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自2009年医改以来,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床位数:2018年,我省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5.37张,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3张,低11个百分点;执业(助理)医师数:2018年,我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 1.88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9人,低27个百分点;全科医生数:2018年,我省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1.21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2人,低45个百分点。

(二)能力不强
城市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明显落后周边省份,全国领军医疗人才缺乏。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2018年县域内救治的患者比例为73%,还有很大比例的疾病不能在本地得到有效救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和作用急需加强。

(三)发展不平衡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之间、医疗与公共卫生之间,普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

城市医院逐利明显,铺摊子,扩规模,争市场,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抢病人。

2018年,城市医院开放床位数58445张,是县级和社区医院的79.05%,城市医院功能错位,忙于看常见病多发病,疏于疑难杂症的诊治和科研教学。

(四)运行质量有待提高
2018年,乡镇卫生院床位使用率为67.25%,城市社区医院为50.45%。

城市社区医院每职工门急诊人次为354.81人,比2009年下降49.38%(城市医院,县医院基本持平,乡镇卫生院增长27.76%)。

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达到26.39元,比2009年的15.16元增长了74.08%;过半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亏损,累计亏损2.64亿元。

(五)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更为薄弱
因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经费保障不足,职工收入偏低,一流的人才流失严重。

2018年,全省卫生人员本科及以上人员仅占30.4%。

公共卫生机构缺编严重。

按照中央编办、财政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疾控体系人员规模标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比例核定。

2018年,我省常住
人口4647.57万,全省疾控机构应该核编8133人,而2018年末全省疾控机构在编在岗人数5050人,缺口3083人,占在编在岗人数的61%。

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首先要正确看待看病难的问题。

不能将人人都能到三级医院看上病,成为医院需要扩大规模的理由。

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是教学科研、疑难杂症的诊治,要让常见病多发病在三级医院难以看得上,保证疑难杂症和转诊上来的病能看得上,要从系统考虑,合理高效的资源配置。

要通过制度设计,引导病人合理就医,而不能根据病人的偏好,规划卫生资源。

二要把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卫生资源,象抓业务用房建设那样舍得投入,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探索互联网医院,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向内涵发展要效益。

二要加快立法,制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条例。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能力建设标准,强化各级政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依法推进体系建设。

三要完善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学科建设规划。

通过医院挤一点、财政出一点、中央争一点,加大投入,提升我省医疗卫生的科研实力,从而带动全省医疗卫
生事业的发展。

在目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可以争取世界银行的低息贷款,多方筹集资金。

四要完善财政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新机制。

在医疗卫生行业,我省财政补需方的投入很大,但补供方的投入力度不够。

2018年用于医院人员和办公经费的财政支出补助占基本支出比例仅为 6.9%,与2009年的9%比下降了2.05个百分点。

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财政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新机制,切实解决医院的生存发展,减少和避免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生的逐利行为,体现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五要传导压力,提高运行绩效。

通过绩效考核,向社会公示医院运行绩效,增强医院加强管理、提升绩效的内生动力。

六要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和医疗卫生机构财政保障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