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云县情况介绍

密云县情况介绍

密云县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在东经116°39'39''-117°30'25'',北纬40°13'10''-40°48'之间,地处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段;地貌特征:东西北三面为山区,南面为平原;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64公里。

平均海拔366米,最高1730米。

东、北分别与河北省兴隆、承德、滦平三县接壤,西与怀柔为邻,南与顺义、平谷相接。

县城距北京城区67公里,距首都机场40公里,距天津塘沽港160公里。

县域总面积2229.45平方公里,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县,其中:平原面积26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8%;山区面积1771.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9.5%;水域面积19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

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密云水库位于县域中央。

全县辖17个镇1个民族乡,有340个村委会、66个居委会。

常住户籍人口421545人,暂住人口18560人。

在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301457人,非农业人口120088人。

人口出生率7.1‰,自然增长率2.62‰。

密云历史悠久。

远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为燕地,秦汉为渔阳郡,东魏(公元538年)始有密云之称,隋唐时期为檀州,明朝改檀州为密云县,沿用至今。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密云县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县域内三分之二为水源
保护区。

几十年来,密云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寻求保水、富民、强县相统一的道路。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密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大力实施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缩小了与京郊发达区县之间的差距,在紧跟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农村经济总收入100亿元,增长22.6%;税收总额20.89亿元,增长13.7%;财政收入8.33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增长12.2%。

国内生产总值、农村经济总收入提前两年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税收总额、财政收入分别比十五计划目标翻了一番。

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三、本地区特点
(一)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

华北地区最大水库-密云水库位于县域内,最大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最大库容43亿立方米。

是首都北京最重要的饮用水源。

(二)地处三北要冲,内外交通便捷。

密云地处北京东北部,县城距市区67公里,北距承德150公里,是北京与东北、冀北及内蒙古的连接地带。

京承公路、柏平公路、京顺公路、密平公路使密云与毗邻各县交通通畅、联系密切;京承铁路、沙通铁路贯穿密云全镜。

(三)林果畜牧资源丰富。

全县果树面积达到54万亩,果品产
量6000万公斤,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1%;已建成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有6万亩果品基地获得北京市安全食品认证。

燕山板栗、大城子红霄梨、新城子苹果、黄土坎鸭梨、坟庄核桃等优质农产品久富盛名。

全县年产鲜奶6000万公斤,出栏肉羊35万只,出栏肉鸡3000万只。

畜牧养殖收入占大农业收入的比重超过70%。

(四)矿产资源丰富。

铁矿地质储量为9.7亿吨,在全国2000余个县中居第19位。

其中工业储量3.88吨,占北京地区储量的96%,并且分布广、埋藏浅、易开采。

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透辉石等储量大,品质优;金、银、铬、钨等也有分布。

(五)旅游资源丰富。

全县旅游景区29家,其中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5家;旅游饭店40余家,星级饭店24家,其中五星级度假村1家,三星级宾馆4家,小型度假村85家;民俗旅游村35个,2300户。

拥有司马台、黑龙潭、南山滑雪度假村、云佛山、金鼎湖度、瑞海姆、世豪等一批知名旅游企业。

(六)文物资源丰富。

全县有记录档案的可查文物单位222项,其中有白龙潭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大成殿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

境内明长城占全市长城总长的三分之一,共经过12个镇,延伸长度300余公里。

(七)自然环境优美。

密云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全县林地面积207.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62.7%,绿化覆盖面积420.5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4%,人均绿地49.48平方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