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寓言四则导学案.doc

30寓言四则导学案.doc

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学科:语文教师:______ 审核:语文组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 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口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垂难点】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课时】3课时【知识链接】1、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屮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粋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伊索(Aesop620~560B • 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同罚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出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來,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Z 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门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

其屮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虑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

其形式简洁精练, 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伊索寓言》人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神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众神之王。

他掌管着天地的秩序。

赫拉,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尔墨斯, 一译海尔梅斯。

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 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

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3)《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而它转身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希腊寓言故事,看看它们讲了什么故事,又蕴涵怎样的哲理。

二、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1、寓言定义:寓言。

这是一•种隐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屮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寓言的故事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生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

对于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寓言作者往往把它们人格化。

我国先秦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

古希腊产生的《伊索寓言》,历來为世界各国所传诵。

2、参看知识链接。

三、研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这则寓言通过对话描写來刻画人物形象。

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三问三答, 模拟他们的语气进行朗读。

2、品味关键词:一“笑”两“想”三“问”,理解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寓意。

3、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其他寓意吗?四、学习《蚊子和狮子》1、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2、分析蚊子战胜狮了的原因?3、分析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4、这则寓言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其他寓意吗?%1.比较阅读两则寓言有何共同Z处?写法上:内容上:六、拓展延伸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来掩饰难堪和尴尬?2、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败给一个无名小卒,你打算怎样去安慰他?狮了知道蚊子死在蜘蛛手上,会怎么想?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智子疑邻一、导入新课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创始人。

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耍途径。

)自由读课文。

要求:朗读中不添字,不漏字,每一个字都读准确。

说说不认识或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词。

大声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智:巩:父:暮: 亡:果:耒被采纳。

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

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 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

1、2、3、1怎通文意:对照课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2、 解释下列词语、句子意义:(1) 、智子疑邻 (2) 、不筑 (3) 、其邻人之父亦云 (4) 、暮而果大亡其财 3、 翻译寓言。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了th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Z 父。

四、熟悉情节1、 宋人家中被盗的原因何在?2、 在宋人家被盗前,哪些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3、他们的建议一样吗?4、被盗后宋人对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五、探究寓意1、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2、这则寓言有何寓意?3、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六、奇思妙想假如你是“邻人Z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彖,你会有什么反应?七、小结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三课时塞翁失马一、导入《淮南子》,又名 ____________ 。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

《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朵家著作。

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些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姻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朗读中不添字,不漏字,每一个字都读准确。

2、说说不认识或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马人居其人其 堕而折其髀()胡骏马而归)Z)骑))1、疏通文意:对照课文卜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 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2、解释下列词语、句子意义: 近塞上之人有善( )术者3、翻译寓言,复述故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Z,具父F1: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Z 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和保。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1、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口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 化的?五、现实意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 有什么积( )而入胡 )Z )数月死者十九(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学习讨论生活中总有得与失、祸与福,学习了这篇寓言故事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七、小结八、积累背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