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练习题一.填空题1.电视台的气象播报员说:“今天北京市区最高气温零下3度,最低气温零下10度”,小明认为这种说法不完整,你认为正确、完整的预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水壶冒的“白汽”和夏天冰棒上冒的“白汽”形成是不同的,开水壶冒“白汽”是________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而成的,而夏天冰棒上冒的“白汽”是__________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3.熔化是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
4.给出的变化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_______;属于凝固过程的是_______。
①春天冰雪融化;②钢水变成钢锭;③蜡烛燃烧时,淌下来的蜡烛油结成了块;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1.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物理知识主要有:(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5.一盛有0℃酒精的敞口大容器中,飘浮着一盛有冰水混合物的铁制容器,过一段时间冰的体积将__________。
6.在某次试验中,在1标准大气压下时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将________。
7.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和_____。
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是_____,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_____。
8.夏天,当你打开冰箱时,看到冰箱里冒出“白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而成的;气体打火机用的是甲烷气体,是将甲烷气体________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中。
9.刚从开水中捞出来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机但表面的水干后,会觉得很烫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10.通过观察下图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__、液体的_____________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11.人工造“雪”实验中,需用酒精灯加热,说明物质升华_______(“吸热”或“放热”),与之相反的凝华则________(“吸热”或“放热”)。
12.为加强演出效果,舞台上常见一团团的白雾渲染气氛,这是利用干冰________时__________(“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水珠形成的。
13.干冰可以用来进行人工降雨,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就会很快__________,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23.卫生球放在箱子里,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会变小或消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易)8.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当对烧瓶微微加热时,观察到碘没有_________,而是直接_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没有__________,而是直接___________。
24.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__________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_____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25.在发掘文物的活动中,文物工作者几乎从未发现古代的珍珠,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在气温为20℃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温度,当水银经过“60”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该沸水的温度B.房间内的气温C.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D.盛装沸水的容器壁的温度2.抗击“非典”时,我们要测体温,相信你对人体体温及体温计有所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B.液体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体温的C.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为37℃3.医用水银温度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A.放在酒精灯上烧烤B.放在沸水里煮C.用医用酒精擦洗D.用清水冲洗4.以下温度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到温暖而舒适的温度B.莫斯科最冷的冬季室外的温度C.健康成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关于质量不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B.0℃的冰冷一些C.0℃的水冷一些D.无法比较6.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8.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凝固C.液化D.汽化9.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10.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1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12.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雾气,这个现象经过的物态变化是下列的()A.水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水先蒸发后液化C.水先蒸发后凝固D.水先汽化后凝华13.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14.用酒精灯给盛水的烧杯加热,使杯中的水沸腾,在烧杯中插入一些装满水的试管,试管中的水将()A.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能沸腾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加热时间略长一些,能沸腾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15.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同时灯丝变细了,这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钨的升华B.钨的凝华C.钨先升华后凝华D.钨先凝华后升华16.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食品,包装纸外常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水蒸气在冰箱内凝华而成B.小水珠在冰箱内凝固而成C.冰箱外水蒸气先液化然后凝固而成D.水蒸气在冰箱外升华而成17.雾、露、霜、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中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A.雾、霜B.霜、雪C.雾、露D.雪、露18.下列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升华现象()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B.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C.夏天水缸外壁“出汗”D.洒在地上的水干了19.在高寒地带,从人口中喷出的“白气”会在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是()A.液化B.凝华C.凝固D.升华20.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是-25℃,河面结了一层厚冰,那么冰层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及深水处的温度分别是()A.-25℃,-25℃,-25℃B.都低于-25℃C.-25℃,0℃,0℃D.-25℃,0℃,4℃21.下列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凝华现象?()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B.早晨有浓雾C.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D.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22.炒菜时,碘盐不宜和油同时加热,原因是碘在高温下很容易()A.凝华B.升华C.汽化D.熔化23.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三.问答题1.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那么能用纸做的小锅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如果你认为能,请说出你的道理。
(纸的着火点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是800℃)火。
2.把茶壶放在火炉上,把壶中的水烧开,仔细观察从茶壶嘴里冒出来的蒸气是什么状态?在蒸汽和壶嘴之间确实存在但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是什么?17.我国南方有一种用陶土做成的凉水壶,夏天把开水放入壶里,壶里的水很快就凉了下来。
而且陶土壶中的水的温度比气温还低。
这是为什么呢?3.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这是什么原因?4.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
如下图所示,热管是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很快会传到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分析】热管传热的关键在于吸收芯中充有易汽化的液体。
需要注意的是易汽化的液体变成气体后,这种气体必然易液化。
(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而吸收芯可以迅速将液化的液体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将液体再输送到热端。
【答案】“热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受热汽化变成气体,蒸气沿内管运动到另一端(冷端)。
而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气就会因放热而液化,被冷凝的液体又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热端。
如此循环,热管的热量就不断从一端输送到另一端。
请你解释俗语“霜前冷,雪后寒”。
【答案】霜是水蒸气向外放热凝华形成的,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的条件必须是气温低,所以霜形成前一定是低气温,即“霜前冷”。
而大雪后,雪会熔化或升华,这都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气温下降,因此人会感到寒冷,所以“雪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