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分析的考试经验和心得首先说明,我考的是期货投资分析,不是期货基础的那两科。
还是先把分报上,刚查的新鲜出炉,62分,擦边过,看似有点侥幸,然则就前辈经验而看,除通过率较高的第一次考试外通过的成绩基本上为60-70,所以也算正常。
这次考试参考人员是7168人,及格人数是274人,通过率为3.82%。
我这是第一次考,之前也因为不熟悉考试模式、内容和难度,望着那低迷的通过率而抓耳挠腮,正是这些困惑使得我坚定了如果通过就写经验分享的决心,以帮助更多后来之士啃下这块硬骨头!我说它是硬骨头一点不足为过,它的难度不亚于CIIA(因为这个我也通过了,才敢这么说)。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认识这个考试,我分别介绍这个考试的结构,内容和难度,考试技巧和几点建议。
(1)结构。
考试分为单选,多选,判断和综合题,并以上述顺序依次出现,并不会出现网上的2011年5月真题中杂乱无章的形式(这个问题曾困扰我很长时间)。
上述题型的题量和分值各为30,20,15和35,也即每题1分,共100题,以60分为通过。
以单选为例,可以是一个题干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个题干若干问题,但单选总题数为30,即30分。
一个题干若干问题的出题方式在综合题中最为常见。
综合题为不定项选择,即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2)内容和难度。
先说对考试内容的考察特点,内容是难度的根源,考试的大多数内容都来自于那本指定教材,但又脱离于该教材,考试内容中较少出现教材上原原本本的内容,比如问你“期货价格的特殊性是什么:特定性,预期性,远期性,波动敏感性。
”只需记住就可作答,这种类型的题在期货投资分析考试中基本不会出现。
考察的方式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作答,光记住套期保值交易策略有哪几种是不够的,而要理解每种策略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是什么,才能较好的完成试题。
再说内容的范围,这是令大多数人跌倒的门槛,首先将内容分为书内和书外,比例应该是7:3,书内的内容考察方式如前所述,在于理解和掌握。
书外的内容主要是包括当年所发生的经济时事和杂类,经济时事考察类型分为两种,一是纯粹看你是否对全球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是否了解,比如问你“美联储QE3的操作方式是什么?”,“欧洲央行为缓解欧债危机出台的货币策略(此题为不定项,4个选项还都是英文)”;二是结合书中内容尤其是套保,套利,投机策略,还包括期权的组合策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杂类则相对更不好把握,如考察“甘蔗的榨糖季是几月到几月”,“观察原油期货价格波动性主要是参照哪三种原油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即使是期货从业人员也只是对自己所研究的几个期货品种有所了解,而不可能对所有品种面面俱到,更何况类似于我这样的学生,这无疑也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此外,还涉及诸如CAPM等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这要求考生对经济金融领域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3)考试技巧。
在时间问题上,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万不可以为只要保证1题1分钟即可。
我前面说的该考试比CIIA难,难就难在时间上,尤其是综合题上,一个很复杂的题干也许就2个小问题,极为费时费力。
在时间具体安排上,考虑单选和判断较容易,需要快速作答,但是也强调这是拿分的要点题型,一定要建立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较高的正确率,这45分一定要力争35分。
多选题相对题干略长,应冷静思考,沉着应答,这一部分可能通过考察“超纲”知识或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问题上等方式会摧垮考生的意志,使考生答完题后感觉每题都没把握,不过没关系,试想再难也是1分,总能蒙对几题,除非是自己熟悉的内容经过短暂思考能够回忆起并有信心正确作答,否则切记不可过度恋战,浪费太多时间,而且在接下来的判断题上,一般考生都会重拾信心。
依我的经验,判断题一般正确和错误项比较平均(7对8错或8对7错),据我考试时作答是8对7错,而且在期货投资分析习题集一书中,最后模拟题也是8对7错,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判断题中有一些合规知识,强烈建议下载并阅读《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好几题都在法规法条中出现。
综合题则是最灵活的题型,但也有技巧。
比如,并不是每个题都让人捉摸不出到底有几个是正确选项,有些题比较显然的是单选,要具备这样的慧眼。
一般一个题干会有几个小题,第一乃至第二小题可能都很简单,甚至不读题干都能作答,所以遇到题干较大较长的题时,应先扫一眼问题,看是否可以通过直接作答找出答案,如果能的话自然最好,而且有助于把握此题要考察的大体方向是什么,再回头阅读题干,完成其他题目。
同样,每题不可过度恋战,这是因为试题的随机选取可能使得简单题排在复杂题的后面,以我为例,做到倒数第二题时,题目很难,是个图表题,有上下两幅图,分别给出20几项指标,还全是英文,两幅图的指标排序还不相同,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所有指标都是竖直列示的,也就是考生必须要将头部向左侧扭90°才能读出指标内容,此题首先不方便看,其次不方便找到解题所需的指标,加之时间所剩无几,所以我果断放弃,点击下一题后,发现是个题干很短很简单的题,没到一分钟就做完了两题,而且能确保正确。
