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存款保险制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向中低速转变,利
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快,银行业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是银行业改革的一大关键,这不紧影响
着各大银行未来的经营策略,还关系着我国公民基本财富的
保障程度,以及整个银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因此,
本文通过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所处现状进行阐述,并就相应
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为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的顺利推
出,有效发挥其在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解决方法 问题
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现状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保障制度安排,是
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
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
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
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
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
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早在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便提出,要抓
紧研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去年
1月,央行在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各项
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同时在年底便发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
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
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
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
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
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存款保费由各存款
类机构交纳,并按照被保险存款和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确
定的适用费率计算,同时每6个月交纳一次保费。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方法
(一)实行存款保险额度动态调整
存款保险的限额偿付其目的在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以
防在银行发生挤兑或倒闭时受到影响。同时,存款保险额度
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如果保额过低,则起不到保护存款
的效用。而保额过高,则不能很好地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有
效降低运营成本,易产生道德风险。
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严重金融危机,在该背景
下美联储出台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并实行存款限额赔偿,
规定限额内存款可以获得全部赔偿,限额以上的存款只能得
到部分赔偿。随着通货膨胀、国际货币体制变化和经济发展
的影响,美国的存款保险限额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从最初设
置的2500美元调整至5000美元,随后通过多次调整,在2006
年2月上限额度达到25万美元。
(二)调整存款保险制度职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存款保险
制度的职能也应该逐渐扩展与完善,从最初的“被动付款”
转向“主动付款与积极监督”。20世纪在经历第二次世纪大
战后,国际金融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
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中心的新国际货币体系。但由于世纪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很多国家金融系统遭到严重的破话,
大量银行被迫倒闭,从而使得存款保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
失。因此,存款保险制度职能的扩张显得日益紧迫。存款保
险公司应对其所承保的银行进行事前风险评估、事中动态监
测,在银行爆发危机之前采取早期纠正措施和风险处置措
施,以便有效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起到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的作用。
(三)道德风险的控制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显而易见的,但该制度的缺陷也应
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被经常提及也是最易产生的风险便是
道德风险。所以如何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成为了是否能有
效甚至高效发挥存款保险制度作用的基本前提。通常来讲,
存款保险制度所诱发的道德风险相对于“隐形”存款保险制
度而言,在银行发生挤兑或倒闭时的系统性成本远大于道德
风险需要支付的代价。
对于存款人而言,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便不再担
心其存款受到损失,不再关心银行的经营状况,丧失了对银
行进行主动监督和制约的动力;对于银行而言,银行只要向
存款保险机构足时足额的交纳保险费用,银行发生存款损失
时,大部分损失将由承保机构承担,易使得银行产生过度冒
险经营的动机。现今许多银行都存在委托代理的治理结构,
管理者的薪金直接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成比例。由于该结构的
存在会使得管理者为了更好的薪金待遇,而实施冒险经营,
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在该经营模式下,银行陷入流动
性危机是必然的结果,而挤兑或其他风险的爆发是早晚的时
间问题。
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得道德风险爆发后
的成本得到有效转嫁,让风险制造者承担相应责任。首先应
确立适度的保险限额,有效防范存款人丧失其在监督与制约
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可依据银行风险资产与资本金的比
例大小,收取不同保费,实行差别保险费率制,这样可以很
好地约束银行管理层在制定经营策略上不过度依赖高风险
投机行为,能更好的规范银行行为,稳定金融市场。从实践
方面来看,美国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初期采用的便是统一费
率,但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银行发生倒闭,许多专家学者
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统一费率制是其中原因之一。随后,在
1991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机构便将同一费率制改为风险调
整费率制,使得美国在后来许多年里金融系统更加趋于稳
定。
三、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
(一)存款保险制度可以稳定有效的加快利率市场化
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意味着
距离利率市场化全面开放仅一步之遥。但利率市场化将会使
得主要依靠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的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巨大
挑战,很容易陷入经营困难的局面。而国家为了资源的进一
步有效配置,不再按照“大而不倒”原则出牌,此时唯有存
款保险制度出来“兜底”,银行才有可能避免破厂倒闭的厄
运。所以,存款保险制度的顺利推出是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前
提。
(二)存款保险制度可以盘活社会存量资金,利于民营
银行建立与发展
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一直是我国金融管理层的头等大
事。推动公私合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具有垄断性质的金融
业,这对建立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效且稳定的新型金
融系统非常重要。
(三)市场化推出机制的建立利于金融系统的完善
金融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但这也
使得金融机构承载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一方面既可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市场
淘汰“劣质”机构,从而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也符合市场
运行规律。
参考文献
[1]刘士余,张建华.存款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
融出版社,2006.
[2]刘勤.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的发展创
新[J].国际金融研究,2011,(6).
[3]张正平,何广文.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的最新发展、运
行绩效及其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5,6.
[4]姚志勇,夏凡.最优存款保险设计-国际经验与理论分
析[J].金融研究,2012(7):98-111.
[5]谢雪燕.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及对策-借鉴美国
的经验[J].国际经济合作,2013(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