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儒学的当代价值及使命

论儒学的当代价值及使命

论儒学的当代价值及使命
保山市龙陵县国家税务局陈永晓
2010年12月10日
摘要
本文从儒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对儒学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从个人到整个人类的五个层面上对儒学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诠释,并从儒学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制衡作用三个方面阐述其价值。

本文第三部分指出儒学的当代使命是“发展全球价值伦理”,首先分析了当前世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精神文明缺失的现状,然后对儒学的使命提出具体要求,回归儒学的核心价值,从“仁”、“义”、“礼”三个方面构建“全球价值伦理”体系。

关键字:“仁”、“义”、“礼”,天人合一,全球价值伦理
一、儒学概述
儒学起源于春秋时期,兴盛于汉武帝时期,如果从孔子算起,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儒学的核心思想:“仁”,“义”,“礼”。

仁:儒学中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仁”是儒学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义:儒学中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学中把"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儒学中的“礼治”主义,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行为规范。

儒学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当代价值
我认为儒学的当代价值既不在它的王道政治,也不在它的道德伦理,而在于它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儒学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包括以下五个层次
的含义:
第一,个人层次的生命尊严伦理:只要有生命就有值得尊重的价值。

第二,人我之间的生命仁爱伦理:基于舍己为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之间的关系。

第三,社会层次的生命责任伦理:理性的责任与义务,主张纯洁的、本质的和自然的关系,而不是被私有制所异化出的经济政治利益关系。

第四,国家层次的生命功利伦理:依法治国,国家立法不能不从国家利益考虑,而非纯为人道主义立场。

第五,世界层次的权力和谐伦理:促进人类整体的实质利益,确保个人生命、社会生存、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

总的来说,就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而言,把个体价值的实现寓于对社会群体的贡献之中,着眼于个体对社会的历史贡献;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而言,强调把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精神生活重于物质生活。

具体来说,儒学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凝聚作用。

儒学已渗透到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民族的共同信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儒学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唤起民族意识的资源,成为联络民族情感的纽带。

第二,激励作用。

儒学中的仁爱精神、与人为善的价值导向、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催人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依然在激励着我们。

第三,制衡作用。

儒家比较重视道德价值,不甚看重功利价值。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极端的功利主义造成人们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滑坡。

这时候,经过改造和重塑的儒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三、使命
著名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国际哲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成中英指出,儒学的当代使命是:“发展全球价值伦理”。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道德建设却停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趋势。

当代社会的发展处于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适应的矛盾、困惑、冲突之中。

儒学作为两千多年文化的沉淀,应该而且也能够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儒学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乃至全球化进程中究竟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这些作用能发挥到多大程度,并不取决于儒学自身,而是取决于当代人如何解读、研究、开发儒学。

与时俱进的儒学,自身拥有向现代化和现代形态转换的内在机制。

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观,民胞物与的伦理思想,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以及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可以为我们今天处理全球化问题、环境伦理问题、生命伦理问题,解决人类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疏离乃至敌对关系,提供有益启发。

结合实际,我从三个方面分析现代人类精神文明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带给我们的影响以及儒学如何履行它的使命来发展全球价值伦理。

第一是以“仁”抑“贪”。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经不起金钱诱惑,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以税谋私,“丧身于权财之中”。

纵观今日一些落马之人,探其原由,概莫能逃出“贪欲”。

儒家的《弟子规》中说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第六章)你该拿的才拿,不该拿的君莫取,而且该拿的也得少拿点,留
有余地,给人的要多一点。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君子欲而不贪”。

这个“欲”就是说君子的需求。

希望求什么?欲仁,仁是我们所希求的。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此处的“仁”在我们当今社会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

如果当今的领导干部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能够做到“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

那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官员锒铛入狱了。

第二是以“义”避“欺”。

早在2001年的时候,曾经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500强里第七名的安然公司的金融丑闻,震惊了世界。

这个丑闻是因为公司的高管们做财务假账,欺骗投资者。

所以使得这个公司的股票从历史最高点90美元一股一直跌到了不到1美元一股,最后的结果是公司破产了,数十亿美金付之东流,近万名美国的员工推动了他们的工作和保险金、退休金,很多人因此轻生,震撼了整个美国股市。

像这样一味谋取利益,而失去了人类最根本的品质——道义、诚信,最终自己走向灭亡的企业举不胜举。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就告诉我们,“义”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如果一个人见利忘义,那最后只会走向失败。

第三是以“礼”防“骄”。

礼的缺失会导致骄奢。

这点从去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就能够体会得出来。

为什么经济危机后中国能够“一枝独秀”?为什么中国经济持续这么多年调整度增长,令所有世界的经济学者们叹为观止?其实这个哲理很简单就是《大学》中讲到的“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矣。

”这是我们老祖宗的经济发展哲学:“生财有大道。


“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

”儒学一直都是中国的主流哲学,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学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学习,渗透到西方世界的许多方面。

对于我自己来说,在我们的税收执法过程中,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们只有讲求现代意义上的“仁、义、礼”,死守底线,把握准则,才不会将自己、将国家利益置于险地。

儒学的使命就是发展全球价值伦理,教我们死守道德底线,最终实现“太和”的社会。

当然,儒学要真正实现它的使命,不能仅仅靠这些理论。

需要儒学会的积极推广,需要全社会人对儒学的认识和学习。

真正做到具有现代意义的“仁”、“义”、“礼”,实现“太和”,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孙钦善著. 论语本解[M]. 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2] 钱文忠著.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3] 王国轩译注. 大学·中庸[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4] (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 礼记集解[M]. 北京:中
华书局. 1989.
[5] 干春松著. 儒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6] 郭齐勇著. 中国儒学之精神[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7] 陈鹏著. 现代新儒学研究[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8] 成中英. 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发展——后现代化与后全球化
[R].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0.
[9] 钱逊. 儒学的当代价值[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8(1).
[10] 田辰山. "后现代儒学"与"构建后现代儒学体系"[J]. 江西社会科
学, 2008 (12).
[11] 潘亚暾. 儒学的当代价值及其生命力[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 2006 19(1) .
[12] 贾顺先,贾海宁. 论儒学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创新[J]. 四川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
[13] 邵龙宝. 在中西文化传统比较中诠释儒学的实质与核心价值[J].
道德与文明, 2010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