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报告王燕————————————————————————————————作者:————————————————————————————————日期:关于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报告老百姓法律普及程度调查前言:法律意识是人们法行动的重要决定因素,了解市民法意识的特性,对掌握和理解法制的现实功能具有关键性意义。
2014年1月期间,本人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走访了江都市百余位城乡居民,从中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00位居民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主要就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以及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情况作了调查。
主题: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时间:2014年1月20号至25号地点:江都市各个社区人物:王燕、洪辰、张佳等同学。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对于调查背景情况的简单说明(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大力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逐渐深入,各大媒体也大都开办了法制类节目,使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相对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系统的搞清城乡居民参与法律活动的程度,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等问题。
(二)样本的选择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在样本的选择中,力求多样化和各组人群在社会中所占比例的协调一致。
下面,对样本情况作一说明:1.性别:样本构成的性别比例为:男性53人占样本总数的53%;女性47人占样本总数的47%;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
2.年龄:样本中年龄在30岁(不包括30岁)以下的有38人,占样本总数的38%;30岁至49岁(包括30岁和49岁)的有49人,占样本总数的49%;50岁(包括50岁)以上的有13人,占样本总数的13%;构成样本的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之间,占样本总数的87%。
3.学历:文盲和小学学历的受访者有7人,占样本总数的7%;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有80人,占样本总数的80%;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3人,占样本总数的13%。
(三)调查的问题此次调查采取随机访问式的方法,以常州市地理位置为中心点,向周围市郊扩散随机抽取调查样本124例,抽取有效问卷100份。
涉及到的调查问题为:1.你是否正在或曾经代表本人或作为法定代表人、委托人参与诉讼?2.如果上一题,回答是,那么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对方是其他公民或者法人还是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是行政机关?3.在你认为自己的正当合法的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时,你是否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4.你是否知道国家已经正式颁布的《行政许可法》和即将颁布的《物权法》?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针对这100份问卷,笔者根据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分别作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1性别构成问卷回答男女总数问题1.是241337问题1.否293463问题3.是424284问题3.否11516问题4.是484391问题4.否549表2年龄构成问卷回答30岁以下30岁至49岁50岁及50岁以上问题1.是6人256问题1.否32247问题3.是36426问题3.否277问题4.是38406问题4.否027表3学历构成问卷回答小学及小学以下中学学历专本及专本以上学历问题1.是12511问题1.否6552问题3.是26913问题3.否5110问题4.是27712问题4.否531问卷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一)你是否正在或曾经代表本人或作为法定代表人、委托人参与诉讼?本题想要调查的是,城乡居民参与诉讼的程度。
由表1可以看出,男性受访者回答是的比率占所有回答是的受访人的64.9%,而回答否的比率,男性占46%,表明男性参与诉讼的比率高于女性,考虑到社会因素和传统因素,这个结果是合理的,同时也表明,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和范围还应提高和扩大。
另外,这一数据也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参与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程度不高。
通过比较表3的数据可得,在我国城乡居民中,参与诉讼的程度与本人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本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诉讼的程度越大。
(二)如果上一题,回答是,那么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对方是其他公民或者法人还是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是行政机关?本题想要考察的是,城乡居民所参与的诉讼中,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分别所占的比例。
对于这一问题,在上一题回答是的37人中,回答对方是公民或者法人的29人,对方是人民检察院的7人,对方是行政机关的1人,反映出在城乡居民中,主要涉及的法律问题还是民事法律关系,城乡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国家机关行政违法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明显不足。
从24名上一题回答是的男性受访者来看,回答对方是公民或者法人的18名,人民检察院的6名,行政机关没有;从13名上一问题回答是的女性受访者来看,回答对方是公民或者法人的11名,人民检察院的1人,行政机关的1人。
