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之解决问题
18元
?元 出示:3个——18元 8个——?元
出示:18÷3=6(元) 18÷3×8 6×8=48(元) =6×8 =48(元) 6. 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每一步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意思。 回顾反思:同学们看买8个碗48元,48÷8=6(元),一个碗6元, 3个碗正好是18元,说明同学们做对了。 小结:我们要想求出8个碗的价钱,根据题目中知道的数量必须先 求出一个碗的价钱才能够求出8个碗的价钱。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元 ?个 30元
1. 读一读这道题,想一想和刚才的那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不同点是什么呢?你能看着图再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二)理解求“份数”的数量关系
问题:1. “可以买几个”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解答正确么?你是怎样考虑的? 回忆: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答的?
二、画图理解,比较感悟
(四)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 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 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 的碗,可以买几个?
92×8≈800(元)
100
带800元够了。
1. 同学们先读一读题目。 2.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 该怎样解答呢?请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四)加深理解,揭示课题
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 800元够吗?
92×8≈720(元) 90 带700元不够。 92元<100元,92×8<800(元) 92元>90元,92×8>700(元)
问题:读一读,互相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二、画图理解,比较感悟
(二)画线段图,加深理解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问题:1. 能把你知道的用图表示出来吗?试一试。 2. 看图,给大家讲一讲你的理解。
二、画图理解,比较感悟
(三)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我觉得29接近30,可以把29看成30,30乘8 等于240,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 29×8≈240(元) 30 预设二:
29看成30,30和8相乘等于240,那29和8相乘的结果就一 定小于240,所以带250元够了。
30×8=240(元) 29×8<240(元) 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三)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三(1)班有29人参观,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29 张门票看成30张只需240元, 这两种方法你们都看懂了吗?你 所以带 250元肯定够了。 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四)加深理解,揭示课题
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 800元够吗?
92×8≈720(元) 90 带700元不够。 92元<100元,92×8<800(元) 92元>90元,92×8>700(元)
二、巩固练习
2. 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 (1)照这样计算,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2)教室共有36块玻璃,一共需要几名同学?
问题:①再看这道题,你们又能从中了解些什么呢? ②照哪样计算? ③请你快速解决这道题。
预设: (1)12÷3×6 6÷3×12 (2)36÷(12÷3) 36÷12×3 =4×6 =2×12 =36÷4 =3×3 =24(块) =24(块) =9(名) = ④这道题的方法更丰富了,除了先求一份,还可以采用 9(名)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二)理解求“份数”的数量关系
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元 ?个
18÷3=6(元) 30÷6=5(个)
30÷(18÷3) =30÷6 =5(个)
30元
出示:3个——18元 ?个——30元
5. 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回顾反思:30元可以买5个碗,30÷5=6(元),一个碗6元,那3个碗 正好是18元,说明同学们做对了。 小结:我们要想求出“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根据题目中知道的 数量也必须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才能够求出30元可以买几个碗。
62
63
64
55
56
57 五入
58
59
四舍
小结: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就可以推算出接近“60”的数都有哪些。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请说出下面各数接近哪个整十或整百数
29 41 597 320 77 186 186
30
40
600
300
80
190
200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练习几道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三)口算下面各题
80×9= 700 ×6= 720 4200 9000×5= 1800 180 2400 300×6= 2800 90 ×2= 500×8= 7 ×请同学们直接说出算式的得数。 400= 400×6= 1. 4×300= 45000 4000 1200
2. 刚才计算的都是什么样的口算呢?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呢?
(三)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三(1)班有29人参观,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预设一: 我们已经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我想直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29乘8的结果是232,232元<250元,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三)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三(1)班有29人参观,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 需要多少钱?
问题:这个问题熟悉吗?还记得怎样解答吗?
导入:这是上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大家还画了图帮助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实际问题。
二、画图理解,比较感悟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92×8≈800(元)
100
带800元够了。
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精确计算,什么 时候需要估算;估算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估大,什么时候需要估小,这 些都要由题目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决定。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二)独立探究,寻找方法
三(1)班有29人参观,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4.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你能独立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请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5. 写好过程的同学请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6. 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其他的方法。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三、总结全课
1.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 这几道题虽然情境不同,它们之间却存 在着紧密的联系,说一说解题的关键是 什么。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74页练习十五,第8题~10题。
第76页练习十六,第3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
解决问题(例9)
一、回忆导入,揭示课题
过渡:这节课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新的内容。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三(1)班有29人参观,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1. 老师带领三(1)班的同学去游乐场参观游玩,在游乐场门口,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 从题目中你们还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3. 请你完整地叙述一下这道题都知道了些什么,让我们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
(一)理解求“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 多少钱?
18元
?元 出示:3个——18元 8个——?元
4. 要求出8个碗多少钱该怎样想呢? 5.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一)理解求“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三)观察、比较、总结、归纳
出示:3个——18元 8个——?元 出示:3个——18元 ?个——30元
比较这两道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相同点:知道了3个碗是18元,马上就能想到1个碗是6元。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在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也就是 求8个6是多少。而第二道题是在求“30元可以买几 个同 样的碗”也就是在求30里面有几个6。但不管我们 要解决
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3=6(元) 30÷6=5(个)
18元 ?个 30元
30÷(18÷3) =30÷6 =5(个)
出示:3个——18元 ?个——30元 3. 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想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4. 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多位数乘一位数
解决问题(例8)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一)理解求“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 多少钱?
18元
?元
1. 谁来读一读这道题,题目中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2.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 同学们能看着这幅图再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二、巩固练习
1. 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问题:①看这道题,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②你怎样理解“照这种速度”,照哪种速度啊? ③请你试着解决这道题。 预设:(1)24÷3×7 (2)64÷(24÷3) = 8× 7 = 64÷8 =56(页) =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