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办理行政处罚简单案件的相关规定.doc

办理行政处罚简单案件的相关规定.doc

一、办理行政处罚简单案件的相关规定(一)什么是简单案件简单案件是指海关在行邮、快件、货管、保税监管等业务现场以及其他海关监管、统计业务中发现的违法事实清楚、违法情节轻微,经现场调查后,可以当场制发行政处罚告知单的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

关于行政处罚告知的规定《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六条海关对已经调查终结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经过审查;未经审查程序,不得作出撤销案件、不予行政处罚、予以行政处罚等处理决定。

第六十条海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且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作出暂停从事有关业务、暂停报关执业、撤销海关注册登记、取消报关从业资格、对公民处1万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10万元以上罚款、没收有关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在履行告知义务时,海关应当制发行政处罚告知单,送达当事人。

第六十一条除因不可抗力或者海关认可的其他正当理由外,当事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告知单的3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陈述、申辩和听证申请。

逾期视为放弃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当场口头提出陈述、申辩的,海关应当制作书面记录,并且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的,海关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应当有书面记载,并且由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二)那些违法行为属于简单案件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行政处罚简单案件程序规定第三条简单案件程序适用于以下案件:(一)适用《处罚条例》第十五条第一、二项规定进行处理的;第十五条进出口货物的品名、税则号列、数量、规格、价格、贸易方式、原产地、启运地、运抵地、最终目的地或者其他应当申报的项目未申报或者申报不实的,分别依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影响海关统计准确性的,予以警告或者处100 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二)影响海关监管秩序的,予以警告或者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本条是关于进出口货物申报不实如何处罚的规定。

申报不实是进出口活动中比较常见的违规行为。

《海关法》第二十四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交验进出口许可证件和有关单证。

上述数十项项目其中一项申报不实即可能影响海关正确地实施贸易管制、征收税款和贸易统计。

执法实践中影响海关贸易统计的案件也比较多,案情也相对简单。

第二款影响海关关监管秩序是指,当事人运输货物进出境,未向海关申报或者向海关申报不实,但有关货物不属于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

即该未申报或者申报不实的行为,即不影响国家许可证件管理,也不影响国家税款征收和国家外汇、出口退税管理、同时也不影响海关统计准确性,此种情况下当事人的行为,影响了海关正常的管理秩序,应当予以处罚。

执法过程中要注意两种情形:一是申报不实与当事人填报错误,纯属笔误和失误的区别二是同伪报行为相区分。

申报不实同伪报在表现形式上有相同之处,都是在报关环节发生的报关内容与实际货物不符的情况,但实际上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特别是在是否具备主观故意上,是否实施了逃避海关监管的客观性为上和行为结果的危害程度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

如何确定当事人一是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为违法行为人。

二是受委托的报关企业为违法当事人。

第十条报关企业接受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报关手续的,应当向海关提交由委托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遵守本法对委托人的各项规定。

(二)适用《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规定进行处理的;第二十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进出境,未向海关申报但没有以藏匿、伪装等方式逃避海关监管的,予以没收,或者责令退回,或者在海关监管下予以销毁或者进行技术处理。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运输工具不经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出境的;(二)在海关监管区停留的进出境运输工具,未经海关同意擅自驶离的;(三)进出境运输工具从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驶往另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尚未办结海关手续又未经海关批准,中途改驶境外或者境内未设立海关的地点的;(四)进出境运输工具到达或者驶离设立海关的地点,未按照规定向海关申报、交验有关单证或者交验的单证不真实的。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未经海关同意,进出境运输工具擅自装卸进出境货物、物品或者上下进出境旅客的;(二)未经海关同意,进出境运输工具擅自兼营境内客货运输或者用于进出境运输以外的其他用途的;(三)未按照规定办理海关手续,进出境运输工具擅自改营境内运输的;(四)未按照规定期限向海关传输舱单等电子数据、传输的电子数据不准确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保存相关电子数据,影响海关监管的;(五)进境运输工具在进境以后向海关申报以前,出境运输工具在办结海关手续以后出境以前,不按照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海关指定的路线行进的;(六)载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船舶、汽车不按照海关指定的路线行进的;(七)进出境船舶和航空器,由于不可抗力被迫在未设立海关的地点停泊、降落或者在境内抛掷、起卸货物、物品,无正当理由不向附近海关报告的;(八)无特殊原因,未将进出境船舶、火车、航空器到达的时间、停留的地点或者更换的时间、地点事先通知海关的;(九)不按照规定接受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行检查、查验的。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一)擅自开启或者损毁海关封志的;(二)遗失海关制发的监管单证、手册等凭证,妨碍海关监管的;(三)有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其他行为,致使海关不能或者中断对进出境运输工具、物品实施监管的。

