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石家庄市石门实验学校数学期末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石家庄市石门实验学校数学期末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石家庄市石门实验学校数学期末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将一副三角板放在同一平面内,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1)如图①,若∠AOB=155°,求∠AOD、∠BOC、∠DOC的度数.(2)如图①,你发现∠AOD与∠BOC的大小有何关系?∠AOB与∠DOC有何关系?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3)如图②,当△AOC与△BOD没有重合部分时,(2)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而同理:∴∴(2)解:∠AOD与∠BOC的大小关系为:∠AOB与∠DOC存在的数量关系为:(3)解: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又∵∴【解析】【分析】(1)先计算出再根据(2)根据(1)中得出的度数直接写出结论即可.(3)根据即可得到利用周角定义得∠AOB+∠COD+∠AOC+∠BOD=360°,而∠AOC=∠BOD=90°,即可得到∠AOB+∠DOC=180°.2.已知线段AB=6.(1)取线段AB的三等分点,这些点连同线段AB的两个端点可以组成多少条线段?求这些线段长度的和;(2)再在线段AB上取两种点:第一种是线段AB的四等分点;第二种是线段AB的六等分点,这些点连同(1)中的三等分点和线段AB的两个端点可以组成多少条线段?求这些线段长度的和。

【答案】(1)解:如图:点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可以组成的线段为:3+2+1=6(条),∵AB=6,点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AC=CD=DB=2,AD=BC=4,∴这些线段长度的和为:2+2+2+4+4+6=20.(2)解:再在线段AB上取两种点:第一种是线段AB的四等分点D1、D2、D3;第二种是线段AB的六等分点E1、E2,∴这些点连同(1)中的三等分点和线段AB的两个端点可以组成多少条线段共有1+2+3+…+8=36(条);根据题意以A为原点,AB为正方向,建立数轴,则各点对应的数为:A:0;B:6;C:2;D:4;D1:1.5;D2:3;D3:4.5;E1:1;E2:5;∴①以A、B为端点的线段有7+7+1=15(条),长度和为:6×8=48;②不以A、B为端点,以E1、E2为端点的线段有5+5+1=11(条),长度和为:4×6=24;③不以A、B、E1、E2为端点,以D1、D3为端点的线段有3+3+1=7(条),长度和为:3×4=12;④不以A、B、E1、E2、D1、D3为端点,以C、D为端点的线段有1+1+1=3(条),长度和为:2×2=4;∴这些线段长度的和为:48+24+12+4=88.【解析】【分析】(1)如图,根据线段的三等分点可分别求得每条线段的长度,再由线段的概念先找出所有线段,从而求得它们的和.(2)再在线段AB上取两种点:第一种是线段AB的四等分点D1、D2、D3;第二种是线段AB的六等分点E1、E2;根据线段定义和数线段的规律求得线段条数;根据题意以A为原点,AB为正方向,建立数轴,则各点对应的数为:A:0;B:6;C:2;D:4;D1:1.5;D2:3;D3:4.5;E1:1;E2:5;再分情况讨论,从而求得所有线段条数和这些线段的长度.3.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 O 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1)如图 1 ,若∠BOD=35°,则∠AOC=________;若∠AOC=135°,则∠BOD=________;(2)如图2,若∠AOC=140°,则∠BOD=________;(3)猜想∠AOC 与∠BOD 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图1说明理由.(4)三角尺 AOB 不动,将三角尺 COD 的 OD 边与 OA 边重合,然后绕点 O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当∠A OD(0°<∠AOD<90°)等于多少度时,这两块三角尺各有一条边互相垂直,直接写出∠AOD 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不用说明理由.【答案】(1)145°;45°(2)40°(3)解:∠AOC 与∠BOD 互补.∵∠AOD+∠BOD+∠BOD+∠BOC=180°.∵∠AOD+∠BOD+∠BOC=∠AOC,∴∠AOC+∠BOD=180°,即∠AOC 与∠BOD 互补(4)解:OD⊥AB 时,∠AOD=30°,CD⊥OB 时,∠AOD=45°,CD⊥AB 时,∠AOD=75°,OC⊥AB 时,∠AOD=60°,即∠AOD 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为:30°、45°、60°、75°【解析】【解答】解:(1)若∠BOD=35°,∵∠AOB=∠COD=90°,∴∠AOC=∠AOB+∠COD﹣∠BOD=90°+90°﹣35°=145°,若∠AOC=135°,则∠BOD=∠AOB+∠COD﹣∠AOC=90°+90°﹣135°=45°;( 2 )如图 2,若∠AOC=140°,则∠BOD=360°﹣∠AOC﹣∠AOB﹣∠COD=40°;故答案为:(1)145°,45°;(2)40°.【分析】(1)根据∠AOC=∠AOB+∠COD﹣∠BOD,就可求出∠AOC的度数;再由∠BOD=∠AOB+∠COD﹣∠AOC,可求出∠BOD的度数。

