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1)、总体目标定位
(2)、内容标准设置
1)、语言技能
2)、语言知识
3)、情感态度
4)、学习策略
5)、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目标
1 总体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关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总体描述,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英语教学思想,反映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置于“学习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上,一方面体现了语言的综合性,同时也体现了课程变化的整体主义。
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设为九级,体现了教育阶段课程目标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把学语言和用语言做事联系起来,既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更体现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教师在实施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达目标的行为主体,表示行为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的表现程度等。
2 内容标准设置
学习语言、语言运用与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程标准以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感悟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五项内容标准是支撑总体目标的支柱,是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教学目标,学生只有达到内容标准的要求,才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1 语言技能。
人的语言能力首先是从发展语言技能开始,特别是听、说的技能。
因此,要是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就必须先发展他们的听、说技能,然后是读、写技能,因此听、说、读、写作为语言实践的不同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体验,感知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语言知识。
这就是课程标准把语言技能放在内容标准之首的出发点。
2.2 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言能力的基础。
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语言知识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总和。
而现代语言教学研究发现,语言知识不只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还有语言功能和话题。
人们在运用语言时,首先要具有话题知识,同时还要懂得语言形式在一定话题中具有的功能。
只有当人们既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有具有语言功能和话题方面的知识时,才得体有效地运用。
2.3 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实践证明,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过程。
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往往要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态度,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
这些情感因素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各种交流活动,并产生各种情感结果。
作为非智力的心理因素,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发展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现代课程观为什么把它视为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的真谛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把“合作精神”也作为情感内容,说明合作将是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出智慧,和作出成果。
2.4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近景来说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英语,从远景说是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语言能力,二级要求侧重认知和策略;五、八级增强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交际策略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交际态度和交际过程中应有的技能。
2.5 文化意识。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工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决定了语言离
不开文化。
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
3 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
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时英语课程标准的主体。
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关系是课程目标统帅内容标准,是终结性的结果要求。
内容标准之间又相互作用,体现了人们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涉及因素的多重性,揭示了语言学习和运用中心理机制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