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复习题(1)
一.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令壮者无取老妇(“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免者以告(“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年释其政(“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摩厉之于义(“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有敢不尽力者乎(“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亿有三千(“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指出加点词古义)
1、爪牙之士古:()今:帮凶
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今:黄河中下游一带
3、十年不收于国古:()今:接收
4、丈夫二十不娶古:()今:女子的配偶
三、一词多义(解释句中加点字)
1、子:
必哭泣葬理之如其子()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2、请:
请姑无庸战()
寡人请更()
3、之: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勾践之地()
何后之有()
若水之归下()
4、其:
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必哭泣葬之如其子()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3、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4、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5、必庙礼之()
五、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
⎧
>>
<<
•
•
治通鉴
资
皮
资
贾人夏则
B.
⎪⎩
⎪
⎨
⎧
•
•
生者
养
而择也
养
C.⎪⎩⎪⎨⎧••纳宦其子贫病者疾疹寡妇孤了令老者无取壮妻令,,,,
D.⎪⎩⎪⎨⎧••以烦执事敢不尽力者乎敢其有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勇猛的将士。
)
B.无乃..
后乎(恐怕。
C.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动词,穿。
) D.遂使之行成.
于吴(成功。
)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勾践)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下列各句全都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非其大人之所织则不衣一豚二壶酒生女子,,
B.⎩⎨⎧饱其食美其服洁其居若水之归下也四方之民归之,,,
C.⎩⎨⎧纳宦其子贫病者疾疹寡妇令孤子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
D.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十年不收于国,民具有三年之食
2..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归下也之若水贤君之古寡人闻,
B.⎪⎩⎪⎨⎧••告以
将免者蕃以将帅二三子夫妇
C. ⎪⎩⎪⎨⎧••者国之孺子之游三年释其政死者当室,
D.令老者无取壮妻
无不餔也
3.下列各项中全都说明勾践救济贫困、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①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②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③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⑤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A.①④
B.③④
C.④⑤
D.①②
《勾践灭吴》复习题(1)答案详解
一、1、取:通“娶” 2、免:通“娩”,怀孕 3、政:通“征”,赋税徭役 4、摩厉通“磨砺” 5、其:通“岂”,难道 6、有:通“又”
二、1、爪牙:武士 2、中原:原野 3、收:收税 4、丈夫:成人男子
三、1、嫡子;你 2、请求对方,你;请允许我3、代词,他们;助词“的”;提宾标志;取独4、代词,士卒;代词,他的;代词他们的;语气词,难道;
四、1、服,使动,使……服2、暴露,使动用法,使……暴露3、使…整洁,使……漂亮,使……充足 4、衣,名作动,穿着5、庙,名作状,在庙堂上
五、1.答案:C
解析:C项两个“令”都是“命令”的意思。
A项前者,储备;后者,提供。
B项前者,培养;后者,供养。
D项前者,有胆量;后者,敬辞。
2.答案:D
解析:D项,达成约定
六、1.答案:A
解析:A项“二壶酒”(奖励二壶酒),“一豚”(奖励一头猪)和“衣”(穿衣),都作动词或动词短语用。
B项的后一项“洁”“美”“饱”,都是使动用法,前一项是通常用法。
C项只有前一项中的“取”是通假用法。
D项的两项全是通常用法。
2.答案:C
解析:C项都是代词,“……的人”。
A项的前项是结构助词,的;后项用在主谓间,取消“水归下”的独立性。
B项的前项是表目的连词,来;后项是介词,把。
D项的前项通“毋”,意为“不要”;后项是否定副词,意为“没有”。
3.答案:B解析:③句体现救济贫困,④句体现礼贤下士。
《勾践灭吴》复习题(2)答案详解
一、(一)1/这是寡人的过错啊。
2、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过错,是我的过错。
(二)1、
(1)于是向全部军队发出传告说。
(2)勾践对全体国民说。
(3)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
(4)十年不向国民征税。
(5)从前吴王夫差使我国君在诸侯面前蒙受耻辱。
(6)越王勾践先在囿打败吴国,再在没打败它。
2、来者四方之士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人士
3、有何后?有什么迟的呢?
(三)恐怕太晚了吧?
二、(1)答案:那些明智贤达的人,使他们居住整洁的房子,使他们穿漂亮的衣服,使他们吃得饱,以便能够在礼义方面切磋。
(2)答案: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们叫什么名字。
《勾践灭吴》复习题(2)
一、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各句,注意其句式特点)
(一)判断句:
1、此则寡人之罪也。
2、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1)乃号令于三军曰
(2)勾践说于国人曰
(3)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4)十年不收于国
(5)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6)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2、定语后置:
四方之士来者
3、宾语前置:
何后之有?
(三)固定句式:
无乃后乎?(无乃,相当于“只怕”,表推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2)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