通过比较这一组数据可以得知,民事法律关系在男女性别人群中同样占有较大比重,男性参与刑事法律关系的比重大于女性。
在37名上一题回答是的受访者中,30岁以下的受访者回答对方是公民或者法人的3人,回答对方为检察机关的2人,回答对方为国家行政机关的1人;30岁至49岁(包括30岁和49岁)的受访者回答对方是公民或者法人的21人,回答对方为检察机关的4人,回答行政机关的没有;50岁(包括50岁)以上的受访者回答对方为公民或者法人的5人,回答对方为检察机关的1人,回答对方为行政机关的没有。
通过比较这一组数据可以明显发现,30岁以下的年轻人涉及到的法律关系明显表现出多样化。
在37名上一题回答是的受访者中,文盲和小学学历的受访者回答对方为公民或者法人的1人,其他没有;具有初、高中学历的受访者回答对方为公民或者法人的19人,回答对方是人民检察院的6人,对方为行政机关的没有;在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中回答对方为公民或者法人的9人,回答对方为人民检察院的1人,回答对方为行政机关的1人。
唯一的一例曾参与行政诉讼的人出现在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中,表明本人受教育背景与自身法律意识的必然联系。
(三)在你认为自己的正当合法的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时,你是否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本题想要考察的是,经过多年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在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这一反映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的最基本问题上,各组人群的选择,同时也反映出各组人群对法律的信任度。
由表1可以看出,女性对法律的信任程度高于男性。
男性人群对传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依赖性相较于女性群体偏高。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年长人群对传统解决问题方法的依赖程度明显比年轻群体要高。
50岁(包括50岁)以上受访者是唯一一组对法律信任度低于不信任度的群体。
表3数据表明,法律意识的高低与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正比关系。
(四)你是否知道国家已经正式颁布的《行政许可法》和即将颁布的《物权法》?通过这一问题,可以反映出城乡居民对国家法律的关注程度,《行政许可法》在正式出台之前曾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媒体也给予了广泛关注,正在讨论中的《物权法》草案也是如此。
对于这两部法律的了解程度,可以判断城乡居民对我国法制化的关注程度。
由表1看出,两组人群对这一法律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较平均。
而女性作出肯定回答所占本组人群的比率稍高于男性。
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年龄越长的人对法律的关注程度明显降低。
50岁(包括50岁)以上受访者同样也是唯一一组对法律关注程度较低的群体。
表3的数据反映了对法制化的关注程度与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正比关系。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通过以上调查所得出的数据结论,可以看出,通过二十年来普法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居民的法制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对法律的了解和知悉程度上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比例。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在自身参与法律关系的深度和广度上,尤其是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上,普法工作仍旧任重而道远。
通过以上几个简单的调查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几点存在的问题:一是诉讼成本偏高,使人望而却步。
二是通过法律对抗国家行政机关不正当的行政行为意识缺乏。
针对以上两点问题,提出对策如下:一是大力推进普法工作在深度上的开展。
二是改革诉讼制度,降低诉讼成本,对于当事人确有困难的,酌情减免诉讼费用,同时在案件审结的时候根据双方所承担法律责任的多少负担各自诉讼费用。
三是加大执行力度,保证公力救济的权威性。
当事人诉诸法律的初衷,不光是讨一个说法,更重要的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生效的判决,法院要从自身制度上保证它的实行,而不应该再由判决的既得权益人承担额外的执行费用。
国家行政机关自身要从思想上杜绝“官老爷”意识,要明确自身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性质,对于与人民群众发生的法律纠纷,要正确认识,严格杜绝报复当事人情况的出现。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识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的日益提高。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我国的司法实践当中,在居民的法律意识上,还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许多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在居民的生活当中,做某件事的时候,考虑的事情有许多,而并非我们简单的、想当然的人为就应该是怎样。
只有了解到人民群众的这些顾虑,只有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提高执政能力才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话。
参考文献:①《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进展与阻力》(法)戴尔玛斯-马蒂著/石佳友译,原载全法科协法律经济分会会刊《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杂志②《自由秩序原理•法治的渊源》F.A.哈耶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 1997年12月第一版③资料来源:中国人口构成情况示意图,见中国翻译网④《2000年中国青少年市场与媒体研究》资料来源:中新社网站 2000年4月18日⑤团中央权益部《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资料来源:中青网11行政1 11112128 王燕2014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