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能练习的反思
科学的体能训练,对于增进人体的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九年级的同学面临着中考体育,体能的提高才能促进中考各项目成绩的进步。
于是我选择了能提高坐位体前屈成绩的练习,即踢腿运动。
如果长期循序渐进练习踢腿,能有效的提高腿部的柔韧、灵敏素质以及控制腿部力量。
我们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科学的、系统的体能训练,能有效的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我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体能训练要有一定的训练目标。
如我们在进行足球运动技能时,耐力素质就至关重要,通常用的12分钟跑,给学生规定一个合适的距离就很关键,确定一个合格的目标,需要一定程度的刻苦努力才能达到,要不然就达不到练习的效果了。
第二、体能训练要围绕运动技能教学展开。
脱离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能训练是让学生厌恶的,是不可取的。
如:篮球跳投技术技能的教学,可以同跳跃素质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在不同跳跃高度的练习效果,强调跳跃素质的重要性,从而让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在进行各项技能练习之前,结合专项技术的教学做好专项准备活动,把有利于运能技能掌握的元素参与进来,把相应的体能练习加入进去,既可以促进技能动作的改进,有利于技能动作的完成,又可以促进体能的提高。
如篮球课,专项准备活动可以采用各种移动、斜身跑、左右滑步、跑动中传接球、运球接力等等来进行。
第四、在技能教学完成之后,根据一节课不同的练习内容进行相应的体能练习。
如果运动技能教学里学生上肢力量用得比较多,那么此时的体能训练就以下肢为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均衡发展,避免练习的片面性,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第五、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我个人认为形式应多样化,以游戏、教学比赛、协作配合等形式进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六、课堂教学要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即时评价要有针对性,更有引导性的激励性评价,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课堂评价能使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动作有没有达到目标,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正。
我在本课中只对个别同学口头表扬,而未进行展示与评价,导致后来部分同学在后续的练习时兴趣下降。
再教时,在初学时,针对一排或五人一组进行师生与生生相
结合的评价;在后期教师进行一一评价。
让学生时刻有目标,有紧张感,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第七、课课练不能只迎合课标要求进行自主练习而放任自流。
课课练内容的安排即让它有趣又让它有效。
因此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安排了枯燥的俯卧撑练习,这也符合体育课上上下肢运动相结合的规律。
但是在练习中学生兴趣虽然很浓,积极性很高,但是不好控制,还差一点失控,部分同学不按要求做。
出现了告状现象。
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一局比赛都由教师控制节奏,统一来做,或者实行先教育后约束的方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体能的训练,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
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
今后一定要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