(2)观察如图2可证∠BOD=360°﹣∠AOC﹣∠AOB﹣∠COD,代入计算可求解。

(3)观察图形可得出∠AOD+∠BOD+∠BOD+∠BOC=180°,而∠AOC=∠AOD+∠BOD+∠BOC ,即可证得结论。

(4)分情况讨论:OD⊥AB 时;CD⊥OB 时;CD⊥AB 时;OC⊥AB 时,根据垂直的定义,分别求出∠AOD的度数。

4.(探究)如图①,∠AFH和∠CHF的平分线交于点O,EG经过点O且平行于FH,分别与AB、CD交于点E、G.(1)若∠AFH=60°,∠CHF=50°,求∠EOF与∠FOH的度数.(2)若∠AFH+∠CHF=100°,求∠FOH的度数.(3)如图②,∠AFH和∠CHI的平分线交于点O,EG经过点O且平行于FH,分别与AB、CD交于点E、G.若∠AFH+∠CHF=α,直接写出∠FOH的度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解:∵∠AFH=60°,OF平分∠AFH,∴∠OFH=30°,又∵EG∥FH,∴∠EOF=∠OFH=3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HF=50°,OH平分∠CHF,∴∠FHO=25°,∴△FOH中,∠FOH=180°﹣∠OFH﹣∠OHF=12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故答案为:30,125;(2)解:∵FO平分∠AFH,HO平分∠CHF,∴∠OFH=∠AFH,∠OHF=∠CHF.∵∠AFH+∠CHF=100°,∴∠OFH+∠OHF=(∠AFH+∠CHF)= ×100°=50°.∵EG∥FH,∴∠EOF=∠OFH,∠GOH=∠OH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OF+∠GOH=∠OFH+∠OHF=50°.∵∠EOF+∠GOH+∠FOH=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FOH=180°﹣(∠EOF+∠GOH)=180°﹣50°=130°.(3)解:∵∠AFH和∠CHI的平分线交于点O,∴∠OFH=∠AFH,∠OHI=∠CHI,∴∠FOH=∠OHI﹣∠OFH=(∠CHI﹣∠AFH)=(180°﹣∠CHF﹣∠AFH)=(180°﹣α)=90°﹣α.【解析】【分析】(1)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FH ,∠FHO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FOH的度数;(2)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FH+∠FHO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FOH的度数;(3)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FH=∠AFH,∠OHI=∠CHI=(180°-∠CHF),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FOH=∠OHI﹣∠OFH即可。

5.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O点作射线OC,使,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在直线AB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________度;(2)在(1)旋转过程中,当旋转至图3的位置时,使得OM在∠BOC的内部,ON落在直线AB下方,试探究∠COM与∠BON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180(2)解:∵∠AOC:∠BOC=1:3,∴∠BOC=180°× =135°.∵∠MOC+∠MOB=135°,∴∠MOB=135°−∠MOC.∴∠BON=90°−∠MOB=90°−(135°−∠MOC)=∠MOC−45°.即 .【解析】【解答】解:(1)OM由初始位置旋转到图2位置时,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旋转了180°. 故答案为180;【分析】(1)根据OM的初始位置和旋转后在图2的位置进行分析;(2)依据已知先计算出∠BOC=135°,则∠MOB=135°-MOC,根据∠BON与∠MOB互补,则可用∠MOC表示出∠BON,从而发现二者之间的等量关系.6.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35°,将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一个顶点放在点O处,斜边OM与直线AB重合,另外两条直角边都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90°,如图2所示,此时∠BOM=________度(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在图2中,OM是否平分∠CON?请说明理由;(2)紧接着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继续旋转到图3的位置所示,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CO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请你直接写出t的值为多少.【答案】(1)90°,OM平分∠CON.理由如下:∵∠BOC=135°,∴∠MOC=135°-90°=45°,而∠MON=45°,∴∠MOC=∠MON(2)∠AOM=∠CON.理由如下:如图3,∵∠MON=45°,∴∠AOM=45°-∠AON,∵∠AOC=45°,∴∠NOC=45°-∠AON,∴∠AOM=∠CON(3)解:t= ×45°÷5°=4.5(秒)或t=(180°+22.5°)÷5°=40.5(秒).故答案为90°;4.5秒或40.5秒.【解析】【分析】(1)利用旋转的性质可得∠BOM的度数,然后计算∠MOC的度数判断OM是否平分∠CON;(2)利用∠AOM=45°-∠AON和∠NOC=45°-∠AON可判断∠AOM与∠CON之间的数量关系;(3)ON旋转22.5度和202.5度时,ON平分∠AOC,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t的值.7.已知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E= ,OF是∠AOE的平分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