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办理消防产品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律技术.
办理消防产品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律技术.
• 4、与刑事办案的协调
• 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移交治安 管理部门立案侦查
• (1)立案标准:销售金额5万元
• (2)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 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 (3)伪劣产品尚未售出的,货值金额达到 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柜台、合同和 发票标价);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 产品的市场中间价计算;货值金额按国家 规定委托指定估价机构确定
• (4)生产、销售消防产品的货值金额(含 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和违法所得数额
四、适用与裁量
• (一)实体依据 • 1、法律 • 《消防法》第44条 • 《产品质量法》第49条、参照55条 • 2、地方性法规 • 《山东省消防条例》第42条 • 3、适用规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关于《山东省消防条例》第41条
• (5)送达:将决定书交付被处罚人
• (6)执行:自行执行或强制执行
• 2、调查取证的基本方法 • (1)传唤并询问查证:传唤证、询问
笔录 • (2)检查:检查笔录 • (3)抽样取证:抽样取证证据清单 • (4)证据保全:扣押物品清单、先行
登记保存证据清单 • (5)委托检验:检验报告 • (6)拍照、录音、录像
• 《消防法》第44条:准用性规范 • 《消防法》第50条:对违反本法规定行为
的处罚,由公安消防机构裁决。
• (二)管辖权限
• 1、职能管辖
• (1)公安消防机构对消防产品实行质量管理,即 对生产、销售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行为进行处罚
• (2)工商部门和质检部门负责市场秩序管理,涉 及虚假宣传、假冒伪冒等行为
• (二)证据审查标准 •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
材料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 2、原件原则:尽量使用原件,无原件的可使用经
核实的复制件 • 3、优势证据标准 :有更具证明力的证据材料优
先使用 • (三)事实证明标准 • 1、基本标准:主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 2、完整唯一标准: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经
• 2、查明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 消防技术标准的义务性条款
• 《消防法》第19条
• 《山东省消防条例》第24、25条
• 3、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性条款要件 需要查明的事实
• (1)基于管辖权的事实
• (2)未取得相关认证(认可)证书或者检 验报告,擅自生产消防产品的事实
• (3)消防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的事实
• (5)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 经处理的,销售金额或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 (6)消防产品行政处罚过程中,应当全面 调查消防产品售出流向、已出售和未售出 产品的数量,以准确核定是否达到犯罪的 立案标准
三、证据与事实
• 证据是认定事实的根据,事实是作出处罚 的根据
• (一)证据资格 • 1、 客观性:具有客观表现形式并能够采
• 6、兼顾执法成本和执行问题
五、决定与执行
• (一)决定书的内容 • 1、被处罚人基本情况 • 2、查明的事实 • (1)违法行为及其发生经过 • (2)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数额 • (3)违反的法律、法规条款 • 3、证据目录 • 证据要写明具体名称,有编号的写上编号,无编
号的证据(如询问笔录)要写明份数
• 2、地域管辖
• 违法生产、销售消防产品行为的行政案件一般由 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消防机构管辖:
• (1)组装地、目的组件生产地为生产行为发生地 (2)合同签订地、履行地为销售行为发生地
• (3)级别管辖
• 目前还没有具体标准。划分不同级别管辖权标准 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案件的性质、繁简程度、案 件的影响大小
办理消防产品行政处罚案件 的法律技术
——掌握十大关键词
十大关键词
一、主体与管辖 二、程序与机制 三、证据与事实 四、适用与裁量 五、决定与执行
一、主体与管辖
• (一)行使消防产品案件行政处罚权的执 法主体:公安消防机构
• 《产品质量法》第70条:法律、行政法规 对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另有规定的,依 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 (二)裁量规则
• 1、符合法定目的:保障公民人民和公共财产、公 民财产的消防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 2、考虑相关因素:与执法不相关的因素不予考虑
• 3、符合比例原则:处罚应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 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适应,不显失公正
• 4、选择界限:在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 内实施处罚
• 5、遵循惯例: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区别 对待
