝描,然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刚柔相济;皴法变 化丰富,短砍、长皴、顺笔、逆毫、方折、圆转交替使用, 不辨具体皴法,却杂而不乱,灵活有理;墨色淋漓,又富 浓淡层次,布满全幅却不显迫促,具秀润和空灵感。 • 唐寅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貌。粗笔一路承南宋“院体”, 保留了雄峻山势、坚峭石质、严谨结构、斧劈皴法、劲健 用笔、淋漓水墨等特色;同时又力纠一味刚硬,笔锋比较 圆转细秀,取景多扼要开朗,皴法富于变化,披麻、乱柴 相间,斫擦并用,还自创“淡斧劈皴法”,化面为线,以 白当黑,雄劲中透出疏秀。这种仿学“院体”的山水,貌 合而神离,别具清俊秀逸之韵,
汉宫春晓图》 《竹林品古 》、《汉宫春晓图》 仇英 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 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 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对后来的仕女画有很大影响,成为时 代仕女美的典范。
《桐阴清梦图》 《看泉听风图》卷 《自书词》卷《沛台实景图》页
唐伯 虎点 秋香
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 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 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 生风流韵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 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 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 薛校书。” 《唐寅诗集》中有诗名曰“我爱秋香”是一首 藏头诗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是金 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在历史上确实被人点过。是不是唐伯虎点的呢? 肯定不是。因为据考证,秋香比唐伯虎大20岁。 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没有办法才堕入青楼。 因为人品好,后来转业从良。 秋香在当时被誉为“女中才子”,她所画的 丹青画,更有名气。据明代《画史》中记载: “秋香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笔最清 润。”
沈 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晚号白石翁, 人称石田先生。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 吴门即江苏吴县,出身于书画世家,具有多方面 的艺术才能,善画山水人物,代表作有《溪山秋 色图》《庐山高图》《魏园雅集图》《东庄图》 《虞山三桧图》《西山纪游图》《京口送行图》 《千人石夜游图》《仿倪山水图》长卷《沧州趣 图》等。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 上影响深远。沈周出身诗画世家,祖上收藏甚丰, 对古人诗画见多识广;受先辈影响,终生不入仕 途,仅“以丹青以自适”,故其艺术质朴而有情 致,画风纯化;是四人中年长者,毕生勤于诗画 创作,加上高寿,作品极多,声誉卓著,德高望 重。其诗才横溢,书法学宋黄庭坚,绘画以山水 为主,得于家法,沈周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 览勤学,专心从事丹青与诗文艺术,刻苦研究前 人的优秀理论与技法,融会贯通,创立了自己的 风格,成为我国十五世纪下半叶在戴进之后最有 影响最具独创力的一位画家。他在绘画、书法和 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沧州趣图》:是沈周晚期的作品,他将元四家的笔法集中于一幅山水长卷 中。不同的笔法衔接得天衣无缝,可见他对元四家笔法运用的精熟,沈周未 曾到过,他只是表现山川之性和趣,故图名“沧州趣”。画面主要撷取江南 水乡的景致,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杂树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 丽风光。同时又融入了北方山峦雄阔之势,画法源自董巨,运用善于表现江 南山水的披麻皴、点苔、圆润中锋和水墨渲染等技法,然运笔于中锋中时见 外笔、侧锋,转折粗重,平台轮廓多整饬线条,细劲有力;披麻皴也变为研 拂式的短笔皴,率意凝重;点苔亦墨深笔厚,圆横交错。总体笔墨形式刚柔 相济,苍中带秀,既具董巨的秀润之韵又呈现较强的硬度和力感,恰当地表 现了沈周心目中的沧州之趣,同时也表明沈周对“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 两者的认识是相当辩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