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模拟试题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沪教版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模拟试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选一选(每题2分,共2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总有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2、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D,则∠1=∠2B、若AD∥BC,则∠3=∠4C、若∠1=∠2,则AB∥CDD、若∠1=∠2,则AD∥BC(2) (3) (4) (5)3、如图,能使AB∥CD的条件是A、∠1=∠BB、∠3=∠AC、∠1+∠2+∠B=180°D、∠1=∠A4、如图AD∥BC,BD平分∠ABC,若∠A=100°,则∠DBC的度数等于A、100°B、850°C、40°D、50°=∠3(已知)∴= ( )∴AD是∠BAC的平分线( )20、(8分)如图,已知MN⊥AB于P,MN⊥CD于Q,∠2=80°,求∠1.21、(8分)如图,AD平分∠EAC,AD∥BC,你能确定∠B与∠C的数量关系吗?22、(8分)如图6所示,潜望镜的两个镜子是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后,有∠1=∠3,∠4=∠6,请你解释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23、(8分)如图,AB、CD被EF所截,MG平分∠BMN,NH平分∠DNM,已知∠GMN+ ∠HNM=90°,试问:AB∥CD吗?请说明理由。
24、(8分)已知如图,AB//CD,试解决下列问题:(1)∠1+∠2=______;(2)∠1+∠2+∠3=_____;(3)∠1+∠2+∠3+∠4=_____;(4)试探究∠1+∠2+∠3+∠4+…+∠n=____ _。
5、如图所示,AC⊥BC,DE⊥BC,CD⊥AB,∠ACD=40°,则∠BDE等于A、40°B、50°C、60°D、不能确定6、如图所示,直线L1∥L2,L3⊥L4,有三个命题:①∠1+∠3=90°,②∠2+•∠3=90°,③∠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③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6) (7) (8) (9)7、将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靠在直尺上,且斜边与这把直尺平行,那么,•在形成的这个图中与∠α互余的角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8、如图,图中共有同旁内角( )对A、4.B、5.C、6.D、7.9、如图,把矩形沿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则=A、110°B、115°C、120°D、130°10、在同一平面内,有12条互不重合的直线,若,∥,,∥ ……以此类推,则和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二、填一填(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 互余的角的个数有。
(11) (12) (13) (14)12、如图,用一吸管吸吮易拉罐内的饮料时,吸管与易拉罐上部夹角∠1=75°,则吸管与易拉罐下部夹角∠2= 。
13、如图,DE∥BC,BE平分∠ABC,且∠ABC=∠ACB,∠AED=65°,那么∠CEB=__ ___。
14、如图,直线l1∥l2,AB⊥l1,垂足为O,BC与l2相交于点E,若∠1=43°,则∠2= 。
15、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48°,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准确接通,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
16、一个零件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现只有一个量角器,测得拐角∠ABC=120°,∠BCD= 60°这个零件合格吗?__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16) (17) (18)17、如图AB//CD,直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E、F 两点,EP平分∠AEF,过点F作FP⊥EP,垂足为P,若∠PEF=30 ,则∠PFC=__________。
18、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 。
三、解答题(共56分)19、(每空1分,共16分)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填空:(1)已知:如图,DE∥BC,∠ADE=∠EFC,将说明∠1=∠2成立的理由填写完整.解:∵ DE∥BC ( )∴∠ADE=______( )∵∠ADE=∠EFC ( )∴______=______∴DB∥EF( )∴∠1=∠2( )(2)已知:如图,AD⊥BC于D,EG⊥BC与G,∠E=∠3,试问: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
解:是,理由如下:∵AD⊥BC,EG⊥BC(已知)∴∠4=∠5=90°( )∴AD∥EG( )∴∠1=∠E(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3(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