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业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实务分析
农业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实务分析
农业行政处罚程序 规定和文书制作
农业行政处罚程序
一、简易程序 二、一般程序 三、听证程序
简易程序的具体步骤
(一)向当事人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 件; (二)当场查清违法事实,收集和保存 必要的证据; (三)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 和依据,并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四)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告 知权利(复议权或诉权),当场交付当事 人或收缴罚款(开据)并在2日内交回执法 机关备案。
个人理解 不妥之处 请多批评 谢谢大家
二、坚持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 法性负举证责任的原则
对于行政诉讼要审查的具体行政行 为,是由被告行政主体举出证据证明该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这一原则意味着行 政相对人就某一具体行政行为诉诸法院, 法院受理后,即推定该具体行政行为违 法,而行政主体必须提供作出该具体行 政行为时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证明 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等合法性,否则, 就要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注: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处罚方式和幅度内,依法对当事人给 予较轻的处罚,即当事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形,行政机关在实施处罚时, 对其在数种处罚方式所允许的幅度内适用较低限的处罚; 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处罚最低限以下,依法对当事人给予的处 罚,即当事人有法定减轻处罚的情形,行政机关在实施处罚时,对其在法 定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的处罚。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查封(扣押)通知书 (1)查封和扣押是性质相似的强制措施,目的一 致,方式不同。 (2)查封(扣押)必须有法律依据。农产品质量 安全法、动物防疫法、渔业法、植物新品种保护 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兽药管理 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作出明确规定。 (3)执法人员应两人以上,并出示执法证件。 (4)应有当事人在场。 (5)查封(扣押)时,应当在相关物品、场所加 贴封条。
行政诉讼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 审查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 审查的对象限于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 而不包括抽象行政行为;
第二,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原 则上只审查其合法性,而不审查合理性、 适当性;只有在行政处罚显示公正时,人 民法院才有权予以变更。这样,行政机关 的自由裁量行为是否合理、适当,原则上 就在行政系统内自行判断和处理(通过行 政复议); 第三,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 法性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和司法解释,并参照规章和参考规范性 文件。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责令改正通知书 (1)适用于: 一是法律法规将责令改正作为前置条件的 二是法律法规规定责令改正的 (2)期限要明确:立即;限期 (3)要送达当事人。
作为前置条件
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农产品生产 记录的;销售的农产品未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识的,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47、48条)
《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五十四条 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当场作出农 业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 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第五十五条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农业行政 处罚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九条 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 困难,经当事人提出,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 当场收缴罚款。 第五十七条 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返回行 政处罚机关所在地之日起二日内,交至农业行政处罚机关; 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农业 行政处罚机关;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交至 指定的银行。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抽样取证凭证 (1)作用有二:一是用作证据;二是送交 有关部门鉴定。 (2)执法人员应两人以上,并出示证件。 (3)应有当事人在场,拒不到场的,在笔 录中注明,可请在场其他人见证。 (4)抽样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5)当场制作,双方签字。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先行登记保存清单 (1)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以及无 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况下,采用此项措施 (2)经负责人批准 (3)一般就地保存,特殊情形下可异地保存 (4)当事人在场或有见证人 (5)与作为证据的物证无关的物品不能采取保存 措施 (6)制作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7)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行政诉讼具体审查内容
一、权力来源合法。依据《动物防疫法》。
二、权力主体适格。《动物防疫法》授权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三、执法程序合法。做到先立案后调查取证,先 取证后裁决。
农业行政行为程序的内容。具体包括十二项制度:(1)表明身份制度 (向相对人出示执法证件,体现在笔录中);(2)程度公开制度;(3) 信息公开制度;(4)告知义务制度:一是告知执法身份;二是告知所实施 的行政行为内容;三是告知实施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和理由;四是告知相 关法律后果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本行政 处罚决定的,本机关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逾期不按规定缴纳 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五是告知相对人享有的权 利和救济方法(当事人对本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 日起60日内向泉州市人民政府或福建省农业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三个 月内向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 本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5)施行回避制度;(6)简易程序制度; (7)平等对待制度;(8)实行听证制度(较大数额罚款及吊销执照、 证件等) ;(9)合理顺序制度;如表明身份――告知有关信息――调查 ――作出行政决定。(10)说明理由制度;(11)执法时限制度(3个月); (12)文书送达制度。行政执法文书有五种送达方式:直接、委托、邮寄、 留置、公告。
四、事实证据确凿。 ㈠违法事实清楚。在行政处罚告知(决定) 书上把违法事实讲清楚。 ㈡证据充分确凿,并注意证据的三性(合 法性、真实性、关联性)。按照不同证据 的应用规则进行取证,形成证据链。
农业行政诉讼案件的证据。与民 事、刑事证据种类基本相同,不同之 处在于增加了“现场笔录”的证据。 运用的是行政诉讼中的优势证明 标准,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 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三 条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 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分别认定:
需销毁或无害化处理的物品
如:含有禁用农药、兽药的农产品;不符合农产 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防疫法) 用于食品消费的尚在用药期、休药期的动物及 其产品,或者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 产品(兽药管理条例) 违反规定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植物检疫条 例)
农业行政处罚案件 办理实务
树立良好的执法理念
一、行政执法理念的核心是对法律的信仰。 即:“以证据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 二、行政执法活动的要求:有理有据,合 理合法。即:程序合法、证据充分、量罚 适当。 三、行政处罚的量罚要求:经得起“司法 审查”,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司法审查“审什么”
(七)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
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 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八)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 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九)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 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五、适用法律准确,量罚适当。正确引用有关法律条款,根据 相对人的违法性质、有无《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情形之一 的,在法定量罚幅度内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 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 政处罚。
活动的单位的动物防疫条件不符合规定的(动物防疫法第52条)
法律法规规定
如:种子法第60、61、62条 兽药管理条例第61、62、65-68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48、52条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42条
畜牧法第66、68条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行政处罚决定书 (1)为叙述式文书,按照格式制作,不能填 写。 (2)内容要完整,各部分内容要符合要求。 (3)对法律法规授权机构作出的处罚决定, 复议机关为所属农业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 府。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现场检查笔录 (1)应有当事人在场,拒不到场的,在笔录中注 明,可请在场其他人见证。 (2)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出示证件,并在笔录中 注明。 (3)只记录从现场看到和实际做的事情,分析得 出的结论和推断不能记,否则会影响笔录的真实 性,降低证明力。 (4)既记录现场客观现状,也要记录现场人员的 活动。 (5)签名。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询问笔录
抽样取证凭证 查封扣押通知书
现场检查笔录
先行登记保存清
单 行政处罚决定书 责令改正通知书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
询问笔录 (1)一个被询问人一份笔录,不能同时询问多人。 (2)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在场,并记录表明身份,出示证 件。 (3)一般采用一问一答,不要多问多答,问与答分行进 行。 (4)如实记录,正确综合;略记提问,详记陈述,以 “问”、“答”表示,不能用“?”、“:”代替。 (5)询问要主题明确,围绕违法事实展开。 (6)补充和修改之处,当事人要签章或捺指印;改动较 多,可在页面下方写上“本页改动×处”,数字大写, 紧贴该句签名或盖章。 (7)被询问人逐页签名,执法人员可在最后页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