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案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案

4.揭示课题深意
同学们,既然园子里充满了自由、快乐,为什么课题不叫“快乐的园子”“自由的园子”,而叫“祖父的园子”呢?
5.我的梦中园
(1)是啊!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位祖父,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尽情地玩啊、闹啊,玩累了就睡了,请同学们和萧红一起趴下休息一会儿。(老师动情描述)
(2)(音乐)老师引读,同学想象梦中园子的情态。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祖父的园子》去感受现代女作家萧红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
3.出示“*”,注意到这个标记了吗?谁来解读一下?
看课件
齐读课题
回忆略读课文的学法
二、整体感知,鸟瞰园子
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捕捉重点信息,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祖父的园子是个( )园、( )园、( )园……
2.课件出示菜园图,看图说话:你看到了( )的( )
阅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小说情感,激起阅读欲望。
五、学以致用,作业巩固
1.背诵第17自然段。
2.模仿第1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这是一座自由快乐的园子: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美丽
自由
快乐
教学后记
(2)学生品读“乐”,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重点学习浇菜和铲地部分,感受祖父的慈爱、宽容和我的顽皮与可爱。
3.学习第17自然段,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模仿第17自然段的写法写写其它景物:( )了,就像( )似的。( )愿意( ),就( )。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课文也有这样的写法?课件出示片段,感悟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默读,在文中勾画标注
交流体会
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
默读课文4—15自然段,在书中勾画表现“乐”的句子。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勾画的句子。
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语段。
分角色朗读祖父和我的对话,体会祖父的慈爱、宽容和我的顽皮、可爱。
默读17自然段,用“△”标注关键词语“愿意”,体会园子的自由与快乐。
仿写句子
指名同学发言
快速默读课文,提取信息
完成填空
看课件完成填空
三、细读品味,走进园子
1.学习祖父的园子是个花园。
(1)细细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读出是个花园?(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样样都有等)
(2)体会写法:不写花开,却满园是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
(3)瞧,多妙的文字呀!感情朗读。
2.学习祖父的园子是乐园。
(1)第二遍默读课文4-15自然段,找一找,看哪儿藏着“乐”字。
看课件读语段,体会写法,尝试借景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描述,想象梦中的园子的样子
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有感情地跟读,体会自由、快乐。
四、总结升华,推荐阅读
18岁那年,那个带给他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的她被迫离开家乡——呼兰河县。离开了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的、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她离开了人世。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在梦中看见园子里的一切。因为想念,因为难忘,她把小时候的经历浓成文字。这文字是那样自由,那样美丽。这本书就叫《呼兰河传》,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情感,还是文字,都值得一读。请大家读一读文章的一小部分节选。
学习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学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1.认识生字。2.读通课文。3.思考课后问题。
流程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修改
一、直接导入,关注脚注,揭示学法
1.课题最底下的文字叫脚注,《呼兰河传》是自传体小说,这种小说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材料写出的小说,文中的“我”一般就是作者自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
课 题
祖父的园子
课 型
讲读
设计者
所在学校
学 习 目 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