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热油炉注油方案

导热油炉注油方案

( )(P)-程控器回复到端点标志“”并一直运行下去;
( )(P)-有机热载体炉点火成功;
( )(P)-程控器进入端点标志“|”;
( )<P>-关闭煤气阀并拆下煤气瓶软管;
( )[P]-检查煤气阀不漏;
( )(P)-有机热载体炉进入负荷调节,按设定负荷投入燃烧。
3.2.5.3 有机热载体炉升温煮油阶段
注油前,当班班长应通知当班调度安排改性沥青装置当班人员再次确认系统管线正常后(特别是低点放空阀应关闭),将所有用热系统的有机热载体阀门打开,动力车间当班操作工在班长确认下作以下流程调整(调整过程应在流程调整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关闭沥青车间管线排污阀A88;
关闭2#油炉出口到供油罐的阀门A2;
关闭沥青回油系统与C区回油系统连通阀A16;
三、准备工作
1、车间设备员准备好以下材料和工具:
①顶盖锯开的破乳剂桶1个
②一条防抽瘪的6分带铁丝的塑料软管(5m),作为导热油注油泵P-205进口管。
③1条DN100的无缝钢管(2m)管头以下20cm处两边焊上两个固定螺帽用于铁丝的固定。
④检测合格的导热油10吨
⑤ 由2#膨胀槽排气口接一条排空管至地面污油井(详见2#膨胀槽排空管安装图)
当膨胀槽出现液位后,动力车间导热油当班操作工应打开循环系统最高处排气阀检查,当有有机热载体流出时,关闭循环系统最高处排气阀;
检查膨胀槽液位计已出现有机热载体,其液位在工艺卡片范围内;
按下注油泵“停止”键,停止注油。
五、冷循环和煮油
当对沥青系统注油完毕后,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卡的要求对沥青导热油系统进行冷循环。冷循环结束,达到煮油要求后,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卡的要求,点火、升温、煮油、脱水、脱轻组分、升温至工作温度,完成煮油操作(后附操作卡)。
( )(P)-正常后启动有机热载体炉,控制“小火”运行;
( )[P]- 观察循环泵运行情况;
( )(P)-循环泵抽空现象消失;
( )[P]- 启动有机热载体炉“小火”运行,控制以5℃/h的速度升温;
( )(P)-膨胀槽放空管不再排气;循环系统管道不振动;循环泵运行正常;压力稳定;有机热载体排气彻底;
( )[P]-将电加热按钮打至“停”的位置;
( )[P]- 手动点动燃油泵正常后扳回“自动”位置;
( )[P]- 手动点动转杯3~5分钟后扳回“自动”位置;
( )[P]-手动风机吹扫炉膛5~10分钟后扳回“自动”位置;
( )[P]-燃烧器处于工作状态;
( )[P]-按下“启动”按钮;
( )(P)-程控器通电运行;
削减措施:煮油前必须安装好2#膨胀槽排气口至地面污油井的排空管,煮油过程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控制加温速度和温度,加强监控好膨胀槽放空管的冒气情况,如冒气过猛,应降低温度或停止加热,并在1#膨胀槽放空管口接好临时钢管,管出口端放置一个破乳剂桶(铁桶)将冷凝水和轻组分油滴收集于桶内,避免污染环境和烫伤人。
六、注油操作HSE风险识别及削减措施
1、由于煮油需要较久的时间,1#油炉只能单独运行供热,如有故障,将对公司供热产生一定的影响。
削减措施:煮油前对供热油炉做好清灰工作,保证煮油期间的安全平稳进行。1#油炉如有故障,且供热紧张,可停止煮油,投用2#油炉保证正常供热。
2、煮油期间,在高温作用下管路中有水分,将通过膨胀槽顶部放空管排出,如加温过快,大量的蒸汽将带着导热油飞溅出来污染环境和烫伤人。
( )(P)-煤气电磁阀打开并点火成功;
( )(P)-程控器进入端点标志“2 ”;
( )(P)-常闭电磁阀开启,向炉膛咀喷入高压油雾;
( )(P)-轻油点火成功;
( )(P)-程控器进入端点标志“l”;
( )[P]-按下故障消音按钮;
( )[P]-手动风机吹扫10~15分钟后打向“自动”位置;
( )[P]-按下“复位”按钮;
关闭沥青回油系统与回油罐的连通阀A15;
关闭沥青回油系统阀A20;
关闭沥青加压泵副线阀A8;
打开沥青回油过滤器副线阀A51和A52;
打开2#炉出口阀A29;
打开2#炉出口至沥青加压泵阀门A30;
打开沥青加压泵进出口阀门A10、A26、A12、A28;
班长确认导热油至沥青系统流程贯通;
打开膨胀槽与注油泵的出口阀A59;
( )[P]-控制负荷选择器大、小火位置,将升温速度控制在<5℃/h;
( )[P]- 将负荷调节器设定为110℃;
( )[P]-观察膨胀槽液位;
( )[P]-发现膨胀槽液位过高时;
( )[P]-打开膨胀槽排污阀将有机热载体排到储油槽;
( )[P]- 观察膨胀槽、循环系统情况。
