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能力开发的理论与方法_上篇_

创新能力开发的理论与方法_上篇_


事中,都要求具有许多专门的、特殊的
这便是生物进化论思想。
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直觉。”直觉思维
“对直接对立的、相互排斥的双方, 有潜意识的参与,并非常常可靠,但是
同时认识”,产生了创新思维。
只要有 10% 可靠就够了。当年英国首相
(5) 逻辑思维
丘吉尔一听到日本飞机偷袭美国珍珠港
这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按照 的消息,马上就想到 :“我们确定不移地
就是两面式思维,对立式思维。
人,经过排除,删去那些无疑之人,最
请看下面的两面式思维案例 :
后锁定那个躲在很远地方的案犯,一举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抓获。
达尔文有一次读到马尔萨斯的一篇
(6) 直觉式思维
文章,文章提出某个物种在有限空间无
与逻辑思维相反,直觉思维是一种
限增长,将因其引发的种内竞争而使这 非逻辑、超逻辑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
学者们研究认为,有六种消极的思 维 定 式 影 响 创 新, 即 经 验 型、 权 威 型、 从众型、书本型、直线型与自大型。创 新者的人生是两次重复,一次突破。第 一次重复在母体中重复了人类的进化过 程,第二次重复是青少年时代重复前人 和同代人的认知过程。以此为基础,消 除思维定式,实现新突破,才能获得创 新成功。
的选择就是大力加强全民的创新能力开 到答案了。如图所示。因此,我们将开
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 放式思维定义为“突破给定条件的局限,
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开发 在更宽广的背景下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
创新能力,必将促使我国生产力的大发 思维”。
2008-2009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满分为 7,前 10 名依次为 :
了。其实可以这样做:你把第 5 罐可乐喝掉,
当 历 史 迈 进 21 世 纪 的 时 候, 人 类 再向别人借一个空罐,就能换回第 6 罐
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这表现为能源 可乐,把可乐喝掉后再把空罐还给人家。
危机、环境危机、人口爆炸危机、自然
翟江波说,这个游戏让我们发现了
灾害危机以及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从 空罐就是闲置的资源,空罐就是价值 ; 每
创新能力开发的意义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 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一 书中。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 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 条件的新的组合,并引进生产体系,获 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过程与行为。
创新与发现、发明有所区别,并不 是“创造新东西”的缩写。发现是发现 存在,发明是赋予存在,创新却具有经 济意义和社会目标导向。创新不仅包括 自然领域,还包括社会领域、思维领域, 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具体而言,创新包括 : 提出新观念,产生 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建立新制度,实 施新管理,是一个比创造还要宽泛的概 念。
美国 5.28 德国 4.99 瑞典 4.84 英国 4.82 新加坡 4.81 韩国 4.73 瑞士 4.73 丹麦 4.69 日本 4.65 荷兰 4.64 中国 3.59(37 位 ) 印 度 3.44(41 位 ) ( 印度工业联合会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 )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喝可 乐的游戏 : 如何才能喝到第 6 罐 可乐。
审视我们的综合国力,发达国家远远超 一 步, 自 己 限 制 自 己。 试 看 下 面 一 例。
过我们 : 从生产率上看,美国是我们的 右图有九个小圆点,请你试着画四条直
50 倍,日本是我们的 40 倍,中等发达国 线,把他们都连在一起。很多人画不成。
家是我们的 10 倍。要想迎头赶上,唯一 但是如果在九个点之外想问题就可以找
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能力,人皆 有之,要打破对创新的迷信。
世界著名创造学家叫做奥斯本。他 本是一位报社记者,后来失业,又到一 家报社应聘。主考官看他文章写得不错, 夸他文章内容富有创新性,就录用了他。 因 此 他 备 受 鼓 舞, 开 始 了“ 每 日 一 创 ” 活 动。 从 此, 发 展 成 为 一 位 大 企 业 家, 并成为创造学的学科奠基人。
(2) 反向式思维——从事物的反面寻
看似难以征服的恶魔,都将惨败在人类 找出路
创新思维的利剑之下。
人们考虑问题喜欢顺着一条道往前
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
走,很少有人反过来考虑。其实,我们不 妨倒过来想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让我
创新思维既然是可以训练的,那么, 们看一则科学史上的实例。1826 年,丹
如何实际进行训练呢 ? 下面我们开列如 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一根金属线接触伏
事物发展的因果链想问题、找办法的思 赢了”,所凭借的就是直觉顿悟。显然,
