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新目标——肿瘤干细胞【摘要】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的祖细胞,是肿瘤的真正种子,它们虽然仅占肿瘤细胞中极少的一部分,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不定分化潜能,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和肿瘤不断生长的根源,是肿瘤发生、扩散、复发等过程中的“起始细胞”或“动力细胞”。
传统的化疗药物不能有效靶向作用肿瘤干细胞,开发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能给肿瘤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改变,有望彻底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无限增殖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这种细胞可分化为特定组织中一个或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有研究者提出恶性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肿瘤来源于干细胞。
这种干细胞,即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在肿瘤组织中存在,虽为数不多,仅占肿瘤细胞的万分之一至百分之一左右,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不定分化潜能,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和肿瘤不断生长的根源,是肿瘤发生、扩散、复发等过程中的“起始细胞”或“动力细胞”。
直接针对CSC的靶向治疗,可望带来肿瘤治疗模式的全新改变,彻底改善患者的预后。
1 肿瘤干细胞的发现
传统观念认为,所有肿瘤细胞均存在无限增殖的可能,每个发生转移的肿瘤细胞都具有再次形成肿瘤的能力。
然而,1958 年Hewitt[1]把小鼠白血病细胞移植到同品系的小鼠体内,发现仅有1%~4%的移植
细胞能够形成脾脏内克隆。
随后陆续有实验报道在白血病[2~5]、乳腺癌[6,7]、脑肿瘤[8,9]、胃肠肿瘤[10,11]等多种实体瘤中发现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小部分肿瘤细胞,而且只有这些肿瘤细胞(而不是全部肿瘤细胞)具有致瘤性。
于是,学者们提出了肿瘤来源于肿瘤干细胞(CSC)的学说。
CSC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都存在有CSC,这些CSC是肿瘤细胞的祖细胞,是肿瘤的真正种子,它们虽然仅占肿瘤细胞中极少的一部分,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血液肿瘤干细胞
早在20 世纪 60年代,Bruce等[2]就发现鼠白血病细胞的一小部分亚群和正常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一样,在体内外均能形成克隆。
随后Park等[3]发现从大鼠腹水中获取的白血病细胞中仅有1‰~1%能在体外形成克隆细胞株;而且白血病细胞被输注入体内,也仅有1%~4%的细胞能形成脾克隆,这说明只有少数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内、外增生。
Park据此推测可以形成克隆的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干细胞,并由此提出了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LSC)的概念。
Lapidot等[4]将一个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具有相同CD34+CD38-表型的白血病细胞亚群移植给NOD/SCID小鼠,发现此亚群细胞表现出干细胞样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于是将此亚群细胞定义为SL-IC(SCID leukemia-initiating cell)。
1997年,Bonnet等[5]用实验证实了大多数白血病细胞不能持续增殖,只有少数LSC能形成白血病细胞集落;人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干细胞约占全部AML细胞的0.2%~1%,表达CD34+CD38-;这一细胞亚群具
有连续增殖和的能力,而且也只有这个细胞亚群细胞才能在NOD/SCID 小鼠中移植成功。
至此,LSC的存在被人们所公认。
1.2 实体瘤干细胞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许多研究发现实体肿瘤细胞具有异质性,大部分肿瘤细胞不能形成克隆,而只有一小部分细胞具有克隆形成能力。
Hamburger等[12]发现,在人肺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等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实验中,仅有0.1%的细胞可形成克隆,这与LSC 特性相似。
但由于当时实验技术有限,未能对其进行分离纯化。
2002年,Clarker等[6]将人乳腺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表达CD44、乳腺/卵巢癌特异性标志(B38.1)和上皮细胞特异性抗原(ESA)细胞,然后将其接种至NOD/SCID小鼠,结果成功长出肿瘤。
继而Al-Hajj等[7]将表型为ESA+CD44+CD24-/low Lin-的人乳腺癌组织的细胞接种到NOD/SCID小鼠的乳腺脂肪组织中,仅接种100个细胞即可成瘤。
而且经小鼠体内传代,其自我更新和成瘤能力不变,每代均可重新形成含干细胞和非干细胞表型的异质性细胞群体。
此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是功能上不均一的成分,仅有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initating cells, BrCa-IC)能在移植后重建乳腺癌细胞模型。
2003年Singh等[8]从多种脑肿瘤中分离出肿瘤源性细胞(包括星型细胞瘤、恶性成神经管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
这些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分子标志CD133和巢蛋白(nestin),在体外培养可分化形成细胞表型与原位肿瘤类型相同的肿瘤细胞。
2004年Galli等[9]将这类细胞注射入小鼠颅内,在活体内产生了与原肿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