( )[P]-打开膨胀槽底部排污阀排污;
打开储油槽与注油泵进口的连通阀A57;
启动注油泵往高位膨胀槽向有机热载体炉和向循环系统注油;
注油时当班操作工要对系统管线(包括D区防火堤内)进行检查,发现有泄漏点应该及时处理,与此同时,动力车间当班班长与调度联系,让调度通知沥青装置当班人员加强对沥青装置导热油系统管线(包括桶场段)的巡查工作,发现漏点应及时通知动力车间导热油岗位停止注油操作。
削减措施:在冷循环过程中,如发现滤网堵塞应及时清理,保证冷循环效果。
七、注意事项及其他
1、煮油过程中,当班操作工应对1#油炉的运行状况加强监控,加强对附属设备的巡回检查频率,出现故障能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项作业,并紧凑地安排各阶段的煮油操作,尽最快速度完成煮油工作,尽早正常内对沥青系统供热。
3、当班操作工关闭P-205进口管线与1#、3#循环泵进口相连的阀门,关闭阀门A59、A60,打开A58,班长确认流程无误后,打开导热油桶盖,将胶管进口放进罐内。当班操作工打开阀门A56,按操作规程启动P-205,将桶内的导热油注进储油槽内。
4、当储油槽的液位达到80cm时,当班操作工停运P-205,并将阀门A56关闭。
( )(P)-有机热载体温度达到210℃。
3.2.5.6 脱轻组分阶段
升温速度及升温过程按升温曲线图进行 (210~230℃)
( )[P]-控制负荷选择器大、小火位置,将升温速度控制在<10℃/h;
( )[P]- 将负荷调节器设定为(230℃) ;
( )(P)-有机热载体温度达到110℃。
3.2.5.5 完成脱水阶段
升温速度及升温过程按升温曲线图进行 (110~210℃)
( )[P]-控制负荷选择器大、小火位置,将升温速度控制在≤30℃/h;
( )[P]- 将负荷调节器设定为210℃;
( )(P)-打开膨胀槽底部排污阀排污一次;
( )[P]-对螺栓热紧一次;
( )(P)-风门已开启;
( )(P)-风机风压进入检测状态及进行吹扫60~120秒。
( )(P)-程控器进入端点标志“■”;
( )(P)-高压电接通电极产生火花;
( )(P)-程控器进入端点标志“▼”;
( )(P)-伺服电机控制风门关细至点火位置进行小风吹扫;
( )(P)-程控器进入端点标志“1 ”;
5、流程调整、注油和煮油检查过程中需要经常爬上油炉房顶,有坠落的风险。
削减措施:加强该岗位员工上下爬梯的安全教育,提高上下爬梯的安全意识。
6、导热油注入储油槽过程中溅出的油有污染环境的风险。
削减措施:导热油抽油的工作面下一铺好彩条布,避免油污污染地面,清理油污后的布碎要集中收集处理。
7、冷循环过程,系统管内的杂物有堵塞滤网、影响冷循环效果的风险。
有机热载体冷循环
设备编号:
操作时间:时分至时分
( )[ M ] - 联系电工对循环泵送电;
( )[ M ] - 联系调度启运循环泵;
( )(P)-循环泵进口阀打开;
( )[P]-手动盘车循环泵360°;
( )[P]-启动循环泵;
( )[P]-调节出口阀,控制电流≤50A;
( )(P)-冷循环时间;
( )[P]-按下循环泵“停止”键;
( )(P)-程控器进入端点标志“”;
( )(P)-燃烧条件回路触点闭合,控制器通电工作(若燃用重油对燃油加热)。
( )(P)- 燃油泵已运行;
( )(P)-程控器进入端点标志“▲”;
( )(P)-伺服电机运行并控制风门关闭;
( )(P)-风机电机已起动;
( )(P)-风机电机运转正常;
( )(P)-程控器出现端点标志“P”;
五、注油入改性沥青系统操作
在保证1#油炉正常供热的情况下,经当班操作工、班长和车间管理人员共同确认1#油炉供热系统与2#油炉供沥青系统完全隔离后,使用2#油炉系统对改性沥青导热油管线进行注油。
管线操作具体分工:D区防火堤以内至导热油系统由动力车间导热油岗位负责;D区防火堤以外至改性沥青装置由改性沥青车间负责。
6、车间安排好人员将污油井内的污油清理干净,保证放空管流下来的油水混合物有足够的地方容纳。
四、注油入储油槽操作
1、拆除注油泵P-205接软管口阀A56后的盲板,重新安装好后,将6分塑料软管接到该开口上,用铁丝固定牢固,保证密封良好不漏油。
2、在P-205旁的地面上铺好彩条布,将检验合格的桶装导热油放在彩条布上。
( )( M )- 所有工艺流程正确。
3
( )[P]-联系调度提出点火要求;
( )(P)-燃油系统管线阀门及工艺流程;
( )(P)-有机热载体工艺流程;
( )[P]-检查轻油罐在所需的油位;
( )[P]-将点火用的煤气瓶连接好;
( )[P]-将煤气阀打开并检查应不漏煤气;
( )[P]-将燃烧负荷选择按扭打至“小火”位置;
( )[P]- 关闭循环泵进、出口阀;
( )[P]- 清洗Y型过滤器(清口阀;
( )[P]- 重新启动循环泵运行。
签名:
外操:班长: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