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岚皋县大道九年制学校邱爱强
一、设计理念
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本课时以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以小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形成中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

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曾经动手做过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等一些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有动手操作的强烈愿望,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化学实验。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为“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两部分,其中“认识氧气的性质”又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1、课程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氧气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接触具体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开端,是学生终生学习和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课时的学习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谓承上,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第一章提出的“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用途”的内涵;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所谓启下,学生通过学习氧气,可为以后学习、探索其它物质提供一个在学习方法上有效模式;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为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打好基础;通过认识氧气也为学习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提供感性的认识材料。

2、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障碍
(1)怎样知道氧气是否能溶于水。

(2)描述氧气的密度时,所用单位与物理学所用的密度的单位为什么不同。

(3)氧气真的能够变成液体和固体吗。

(4)怎样使用化学语言说出实验现象。

(5)怎样分析实验现象。

3、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说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策略
1、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并充分利用“你已经知道什么”这一栏目的内容,发掘学生现有的知识,以此为起点展开学习。

2、教师要收集有关液态氧、固态氧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收集,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3、学习氧气性质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说出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4、学习过程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本课时中氧气的用途是很好的载体。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媒体播放:养鱼工人开动机器把养
鱼池中的水扬向空中,水又掉落回养鱼池,如
此循环往复。

问:同学们知道工人这样做的
目的吗?
思考、交流、发表见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入手,将化学与生活、
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关于氧气,我们还知道些什么?交流讨论,发表见解。

发掘学生现有知识。

[提出问题]氧气还有哪些我们未知的性质和
用途呢?
思考
刺激学生的心理需求,
提高学习欲望。

物理性展示一瓶氧气观察、描述氧气的色、态。

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
感悟认识物质的一般顺
序。

演示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
操作。

学习闻气体气味的方
法。


给学生讲解密度的相关知识。

记录认识化学学科所使用的密度的单位。

[提出问题]你可以设计实验证明水中溶解有
氧气吗?
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

思考、交流、叙述自己或小
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媒体播放液态氧、固态氧的录像。

观看用事实说明氧气也存在液态和固态。

指导学生小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小结、叙述氧气的物理
性质。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化学性质指导学生分小组完成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
验。

分小组、合作完成木炭、铁
丝、蜡烛分别在空气和氧气
中反应的实验,记录实验现
象。

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
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

教学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化学性质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
现象。

小组成员间交流讨论,依据
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氧气的
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
能力,让他们初步学会
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科
学方法。

教师将学生发言记录于黑板上。

各小组选派代表叙述本小
组实验过程产生的现象,小
组成员归纳整理得出的结
论。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
解。

参与学生讨论
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分析
整理,得出氧气的化学性
质。

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
重要性。

用途引导学生依据氧气的性质,结合自己已有的
知识经验,讨论氧气的用途。

交流、讨论、叙述氧气的用
途。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
产相联系,让学生感受
到化学在人类生活、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附表:实验现象记录表
反应物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生成物空气中氧气中
木炭
铁丝
蜡烛
五、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急救病人
2.参与燃烧,炼钢、气焊、气割等
六、板书设计
课题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
点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气体无味 1.429g/L-218 ℃-183 ℃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

七、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