CHINESE TALENTS 2009.10 65
专家讲座
忙碌的爱迪生递给助手一个奇形怪状的 玻璃瓶,说 :“尽快算出它的容积,我等 着用呢 !”助手一听测容积,就开始取来 尺子比来比去,两个小时了,还未能回话。 爱迪生急了,让助手赶快取来瓶子,装 满水,又倒进量杯,对着刻度说 :“喏 ! 这就是容积 !”伽利略临终之前,留下过 一句话 :“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 探索中前进的。”实际上就是讲的这种技 巧。
这是一个游戏 : 假设可乐两 元钱一罐,两个空罐可以换一个 可乐,如果给你 6 元钱你最多能 喝几罐可乐 ? 大多数人说能喝到 5 罐可乐。怎样想办法喝到第 6 罐是游戏的核心。很多人会说,
我只有一罐可乐了,没法继续了,
展,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干脆喝掉,一个空罐也没什么价值,扔掉算
(3) 战胜人类生存危机的唯一对策
个物种归于灭亡。达尔文读到后,脑中 通过对课题的整体把握,在一瞬之间顿
浮现出另一种思想 :“种内竞争,既可以 悟其某一方面本质而做出的具有猜测性
使生物体灭亡,也能使生物体完善起来。 的判断。原苏联元帅伏龙芝说过“要成
结果是适应力差的被淘汰了,适应力强 为优秀的战略家,不论在政治还是在军
的活下来了。”
注射鸡瘟菌液的方法,使小鸡不被感染。
原来是靠“逻辑思维”加“计算机
这就是我们今天知道的“预防接种”。通 网络”。作案人逃离现场后,心中有鬼,
常人们认为,注射菌液,动物会被感染, 不住地想了解公安方面的抓捕动态看,
但没想到注射菌液,也可不被感染。这 于是时不时上网查看爆炸案的事。公安
种“被感染”也是“不被感染”的认识, 部门通过网站锁定了点击率最高的若干
显然侧向思维属于剑走偏锋的创新。 我们可以再提供两个案例 :
直升机尾桨的发明 在直升机的改进史上,有一个尾桨 发明的故事。大家知道直升机机顶有旋 翼旋转,它转动时会产生反扭矩。怎样 才能克服它 ? 常规思维是加一个反方向 的旋转桨。通过实验,并不成功。一位 叫西科斯的美国人想到一个办法,他巧 妙地设计了一个尾桨,用一个部件就消 除了这种派生现象。实验证明,此方法, 不仅简单轻巧,而且功率损耗量低。尾 桨的发明妙就妙在从侧面思维入手,解 决了一个大难题。 不锈钢餐具的发明 不锈钢的发明人叫毛拉 ( 德国人 ), 他 把 使 用 过 而 没 有 用 处 的 不 锈 钢 材 料, 随手扔进了垃圾堆。英国机械专家布利 阿里是一位与武器打交道的人,着迷于 如何改进枪支构造,想办法增强枪膛的 用材硬度。有一天,他在一堆金属垃圾 中发现一块不锈钢,锃光雪亮,用在枪 支上不合适,但扔掉又太可惜,便开始 琢磨它可以干点什么。忽然想到 :“用它 做餐具不是十分漂亮吗 ?”思维一转弯, 向枪支的侧面一看,看到了吃饭的餐具。 从此世界上出现了一位不锈钢餐具推销 商。知道这个消息后毛拉后悔不迭。 (4) 两面式思维 又叫两面神思维,雅努斯思维。雅 努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的一位尊神 : 脑袋前
历史上看,任何危机都未能阻挡人类的 个人都有空罐,都有很多资源闲置着,
生存与进步,但任何危机的摆脱和战胜 关键看你能不能从中领悟什么。游戏也
又无不靠人类自身的智慧。有一些问题, 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智慧。任何时候
还得依靠我们后人的智慧。江河断流, 都需要发现和把握机会的勇气。
气温升高,石油枯竭,疾病丛生,这些
专家讲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创新能力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上篇)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 但这种人才的个性特征并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 王通讯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华民族的奋 斗目标之一。要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 需要从创新人才培养做起,这是一个艰 巨的社会工程。本讲拟从创新能力开发 的主要意义、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和激 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三个方面对这个问 题进行论述,分为上下两篇。
下九种实用方法,可供您参考。
打电池的两端,无意中发现金属线旁边的
磁 针 转 动
图 1. 九点连线图示
了, 证 明 电 与 磁 之 间 存 在 着 某 种 关 系。 戴维受到启发,用通电的金属线环绕在 一条软铁上,结果软铁表现出磁性,电 生出了磁 !
戴维的学生法拉第,没有到此为止。 他想 : 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 呢?他把磁铁插入铜丝缠绕的圆筒,电 流计的指针开始摆动,磁生电了 ! 我们今 天使用的发电机、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就 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
反向思维的案例很多,下面是日本 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
反向电视机的诞生 大家平日看电视都是正面的。但如 果你到理发店理发,常可看到对面镜子 里有电视看。不过,那是理发店为了迎 合顾客看电视打发无聊的办法,实际上, 那是反过来的图像。日本索尼公司总工 程师井深大在理发店看反过来电视时突 发奇想 : 能否生产一种反面电视机 ? 结果 此机一出,顿受医院、卧床病人、理发店、 体育训练中心的欢迎,很快开拓了市场。 这样看电视,还可以避免电视的有害辐 射呢 ! (3) 侧向式思维 发明家爱迪生的案例,更为典型。 人们考虑问题往往容易拘泥于一个 角度,不知拐弯。有创新精神的人,则 不受此限制,独辟蹊径解决问题。有一天,
奥斯本的成功告诉我们 : 创造力的 具备要靠自我训练。只要方法科学合理, 就可以改变原来状态,成为一个创造力 突出的有用之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