(4)几点建议:(1)就我的情况而言,完全没时间检查,因此,在整个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先标注个“不确定”的标记,但是一定要把每道题都选上答案再去做下一题,因为不论你标注“不确定”与否,你都将没时间检查。
(2)有关计算的问题,考试系统自带计算器,就跟windows系统里自带的那个是一样的,只能加减乘除,不能算指数或幂函数,因此考题中不会出现计算e^0.25等,这减少了很大的运算量,但有一点一定要明确,所有公式必须烂熟于心,要求做到看到题目后直接救能套用数据到公式中,因为没有时间让你回忆一下应该用哪个公式,那个公式又是什么样子的,切记!计算题的内容主要涉及期货定价公式(有无红利),二叉树期权定价必考(这次考试还考了二阶段的情形),B-S期权定价的公式必须熟记(不让你算,也会给出公式让你选哪个正确),再有就是有关期货套保,套利,投机收益,以及期权组合策略的损益平衡点,或给出到期市场价格让你测算组合损益等。
此外,本次考试还考了如何利用债券和债券期货调整组合久期的问题;CAPM模型的具体形式、期望收益率的计算和证券市场线SML的图示;马尔基尔提出的债券定价的五个原理也多次考察。
(3)一定要尽量了解当期所发生经济时事,这其实也考察了考生在实际情况中利用宏观因素进行分析的功底。
2014年5月期货投资分析部分真题回忆去年参加了9月份的考试,复习了一个月,最后拿了59分。
这个考试跟期货市场结合较多,9月份的综合题大部分围绕了2013一些期货品种的主要趋势,分析行情成因与后续变化,这对于习惯理论考试的人是一个提醒。
介绍下考试的基本情况,开始于2011年,现在每年基本上有两次考试,5月和9月,需要先通过期货从业的期货知识和期货法规两门。
这两门通过率较高,大约40%,大可以一次考过两门。
期货投资分析的通过率大体4%-20%,个人估计5月份的通过率有超过10%的可能。
考试的知识点涵盖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数理统计,期货基本面技术面分析,投资组合套利等等,期权及其应用可能会是个热点。
以下附上部分真题回忆:1. 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变动,导致需求变动比例大小2. 需求与供给一增一减对均衡价格影响的判断3. 社会消费品总额定义,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商品变化4. 三元悖论的定义货币政策独立、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5. ZF支出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对总需求曲线的变动方向的影响6. 宏观经济需求类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7. 行为金融学处置效应的表现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8. QE规模缩减对利率的影响9. 黄金期货的定价方法选择,套利区间10.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预期收益的相关因素11. 半强式有效下,无法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12. 两个变量协方差与标准差计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大小与相关性强弱13. 协整DW统计值,P值,不同置信概率下的显著性14. 自回归模型(简称AR模型)与滑动平均模型(简称MA模型)定义15. 白银K线图,分析下跌趋势持续原因16. KD指标金叉,死叉,BIAS指标绝对值大小比较17. 价格反转的技术指标 V型,头肩底18. 债券投资组合久期调整,息票率和期限变化对久期的影响19. 出口贸易商对冲人民币贬值的工具20. 库存消费比,以及库存消费比的大小与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响21. 大豆,豆油,豆粕三大的提油套利策略和反提油套利22. 焦炭,焦煤,铁矿石,螺纹,卷板产业链,不同品种面临不同基本情况下,可行的套利策略23. 对波动率进行交易的特点,使用期权24. 买入高执行价买权,卖出低执行价买权的最大收益,最大损失,平衡点(3个小题)25. 波动将要增大,方向不明时,买入跨式期权组合26. 开多期货,买入卖权,在不同价位的损益过期货投资分析应该看什么书?复习了一周期货投资分析考了66本帖最后由一休金融于2014-12-12 14:20 编辑在这里并没有炫耀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坛友,不要被市面上的通过率给吓住了。
先说下我自身情况,理工科出身,去年误打误撞进去金融行业,刚进门的时候给在一家现货公司带盘喊单(由此可见那些现货公司多坑,新入门的都让你带着客户指导),去年年底考了些从业(证券五门+期货从业),前后大概一共两个月,其中证券投资分析看了一上午,考了60整,其他基本都在80左右,足见从业类的考试都是快餐式考试,一周准备足矣,我当时基本就是翻下教材就开始在网上做模拟题,做错的记下来。
今年年初参加了同等学力的申硕考试(去年顺便报了个在职研),准备了大概三个月,综合89,英语裸考68,剩下时间就是等着论文答辩拿学位了,考完联考就五月底了,开始着手准备注会,因为零基础,时间短(算算只有三个半月了),没敢多准备,就准备了三门,会计、财管和公司战略,注会确实有水平,第一个月下来完全蒙了,做真题还是啥都不会,一直到七月份会计一门都没看完,再加上那段时间出差比较多,在外地和客户吃饭喝酒啥的,也没多大精力准备,在网上荡了些视频,听了些课程才算有眉目了,七月底才开始着手准备财管,说实在的,外界把财管描述的太可怕了,除了在期权那一块我费了几天时间,剩下的基本上就一天一章的往下走,看完财管快八月底了,用了一周时间看的战略,九月份请了半个月假在家全力准备考试,做模拟题做了差不多十天,就是那几天我才彻底把会计融汇贯通,好像突然一下子任督二脉全通了,做历年真题思路都没啥问题,多选题也没那么吓人了(都懂得,多选题要比综合体还难),财管除了有时候时间不够外,也没有系统性知识问题了,反倒是战略,越做越没信心(虽然做的还不错),事实证明上了考场还是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