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唯一的事实认定结论 • 3、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事实认定结论对当事人
权益影响重大的,应在作出处理决定前反复推敲, 排除对事实认定结论可能产生的合理怀疑
• (四)事实定性
• 1、当事人不懂法不是认定是否违法生 产、销售消防产品的考虑因素
• 销售者是否明知影响是否从轻或减轻 处罚
• (3)不见检验合格报告不出具合格的消防 验收意见;收到检验不合格的报告,即对 违法行为人立案处罚
• 2、与消防监督检查程序的协调
• 负责消防监督检查的机构或人员与负责消 防产品监督的机构或人员做好配合。当前 的工作机制是:
• (1)现场判定消防产品是否合格
• (2)分清使用管理责任、安装质量责任、 维修保养责任还是产品质量责任
• 3、行政处罚的形式:制作文书和表格 • (1)公安消防行政案件立案审批表 • (2)告知笔录、听证笔录 • (3)公安消防行政处罚审批表 • (4)公安消防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
回执 • 4、处罚决定书送达方式 • 直接送达(含代收)、留置送达、委
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 5、时限
• 加快办案:程序用尽、证据确凿即可处罚
• (二)执行
• 1、被处罚人执行
• 被处罚人主动执行,或经催告后执行(催告的内 容)
• 2、强制执行
• (1)没收产品应当在送达处罚决定书时当场执行。 没收的产品需要销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 不必要销毁或销毁会造成不必要损失的,可以拍 卖或变卖
• (2)罚款与违法所得的强制执行:一是可将依法 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变卖抵缴罚款;二是自动加算 滞纳款;三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告知、决定、送达、执行 • (1)立案:有明确的立案来源(群众
举报、委托送检、现场判定等),确 定有违法行为发生,需要给予处罚
• (2)调查:收集或调取证据。
• (3)告知:向当事人宣读已查明的违 法事实及其理由和依据、拟作出的处 罚决定,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告 知提出听证的权利
• (4)决定:提出处罚意见,经法制审 核、集体讨论和领导审批,形成最终 决定,制作处罚决定书
取一定方式归入档案的证据材料,方可作 为证据使用 • 2、 关联性:作为证据使用的材料,必须 与拟认定的事实有关联。与认定事实无关 的材料,应当明确排除在证据之外
• 3、合法性:经法定程序取得,并具备法定 形式
• 以下材料是消防产品行政处罚的法定证据 形式:
• 1、有关认证(认可)证书或检验报告 • 2、消防产品现场判定报告 • 3、质检站出具的检验报告 • 4、消防产品实物及其照片、录像 • 5、购销合同和发票 • 6、询问笔录(讯问笔录已取消)
• 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上级公安消防机构可以 直接办理或者指定管辖
• (4)指定管辖
• 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消 防机构指定管辖
• 几个公安消防机构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最 初受理的公安消防机构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 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消防机构管辖
二、程序与机制
• (一)行政处罚程序 • 程序:步骤、方式方法、形式、时限 • 1、行政处罚的基本步骤:立案、调查、
• 4、法律依据 • 《消防法》第44条和《产品质量法》第49条(注意
写法)、《山东省消防条例》第42条 • 5、处罚决定内容 • 责令停止生产(或销售)、没收产品(明确型号
和数量)、罚款数量、没收违法所得数额,并附 有《没收非法财物、违法所得清单》 • 以《产品质量法》为依据实施的处罚,不实行双 罚制,即不处罚单位直接责任人员 • 6、执行方式 • 缴纳罚款的金融机构名称和地址、逾期不缴纳罚 款的执行罚措施(每日加罚3%) • 7、告知行政复议机关 • 主管公安局为行政复议机关
• (1)立案时限:自发现违法行为之日起7日内
• (2)传唤询问查证时限:八小时;扣押期限为30 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公安消防机构负责人 批准可延长30日 ;先行登记保存:7日
• (3)听证时限:当事人提出申请后2日内决定是 否受理,举行听证前7日前通知当事人,于收到申 请后10日内举行
• (4)办案时限:立案之日起30日内,重大复杂案 件经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可延长30日
• (5)处罚决定书送达时限: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 内,但采取公告送达的为公告满60日
• (二)消防产品行政处罚的工作机制
• 1、与消防验收程序的协调
• 负责消防验收的机构或人员与负责消防产 品监督的机构或人员做好配合。当前的工 作机制是:
• (1)工程建设领域选用消防产品实行委托 检验
• (2)送质检站检验并取得检验报告
• (3)决定是否以及对谁立案调查,属于产 品质量责任的,对违法生产、销售消防产 品的行为人立案处罚
• 3、与治安管理处罚的协调
• (1)伪造、变造或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 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公文、证 件、证明文件、印章的行为,移送治安管 理部门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的 规定处理
• (2)隐藏、转移、变卖或损毁依法扣押的 财物的,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提供虚 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依法办案的,移 送治安管理部门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60条的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