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调查报告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调查报告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市场调查报告为了比较切合实际地确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必须深入了解往届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的状况及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对毕业生的要求。

为此我们对用人单位通过电话、函调、走访和会议等方式进行了调查。

调查范围涉及施工、管理、工程咨询以及同类相关学校,并充分借助和发挥了学校教学改革专家委员会的力量和作用。

本次调查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发展和完善提供重要帮助。

一、建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

200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左右的高位运行。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结构急剧转变,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近几年,山东省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4年至2008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100亿元,约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实现增加值646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

2010年,全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山东省进一步推进了城市化,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建设。

规划打造“一群一圈一带”,建设“一群一圈一带”形成了城市建设的热潮。

一大批重点工程、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陆续开工,为建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今后5年内港口投资550-580亿元,山东省港口吞吐量将达10亿吨以上;高速公路在建的是1150公里,今明两年计划开工的近1000公里;城市房地产施工的面积一年是1.6亿平方米,城市房地产投资和基础建设设施投资每年都在1800亿元以上,这些都为建筑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聊城各类建筑企业有300余家。

2010年是聊城全面提升的一年。

聊城市贯彻落实“城建靓市”方针,大力推进百亿城建、百亿新居、百亿产业“三个百亿工程”,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总投资239亿元,创历史新高。

目前,聊城市紧紧抓住极积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个中心,组织开展城镇化发展研究,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确保城镇化率每年增长2.6个百分点,“十二五”末达到50%。

大力推进十大工程、20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古城区保护与改造、徒骇河世界运河博览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三大突破,项目总投资预计达300多亿元。

大力推进住房保障,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解决4853户困难家庭住房。

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完成投资50亿元,建设农村新居5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建设千户社区100个。

围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模式、提升产业素质、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全市建筑建材装饰业的和谐发展,完成总产值170亿元。

以上资料显示今后一定时期,全国全省以及聊城市周边地区的建筑市场将有着长足的发展,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第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唯一的一所建设类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担负着为行业发展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总体来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工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受过建筑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更少,特别是在施工层面存在着大量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只接受过短期甚至没有接受任何职业培训,放下锄头就拿起瓦刀的大有人在,建筑一线劳动力的低素质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制约了建筑业的后备力量发展,建筑业迫切需要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水平,急需一大批建筑施工一线从事工程技术和技术管理人员。

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前身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主要为建筑单位培养一线施工技术管理中等技术人才。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除了语文、政治、数学、英语等公共文化课外,还有专业课程,如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专业必须的技能训练、实习和实践课。

1. 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存在的问题①课程设计有待优化,有效性需要提高书本上过多地用思辨与推理表述知识,学生没有兴趣,缺少了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课程内容陈旧,不符合市场的最新要求。

教材可读性差,需要合理的内容编排、组织,需要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并设计深度、广度合理的课程单元。

教学媒体以文字符号为主,类型过于单一,缺少教学媒体的设计,比如:《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的轴线控制这一节,其性质属于比较典型的动作技能学习,需要安排实践性课程,即使在教室内讲授也应选择动画或影片媒体,因为内容的性质决定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更加有效。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课程的实际效果。

另外,课程设计为教学方法提供了很有限的空间,造成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为主”为原则设计的课程,和“以学为主"为原则设计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

在以教为主的课程模式下,适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展开的,所以相对应的课程可以为教师设计、使用更多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空间有限。

②课程体系建设跟不上工作实际发展的要求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还是在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因为学科本位在我国有深远的历史基础、现实条件,容易实现。

我校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一是已有的课程内容上,有一些与实际需求相脱离难以实现与市场的动态的跟随;二是课程内容的组织还是以知识体系为逻辑,相对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来说,有些内容成为冗余,不是上岗必须的;三是各科目之间还有些重复性的知识,需要整合,简化。

另外,在知识的深度上,如有些力学公式等,超出了中职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这些理论算法在一线岗位上较少应用。

