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选择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选择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一一常考选择题知识汇总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

生物本能。

2、心理起源说:孟禄。

儿童模仿。

3、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书籍、教育思想1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

“学不@等”,循序渐进。

“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教育的启发性原则。

“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2、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的教育。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5、卢梭:《爱弥尔》,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给与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

“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7、洛克:《教育漫话》,《林哈德与葛杜德》,“白板说”,绅士教育。

8、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四段教学法”,“三个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奠定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原则的教育家。

9、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主张“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1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1、克鲁普斯卡亚:《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12、古代学校的萌芽:五帝之大学“成均”,乐教,董仲舒《春秋繁露》。

13、孔子:《论语》,仁礼忠孝。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有教无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最早在教学中提出学思行相统一的观点。

“因材施教”。

1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15、桑代克:佃03《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6、廖世晨:佃2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代表人物和教育思想1、孟子:良知、良能、善端。

人性先天固有。

“尧舜与人同尔”。

“人人皆可为尧舜”。

2、荀子:化性起伪。

3、道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道法自然”。

4、墨子:兼爱、非攻。

“亲知、闻知、说知”。

5、康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最早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

6、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7、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8、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核心:认知结构理论。

9、赞科夫:教育与发展。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教学原则。

10、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11、乌申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12、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3、培根: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知的必由之路。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14、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15、纲要信号图式:苏联,沙塔洛夫,教学中贯彻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16、马卡连柯:平行教育,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

17、苏格拉底:问答法、助产术。

18、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一一经验+反思=成长。

19、我国最早使用“教育” 一词:孟子。

20、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菲尔。

21、最早提出行动研究:勒温。

22、最早倡导并提出“实验教学法”:梅一曼。

23、教师期望效应提出者:罗森塔尔。

24、多元化智能理论提出者:加纳德。

一组能力。

25、耶克斯多德森: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26、教育史上最早应用“启发式教学”:孔子、苏格拉底。

27、罗杰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干扰一一非指导教学模式。

28、佩斯泰洛奇: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29、安德森:心智技能三阶段一一认知、联结、自动化。

30、奥苏泊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它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的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31、鲍姆宁: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32、王充:施用累能,社会实践对能力的影响。

33、布鲁姆: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4、特朗普制:大班教学、小班教学、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35、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36、卡特尔: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斯普兰特:人格特质分为经济型、理论型等。

37、福勒布朗:教师成长的历程包括生存、情境和学生三个关注阶段。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孟子——仁义礼智,性本善。

弗洛伊德——人性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

格赛尔——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双生子爬楼梯。

成熟机制。

2、外铄论:荀子---- 性恶论。

洛克:白板说。

华生:教育万能论。

行为主义创始人。

斯金纳:强化与惩罚。

五、教育目的学说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2、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郝钦斯、巴格莱。

3、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

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六、教育学制1、1862 :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最早始于清末。

2、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2――壬#学制。

3、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3――癸卵学制。

日本。

4、1904: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

5、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1922 戌学制。

六三三学制。

美国。

七、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颁布时间1、1995颁行《教育法》。

2、1986通过一一2006修订,《义务教育法》。

3、1993通过——1994施行,《教师法》。

4、1991通过——2006修订——2007施行,《未成年人保护法》。

5、1999通过《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

6、2002颁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7、2010《纲要》,两基本、一进入。

八、课程论学说1、课程概念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斯宾塞。

2、学科中心课程论:瓦根舍因一一范例方式课程论。

赞科夫一一发展主义课程论。

3、活动中心课程论:卢梭。

杜威一一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克伯屈一一设计教学法。

4、社会中心课程论:康茨,拉格。

布拉梅尔德。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九、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

2、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4、凯洛夫:求知欲、知识、技能、观念、概念。

十、学习动机的理论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一一巴普洛夫、斯金纳。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一一马斯洛。

七种基本需求。

四缺失需要,三成长需要。

3、个体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阿特金森。

趋向成功,避免失败。

4、成败归因理论一一维纳。

三维度(内外因、稳定性、控制性)。

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运气、身心、环境)。

5、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都拉。

三种强化(直接的、替代的、自我的)。

两种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最主要因素。

十^一、学习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一一沃尔夫。

官能的训练。

2、共同要素说一一桑戴克。

安德森的产生是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的现代翻版。

3、概括化理论一一贾德。

水下击靶实验。

经验类化说。

4、关系转换理论一一苛勒。

小鸡啄米试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

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泊尔提出。

布鲁纳。

十二、其他学习理论1皮亚杰一一认知发展阶段论(1)认知发展机制: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2)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2-7、具体运算阶段(去自我中心)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2、维果斯基一一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法。

3、艾宾浩斯一一遗忘规律:先快后慢,负加速型。

十三、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一一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2、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一一复式教学。

十四、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戴克 --- 联结主义理论①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尝试一错误论。

学习的知识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公式为S-R。

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②尝试一错误学习的规律:学习的主律一一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学习的副律:多重反应、倾向态度、选择性、同化类化、联想交替。

(2 )巴普洛夫一一经典型条件反射作用理论1、经典实验:够的消化腺与铃声和喂食2、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3)斯金纳一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经典实验:小鸡啄米实验。

2、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4)班杜拉一一社会学习理论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二)认知学习理论(1)苛勒一一完形、顿悟学习理论,与桑代客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1、经典实验(格式塔:一种被分离的整体):黑猩猩问题解决实验。

2、基本内容:学习是顿悟实现的。

学习是指使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一一认知、结构学习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1、学习观: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与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3 )奥苏泊尔一一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学习分类: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实质和条件。

3、教学运用:(1)教学原则:逐渐分化、综合贯通。

(2)学习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4)加涅一一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行为主义学习观和认知主义学习观结合的代表。

学习过程八个阶段: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

学习动机包括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提出学习层次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2)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瑞士皮亚杰创立。

1、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2、学生观: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知识观:知识的解释、知识的创造、不同的建构。

十五、情绪理论1詹姆士-朗格——机体知觉理论2、凯农一一丘脑情绪理论3、阿诺德一一情绪的认识-评估说4、汤姆金斯-易扎德一一情绪的动机-分化学说5、沙浩特-辛格一一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