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英语课程目标
校本“科普英语”课程是在上海市牛津英语和牛津科常基础知识的整合与拓展。
秉承“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科学素养,综合应用英语”的宗旨。
“科普英语”将英语学习与科学知识融为一体,使英语教学与科普教育互为载体,以有趣的科普知识,丰富的科学信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与英语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一、课程开设背景:
1.寻求共性,进行整合
首先,两门学科都采用牛津教材。
英语采用的是牛津英语上海版教材,通过二期课改常识也采用了牛津教材。
两本教材中有共性的东西,英语教材中有关于动物,植物等科常知识学习内容。
常识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动植物等的英语词、句、段等。
寻找两科的共同点进行整合,有意于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常识知识的掌握。
2.互相渗透,提高兴趣
其次,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科学知识很感兴趣,让常识学科渗透到英语学科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科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许多学生十分喜欢英语,让英语渗透到常识中,让英语真正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
3.普及科普,选拔人才
从学校的需要来看,上海市、区每年都要组织举办各类科普英语如:科普英语知识竞赛,科普英语小品比赛。
我们都感到很有意义,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科普英语知识,在普及的基础上选拔人才。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通过科普英语的学习,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形成对科学的内在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通过科普英语的学习,掌握基本科学概念的英语表达。
(3)通过科普英语的学习,能有英语简单的表达、沟通,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科普英语的学习,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尊重生命,热爱祖国,形成初步的包容多元文化的国际意识。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开设年级:三年级
2.开设时间:
3.具体实施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将英语学习与科学知识融为一体。
(2)生活性原则: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是丰富的、鲜活的生活的体现。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要让学生学好英语最好的方法是将英语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溶于生活,适时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由被动的接受型为主动的要求型。
(3)开放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中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
布置开放型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汲取养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渗透性原则:
将科常知识和英语学习互相渗透。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科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让英语渗透到常识中,让英语真正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
科普英语教学计划
一.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二.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五.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掌握英语的实际水平,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使全体同学都得到发展。
我们要使评价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不仅要注意他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更要关心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学生,注意经常与学
生交流,认真填写好学生的“学习的表现”的纪录。
终结性的评价:在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行,为学生做出成绩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