③课程改革资源不足双师型教师、办学资金等资源不足是一直困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影响课程改革的进行。

首先,改革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具备丰富职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比较少。

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达不到新的要求,面对课改,许多应开的专业课开设不了,有的专业课虽然开设了,但专业课教师数量少,素质差,授课内容陈旧,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职业教育是高投入项目,但实际上地方投资往往向普通重点中学倾斜,中职学校资金短缺,无法添置新设备,原有课改设想无法实施,同时实验设备不足也迫使教师只能是“黑板上讲工程",更多的教学方法不能展开。

实习上也有同样的问题,产学研结合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但现在建筑单位施行项目承包制,施工质量直接和效益挂钩,因此,单位不愿意接收中职生来实习,校外实习资源难获得。

除了硬件上资源,课改也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需要领导者具有一定的风险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课程的相关知识,熟悉职业教育相关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教育技术等,智力资源影响着课改的水平和最终成效。

课程改革需要一定的资源条件支持,每个中职学校都想不断改进专业课程与教学,但实际真正展开行动的只是少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行动要开展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尤其需要企业行业的参与和支持,同时改革的过程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等。

④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中职学校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课堂讲授法。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常常厌倦普通中学的教学,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学生逃学、上课睡觉的情况要更普遍。

从职业教育的课程属性来讲,应该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⑤实践课的实现方式存在诸多障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的形成。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一直注重实践课,包括实验课、见习、生产实训、毕业实习等。

但其实际效果与最初设计的课程目标总有较大差距,甚至不能完成培养的目标。

一是校外实践课改革,经常面临实践指导教师和实践资源短缺的问题。

二是缺少成熟的组织实践课的方式,群体式实习、分散式实习、参观实习等已有的实践方式,总有明显的不足。

另外,由于实践性课程空间广、自由度高,所以管理的可控性低,不便于监管。

实践性课程还有一个问题,即评价方式,学生实践中技能如何转化为可测评的指标及标准,如何考察等,现在还需要建立一种科学、严密的实践课评价指标体系。

三、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素质满意程度调查分析1.数据调查分析学校为了更准确的了解聊城对建筑人才的需求结构,为课程改革提供方向和依据,我们对本地的相关企业机构进行了调查。

(1)调研的目的。

了解聊城市建筑企业所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专业人才的结构,掌握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调研找到现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改革的方向,培养出符合就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调研的范围及方式。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聊城市区及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其中建筑企业5家,项目部20家,调研主要以问卷、座谈的形式完成,个别以电话问答的形式完成。

调查采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9份。

此报告重点为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改革的调查分析。

(3)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职业道德(56%)、习态度(49%)比较满意,对专业知识(29%)和技能(25%)满意度相对较低,但企业认为专业技能是最重要的(92%)。

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满意度最高,“很满意"的占24%,“满意”的占56%。

其次是“相关专业知识”很满意的占16%。

再次是“学习新知识技能的态度"和“专业操作技能”均占14%。

中职学校的学生谋求一个职位相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因而更加珍惜得到的工作,因而能够吃苦耐劳,工作态度认真。

也说明中等职业学校中职业道德教育是比较成功的,应当值得肯定。

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也基本达到企业的满意。

说明中职学校在这些方面的教育同样是值得肯定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从“很满意”最低程度以及“不满意”的最高程度来说,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专业的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差强人意,表现最差。

组织能力是领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劳动者,还需要培养生产的组织者乃至领导者。

不仅要“劳力”还要“劳心”,做到身心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其他因素方面,50%的企业要求中职毕业生应该积极好学,同时对敬业(60%的企业选择要求“很高”项,下同)、工作态度(70%)、安全意识(70%)、责任心(75%)和法制(55%)都有很高要求。

而各素质中,“较高"项选择比例较大分别是解决问题(40%)、处理合同(50%)、独立性(45%)、合作(45%)等能力。

企业不太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45%认为一般就可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