(三)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携带货币进出境,金额折合人民币20万元以下的;(四)其他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货物价值在人民币20万元以下,物品价值在人民币5万元以下的。

满洲里海关办理简单行政处罚案件的相关规定第三条我关区十八里公路口岸、阿日哈沙特、额布都格、黑山头、室韦等口岸发生的上述行政处罚案件可以适用简单案件处理程序。

第四条现场海关发现案件,凡可以适用简单案件处理程序的,如现场有缉私警察在场,由缉私警察办理;缉私警察不在现场的,由口岸值班关员依照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五条适用简单案件程序办理案件的,海关应当告知当事人。

当事人应当根据海关要求提交有关单证资料。

第六条适用简单案件程序办理案件的,海关应当当场立案,立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第七条海关进行现场调查后,应当当场制发行政处罚告知单,并将行政处罚告知单交由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当场签收。

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简单案件,可以不制发行政处罚告知单。

第三十三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第八条符合下列条件的,海关关员进行现场调查后,可以直接制发行政处罚告知单,当场由当事人或者由其代理人签收:(一)适用《处罚条例》第十五条第一二项规定进行处理的;(二)适用《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规定进行处理的;(三)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携带货币进出境,金额折合人民币20万元以下的;(四)其他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货物价值在人民币20万元以下,物品价值在人民币5万元以下的。

第九条海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制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可以当场制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一)当事人对被告知的事实、理由以及依据无异议,并填写《放弃陈述、申辩、听证权利声明》的;(二)当事人对海关告知的内容提出陈述、申辩意见,海关能够当场进行复核且当事人对当场复核意见无异议的。

第十条适用简单案件程序办理的案件,海关应当在立案后5个工作日以内制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十一条适用简单案件程序办理的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应当终止适用简单案件程序,将案件移交给缉私部门按一般程序办理。

并告知当事人:(一)海关发现新的违法事实,认为案件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的;(二)当事人对海关告知的内容提出陈述、申辩意见,海关无法当场进行复核的;(三)海关当场复核后,当事人对海关的复核意见仍然不服的;(四)当事人向海关提出听证申请的。

第十二条案件审批由各隶属海关、办事处根据本关(办事处)情况采取当场审批、电话或传真通知等形式进行,制发处罚决定书后由现场关员根据本关实际经分关关长签发后直接送达当事人。

第十三条缉私局负责对承担案件办理的关员登陆《海关缉私办案系统》的授权工作,现场关员办理行政简单案件时应按照程序要求录入《海关缉私办案系统》。

第十四条简单案件办理完毕后,办理案件的部门要每月将案卷材料移送所在缉私机构法制部门保管,缉私法制部门定期进行检查。

第二部分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一般规定二个原则:双人办案、回避原则第七条海关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海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办案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且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包括查问违法嫌疑人、询问证人、检查运输工具和场所、查验货物和物品、提取化验鉴定的样品、查询存款和汇款、收取担保等活动。

执法证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查缉证第八条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九条办案人员的回避,由其所属的直属海关或者隶属海关关长决定。

第十条办案人员要求回避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且说明理由。

办案人员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之一,没有申请回避,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没有申请他们回避的,有权决定他们回避的海关关长可以指令他们回避。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要求办案人员回避的,应当提出申请,并且说明理由。

口头提出申请的,海关应当记录在案。

第十一条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请,海关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且书面通知申请人。

对海关驳回回避申请有异议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在收到书面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海关申请复核1次;作出决定的海关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且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在海关作出回避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停止办理行政处罚案件。

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办案人员进行的与案件有关的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回避决定的海关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