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ppt课件
.
1、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 正中为12寸。
2、眉间至前发际正中为 3寸
3、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 发际正中为3寸。
4、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 离端为12寸。
.
1、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 际正中为3寸。
2、肩胛甲骨内缘到后正中 线为3寸。
3、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4、肘横纹到腕掌(背)侧
横纹为12寸。 5、股骨大转子到腘横纹为
.
.
足部反射区图
.
.
1 手厥阴心包经-内关
▪ 内关—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前臂 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 呃逆、失眠、头痛、癫狂、痫证、癔病、 热病、肘臂挛痛。
.
内关穴
▪ 快速取穴 ▪ 微屈腕握拳,从掌侧
.
⑵远治作用:
▪ 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 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 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
⑶特殊作用
▪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某些穴位
机体功能增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一穴位)
▪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
.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度 作为1寸。用于四 肢部取穴。
.
③横指同身寸法:将 食、中、无名、小 指并拢,以中指第 二节横纹处为准, 四指的横度为3寸。 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 部的横寸
.
指寸定位法
▪ 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 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又称指量法、手 指同身寸取穴法。
腕横纹向上2寸,两条 锁状筋之间。
.
2 手厥阴心包经--劳宫
▪ 劳宫—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手掌 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 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 主治:心痛,中风昏迷,癫狂,中暑,鹅 掌风,口疮,口臭。
.
快速取穴: 半握拳,中指指尖压 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 即是。
.
3 合谷
▪ 合谷—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 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 放在另一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 指尖下是穴。
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 的方法。
.
1、前两额发角之间为9寸。
2、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为9 寸。 3、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 4、两乳头之间为8寸。 5、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 6、腋前、后纹头到肘横纹为9寸 7、肘横纹到腕掌(背)侧横纹 为12寸。 8.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 缘18寸。 9.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 寸。
.
任脉
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二十四穴。
.
任脉
.
督脉 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 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 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 龈交穴
.
.
带脉
▪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 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 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 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 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 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 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 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 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
▪ 快速取穴:屈肘取穴, 在肘横纹头下2橫指处。
.
6 曲池
▪ 曲池—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 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瘾疹, 手臂肿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 高血压,癫狂。
.
快速取穴:把胳膊弯曲,肘横纹这条 细缝靠近肘尖的部位。
.
7 迎香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经络系统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五别络
络脉
孙络 浮络
.
一、腧 穴
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一)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
⑴近治作用:
▪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 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 位的共同点。
中医基本知识之经络腧穴 (常用的穴位)
2014.12.11
.
经络的概念
“经”,路径;“络”,网络。 经:为主干,大多直行,位置相对较深,数量少。 络:为分支,纵横交错,位置相对较浅,数量较多。 ※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的 特殊系统
.
▪ 指寸定位法使用方便,但对儿童和身材高 矮胖瘦者易有误差,必须在骨度分寸的基 础上应用,不能以指寸倍量全身各部,以 免长短失度。
.
4.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 行的取穴法,又称“经验取穴法”。 例如: 患者两手臂自然下垂而立,于股外侧中指 尖到达处就是风市穴。 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 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 二横纹上取劳宫穴。
▪ 主治:头痛、眩晕、鼻出血、齿痛、面 肿、口眼呙斜、痄腮、指臂痛、上肢不遂、 腹痛、便秘、发热、无汗、多汗、瘾疹、 滞产。
.
▪ 快速取穴法 ▪ 拇指食指并拢,当第
1.、2掌骨间背侧肌肉 最高处的中央。
.
4 阳溪
▪ 阳溪—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腕背 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 腱与拇掌长肌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9寸。 6、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
.
2.体表标志法:
(1)固定标志: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
.
3.手指比量法 :(手指同身寸法、指 寸法)①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 掌侧两端纹头之间 为1寸。用于四肢 取穴的直寸、背部 的横寸。
▪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 痛,齿痛,腕痛。
.
▪ 快速取穴: ▪ 手掌侧放,拇指伸直
向上翘起,腕背桡侧 有一凹陷处即是。
.
5 手三里
▪ 手三里—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前 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 纹下2寸。
▪ 主治:齿痛,颊肿,手臂麻痛,肘挛不伸, 上肢不遂,腹胀,吐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