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称为等韵学。如《韵镜》、《七音略》等。
语音史分期 音韵学分支
上古音———古音学
中古音———今音学
等韵学
近古音———北音学 (古代语音学)
现代音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 笫一、为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 第二、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
异读词审音: 缔(di 、ti)二音,《广韵》属霁韵,与‘弟’同, 故读
音韵学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第二节 中古音 第三节 上古音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参考书目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音韵学参考书目
❖ 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 ❖ 2、王力《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 ❖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 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 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 ❖ 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 ❖ 7、何九盈《古音学》 ❖ 8、李新魁《中古音》 ❖ 9、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 10、邹晓丽《汉语韵韵学教程》
❖ 第四、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 第五、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 第六、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γuai]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 1、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 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 音类的分析和音值的构拟。
❖ 2、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 古代声音系统(古音史) ❖ 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古音史) ❖ 确定古音、判定古音关系的标准和方法(古音学) ❖ 古音研究的基本知识(古音学史)
“清浊”(又称“次浊”),包括鼻音声母明、微、泥、娘、 疑 ,半元音喻,边音来,以及日。
按照声 母的发 音方法
分类
清与浊
清声
发音时不带 音的辅音
全清
不送气的清声
次清
送气的清声
浊声
发音时带 音的辅音
全浊
带音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浊
带音的鼻音、 边音、半元音
根据气 流或浊 化的程 度分类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di); 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匣母,齐齿呼,应
读细音; ❖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 第三、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
鞋:普通话xié 山东xiài 湖北hái 中古音[γai] 街:普通话jiē 东北gāi 广东gāi 中古音 [kai]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 3、音韵学的历史分期: ❖ 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称古音学。 ❖ 中古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陆发言《切韵》为代表,宋·陈彭年
《广韵》保存了原貌,称今音学。 ❖ 近古时期 —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 ❖ 另外,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形式分析韵书反切,展示汉语语
❖ 2、声类:声母的类别。清代陈澧《切韵考》系联《切韵》(《广韵》) 反切上字,得到四十一声类。
❖ 3、唐末和尚守温30字母:相传释守温发明了30字母 。 ❖ 4、宋人36字母(见下页图) ※※二者比较: 唇音—不芳并明【非敷奉微】; 舌音—端透定泥【娘】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 是舌上音; 牙音—见溪群来疑;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床】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发音方法/ 清 发音部位 双唇音 b p 唇齿音 舌尖音 d t 舌根音 g k 舌面音 i q 舌尖后音 zh ch 舌尖前音 z c
浊
m f
nl h x sh r s
(二)韵方面的术语
❖ 1、韵:主要元音(也称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和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单位,叫作“韵”。如《广韵》 有206韵。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韵
调
声
平
仄
韵头 韵腹
韵尾
平上去入
五 方法)
开合 四呼
阴阳入 等声声声
韵韵韵
舒声 促声
(一)声方面的术语
❖ 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纽”、“声纽”、“音纽”、 “声类”等。(唐以前声母用反切上字表示,或叫双声,同一声母用字 可不同。如:“d”这个声母就可用“德、得、冬、端、丁、多”等表 示。)
(一)声方面的术语
❖ 5、五音、七音 ❖ 梁·顾野王《玉篇》里有“五音声论”。附会 五方,各举八
个例字。如:东方喉声 何我刚谔可康各……。 ❖ 五音: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
“唇、舌、牙、齿、喉”五类,即“五音”。 ❖ 七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宋元时再分出“半舌”(来纽),
和“半齿”(日纽),共七类,即“七音”。 ❖ ※九音:
(二)韵方面的术语
❖ 6、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系联后,得到的不同的类别。以 现在术语说,每个韵中不同的韵类,是介音(韵头)的有无 或不同。因此韵类就是韵母(介音+主元音+韵尾)相同的字 组成的音韵单位。即带声调的韵母。如东韵包含两个韵类: 东韵一等和东韵三等。
(一) 声方面的术语
❖ 6、清与浊 ❖ 《隋书》载魏·李登《声类》“始判清浊”。唐·孙愐《唐
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有清浊”。 ❖ 清浊是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 。 ❖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两类:不送气是“清”(又叫“纯清”、“全清”。如
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 ❖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如定[d-]);一是
❖ 2、韵头:音节中位于声母之后、主要元音之前的音素。现 在称介音。介音属于韵母。一般认为,中古介音包括三等韵 的介音[-j-]、四等韵介音[i]和合口韵的介音[-u-]([W-])。
❖ 3、韵腹:音节中的主要元音。 ❖ 4、韵尾:音节中位于主要元音之后的音素。分为元音韵尾、
辅音韵尾。元音韵尾有[-i]、[-u];辅音韵尾有鼻音[- m]、[-n]、[-ŋ]和它们的塞音[-p]、[-t]、[-k]。 ❖ 5、韵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