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外古诗词10首
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历来是脍 炙人口的名句,写出了田园景物怎样的特点?
这一句子用了对偶的表现手法。“绿树村边合”写出 了绿树环抱的近景,“青山郭外斜”展示了广阔的远 景,远景映衬近景,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
2. 作者描写了朋友的农庄怎样的生活特点?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曲 径 通 幽 处 , 禅 房 花 木 深 。
清 晨 入 古 寺 , 初 日 照 高 林 。
题 破 山 【寺 唐 】后 常禅 建院
译文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 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 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 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1.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古老、幽静、清寂 2. “悦”和“空”两个词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是 什么?
悦,使怡然自得;空,使空明洞彻;悦,写出 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 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 感受。 3. 品读这首诗,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摒除俗念,不追名逐利,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清风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茫的烟雾,暗淡的月光,笼罩 着清寒的秦淮河水和岸边的沙地。 朦胧的夜色中,船只停泊在靠近酒 店的秦淮河岸边。卖唱的歌女不知 亡国之恨,隔江还在唱亡国之音 《后庭花》。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shǔ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xi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xuān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huán
pǔ
译文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 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 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 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 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 菊花酒好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学习目标
1、熟记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首古诗。
2、理解名句中包含的哲理,活学活用。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 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 ]伏枥[lì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里的生活清淡幽静,美景映眼帘,使人心旷神怡, 田野之景和宾主的欢声笑语相映成趣,由此,一幅优 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呈现在我们眼前。整首诗表现出 了作者置身美丽田园生活的喜悦心情!
籁[lài]: 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响。
钟磬[qì ng]
万 籁 此 都 寂 , 但 余 钟 磬 音 。
山 光 悦 鸟 性 , 潭 影 空 人 心 。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 )衬托( ),把( )化为( )
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 重聚希冀。
2.“秋”字的作用 ?
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秋季是个让 人感伤的季节,以景衬情。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是实写,它点明诗人当 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 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长夜难眠。 第二次出现“巴山夜雨”,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和记忆 中,是虚写,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表达了 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首,促膝长谈的愿望。 “巴山夜雨”的重复运用,构思巧妙,体现了时间、地点 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首,促膝长 谈的愿望,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长夜难眠,仕途失意 的怅惘。
1. 作者为什么选“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 “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 渲染了暮春时节哀伤愁恻的气氛,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 痛。
2.“我寄愁心与明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托明月所寄
的是什么情感?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 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 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 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 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比喻,以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 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来说自己是仍有志干一 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 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 2.整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 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 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拟人。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3.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 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 切关照和安慰之情。)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使人想象了什 么样的情景?表到了怎样的感情?
想象来来日与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 巴山夜时彼此相互思念之情。虚写未来的欢聚,正 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更深刻地表达 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4.诗中贮满了离情别恨, “巴山夜雨”在今天已 成为离情的代用语,而这一短语在诗中反复运 用,你认为作用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