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考试大纲
编号:021B02
适用专业:历史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基本的历史知识,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揭示现代史发展的规律,用全部中国现代史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的结论、伟大的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内容: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军阀的混战和政治纷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考核要求:
(1)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掌握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准备;
(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
(4)了解北洋军阀和政府的更迭;
(5)掌握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未路
1、内容:
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北代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
2、考核要求:
(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2)掌握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3)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思想的内容;
(4)了解北代战争的胜利原因;
(5)了解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及其影响。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1、内容:
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中国革命的低潮,苏维埃革命的开始,国民党军阀的混战,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2、考核要求:
(1)了解国民党政权初期的内外政策和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
(2)掌握中国革命是如何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掌握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
(5)了解中间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与活动。
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1、内容:
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国民党法西统治的加强和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形成、抗日民主运动的继续发展、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红军长征、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共产党各项政策调整、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若干变化、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战形势基本形成。
2、考核要求:
(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进程及其具体政策的变化;
(2)了解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及其破产;
(3)了解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4)掌握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5)了角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策略方针的形成;
(6)了解国民党政府在华北事变后对日政策的若干变化及其原因;
(7)掌握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
(8)了解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第五章抗日战争
1、内容: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敌后战场成为重要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敌后军民艰苦奋战、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抗战后期两种中国命运的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2、考核要求
(1)掌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及罪行;
(2)掌握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性条件;
(3)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方针政策;
(4)了解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两面性表现及其统治日趋腐败;
(5)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和重大意义;
(6)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内容:
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防御、国民党南京政权的灭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考核要求:
(1)了解三种建国方针的内容;
(2)了解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思想;
(3)了解国民党召开的“伪国大”和“戡乱总动员”;
(4)了解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和经济政策;
(5)掌握《共同纲领》的内容和新中国建立的伟大意主义;
(6)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七章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内容: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国民以济的恢复、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考核要求:
(1)充分认识实现祖国大陆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意义;
(2)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生产为中心,开展各项社会民主主义改革的经验;
(3)掌握和认识中国社会性质转变的进程和意义;
(4)掌握对私人工商业资本主义改造的经验;
(5)全面了解我国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的原因,所起的作用和对后来的影响。
第八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共产党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国民经济的调整,全国人民为战胜严重经济困难而斗争;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左倾”错误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继续发展。
2、考核要求:
(1)了解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
(2)了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4)掌握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及其意义。
第九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内容: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全国大动乱、“斗批改”运动、林彪阴谋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及其失败、周恩来为纠正“左倾”错误而进行的斗争、“批林批孔”“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四五运动”、四人帮灭亡。
2、考核要求:
(1)了解“文革”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
(2)了解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和给国内造成的严重灾难;
(3)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4)了解“文革”给中国留下的教训。
第十章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开拓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
1、内容: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拔乱反正、实现历史的转折、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近四十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
2、考核要求。
(1)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何实现了历史的转折;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3)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三、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题题型
(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四)论述题
五、评分标准
本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评分法,密封阅卷,卷面成绩表示期终考试成绩,占整门课程总评分的80%,平时成绩占20%,按此比例计算学生该课程的学期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