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

《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

母亲的账单
教材简析:
《母亲的账单》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母亲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母亲做事的报酬。

当小彼得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母亲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他惭愧地把报酬塞进了母亲的口袋。

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

教学目标:
1、会认“账、彼、款”等8个生字,会写“账单、款项、邮局”等词语。

2、运用默读、朗读、想象等多种方法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较两份账单,想想妈妈的账单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3、引导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重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母亲的账单》,指导“账”字。

2、复习词语
款项、邮局、账本、芬尼、羞愧、塞进(强调塞读音,多音字组词,塞字演变过程,指导塞字书写)
3、读这些词语谁来读一读,“彼得、妈妈、账单、索取、报酬、羞愧、塞进、口袋”,谁能试着用这些词语来概括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总结:像这样抓住文中关键词语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关键词语感知全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梳理概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把书由厚读薄。


二、比较账单、体会母爱
1、我们知道文中出现两份账单,一份是彼得的账单,另一份是妈妈的账单。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这两份账单,圈画出来,然后读读账单内容。

2、课件出示(“小彼得的账单”)
(1)、从这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因为他()。

(2)、既然小彼得是一个听话的孩子,那他为什么要开这样的账单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一二自然段,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过渡:看来耳濡目染的作用真不小啊!
(3)、你觉得小彼得这样做合理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小彼得这样做是合理的,因为小彼得经常接触账单,觉得自己是个小商人了,所以学这大人的样子给妈妈写了一张账单。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小彼得给妈妈写账单的原因,感受小彼得账单的合理,体会此时小彼得作为一个商人,开设这样的账单是合理的,为下文埋下伏笔。


3、过渡导入: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

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索要的报酬。

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课件出示(“妈妈的账单”)
(1)从妈妈的账单中,你读懂了什么,能不能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

妈妈很爱彼得;在生病时照顾彼得(怎么照顾的,做了什么?);妈妈不要报酬都是0芬尼;两个“十年”妈妈照顾彼得的时间很长。

(2)十年哪,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十年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为彼得做过哪些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按照老师的提示语说,谁愿意来分享你的幸福。

[设计意图:为了呼唤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依恋,结合生活经历想象十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

]
(3) 过渡:可见妈妈在我们的成长中付出了许多辛劳,还有一些事已被我们渐渐淡忘了。

(看图片回忆妈妈给我们做过的事。


(4)带着妈妈的爱,妈妈的奉献,再读一读妈妈的账单。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图片中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为学生学习文本体会母爱深情奠定基础。

】5、孩子们,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账单,但是老师相信每读一次带给你们的感受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让我们把小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放在一起,再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
想一想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想好了可以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6、一份小小的账单,内容却大不相同,妈妈付出了那么多,十年如一日的为彼得的幸福生活努力着,再读读妈妈的账单。

7、如果在妈妈的账单上重新填上报酬,你觉得多少合适?
8、对!这笔账算不清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因为妈妈的爱是无价的。

(板书:无价)
9、过渡:让我们带着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读读这份无价的账单,用心体会一下0的深刻内涵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妈妈账单的研读,学生同小彼得一起回忆成长中母亲对自己的爱,并为付出的这些重新填上金额,此环节中,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唤醒那份真挚、伟大的情感。


对比读懂两份账单,感悟出儿子为妈妈付出劳动,需要报酬;妈妈为儿子付出劳动,却不需要报酬。

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天下所有母爱的无私、不求回报。

10、深情引读: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
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却只要——(生回答)
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悉心照顾,还是只要——(生回答),
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仍然只要——(生回答)。

11、妈妈的账单上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呢?
12、因为这就是爱啊,母爱!无私的母爱,母亲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只付出,不求任何回报,所以母爱海是无私的。

(板书:无私)
13、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读读这份无价、无私的账单,感受这份浓浓的母爱。

【设计意图:研究妈妈的账单,通过账单上的0芬妮,体会妈妈对彼得的无私、无价的爱。


14、出示图片:这是在汶川大地震中幸存的一个小生命,可是你知道他是怎样幸存下来的吗?(播放视频)这个小生命是怎样幸存下来的?
15、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撑起了生命的天空。

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

16、总结:妈妈的爱是那么地伟大,那么的无私。

再读读妈妈的账单。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感人的事例,触碰学生心灵最软弱的部分,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三、抓住词语、体会悔意
1、那小彼得读后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是从哪个词知道的?找同学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羞愧万分”
2、指明朗读,传递彼得的心声
3、孩子们,小彼得羞愧得脸通红,他小心翼翼地把钱塞进妈妈的的口袋,此刻他内心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把心底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说出来吗?
4、从话语中彼得感受到了妈妈的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全文母亲没有说一句话,但她却用特殊的方式诠释着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所以母爱还是无声的。

(板书:无声)
5、带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再来读一读妈妈这份无价、无私,无声的账单。

齐读。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使得学生能在反复地读中,感受到彼得深切的悔意,从侧面进一步反映了母爱
的伟大。


6、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故事,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下面请走进群文阅读,请同学们读《血奶》这篇短文,找出另你感动的语句。

评价:伟大的母亲、无私的母亲,母爱已超越了生死。

7、像这样的感人故事比比皆是,“无私”这个词,被这些母亲们用血、用泪、用乳汁、用生命擦洗得闪闪发光。

【设计意图:课外阅读篇目的引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再一次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从妈妈对比彼得的爱延伸到自己妈妈对自己的爱,再延伸到天下母亲的爱,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四、拓展延伸、总结深化
1、孩子们,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深处也一定涌动着许多想对自己妈妈说的话。

再过一段日子就是母亲节了,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贺卡上,当作是母亲节的一份礼物吧!(屏显:对妈妈说的话并配乐)。

2、小结:有这样一句话,老师想送给大家:也许我们的母亲不是最美的,也许我们的母亲不是最富有的,但一定是最爱你们的。

3、最后让我们在歌曲《母亲》结束今天的课程。

真心的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幸福、快乐。

【设计意图:“课虽止,意犹存。

”课后让学生学以至用,把对母亲的回报落实到行动上,这样的作业把理想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具有实际意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