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精调专项方案word参考模板

轨道精调专项方案word参考模板

轨道精调专项方案1 编制依据1.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1.2福斯罗300-1型扣件和WJ-7型扣件设计图;1.3扣件系统安装技术手册;1.4 施工合同文件及业主相关文件要求;1.5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指南及暂行规定。

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一工区无砟轨道工程,共铺设CRTS I型无砟轨道板2440块,CRTS II型板3056块,铺设长度为16.498km(DIK412+062.272.1- DIK428+560)。

铺轨由水电集团铺轨工区铺设,轨道板铺设范围内的轨道精调由我工区施工。

轨道精调的主要内容有:轨道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主要是静态调整)。

其中静态调整主要包括:轨道几何状态测量、数据整理、模拟调整、出具书面调整报表、统计调整/更换扣件种类、现场调整扣件、调整完成后扣件紧固、调整后复测轨道调整效果、回收更换下来的扣件、清理轨道板。

静态调整达到静态验收标准后,才能开始联调联试。

开始联调联试后,精调工作进入轨道动态调整阶段,该阶段主要通过160km/h轨检车和350km/h动车组对轨道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估。

动态调整阶段主要通过对动态轨检车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静态调整的方式对轨道进行调整。

通过两个阶段的调整,最终使得无砟轨道轨道状态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3 扣件系统的组成罗斯福300-1型扣件系统(以下简称扣件)由Ss36轨枕螺栓、Skl15型弹条、Is15绝缘垫片、Wfp轨距挡板、Zw693轨下垫板、Grp铁垫板、铁垫板下弹性垫板和预埋绝缘套管组成。

此外为了钢轨高低位置调整的需要,还包括轨下塑料调高垫板和钢制调高垫板。

WJ-7型扣件(以下简称扣件)由T型螺栓、螺母、平垫圈、弹条、绝缘块、铁垫板、轨下垫板、绝缘缓冲垫板、重型弹簧垫圈、平垫块、锚固螺栓和预埋套管组成。

此外为了钢轨高低位置调整的需要,还包括轨下调高垫板和铁垫板下调高垫板。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方法4.1 施工工艺流程图2 轨道精调施工工艺流程图4.2 作业标准(1)重新测量前,认真核对CP Ⅲ坐标、轨道设计线型设计要素数输入正确,确保测量仪器校核无误,设站精度达到要求,钢轨、扣件干净无污染,无缺少和损坏,焊缝平顺(<0.2mm ),扣件扭矩和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2)测量一般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严禁在高温、雨天、大雾、大风等条件下测量,避免测量误差过大和出现假数据。

(3)测量数据模拟调整前,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调整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优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性,另外一股钢轨通过轨距和水平控制。

一般轨距控制在±1mm 以内;水平控制在1mm 以内;轨向和高低控制在2mm 以内,连续两个承轨台变化率控制在0.5~0.7mm 。

特殊情况下,对调整量突然变化较大的地段,需现场核对或重新量测后再作调整。

(4)扣件更换前认真核对现场轨道实际情况,找准需更换扣件的承轨台(结合承轨台标号会使该项工作精确、高效),做出相应标识,并用弦绳和道尺做必要的复核。

现场按既有线施工规定做好防护。

(5)更换扣件时,每次拆除扣件不得超过5个承轨台(防止胀轨),并且在更换扣件区段两端各松开1~2个扣件(只是松开,不拆除),确保扣件更换能达到预期目的和平滑过渡。

(6)扣件更换结束后,在此核对调整量和扣件规格,确认无误后按规定力矩上紧螺栓,回收调整下来的扣件,打扫干净道床表面(一般路基地段因回填级配碎石会有污染物,桥梁和隧道地段会较干净)。

(7)再次复查调整效果。

对于只是个别更换扣件的地段,可以用弦绳和道尺复核即可,对于长大区段调整的,用精调小车测量检查比较高效。

4.3 施工方法4.3.1 施工准备(1)按基本要求配备齐全轨道精调所需物品,并对相关仪器或设备按规定项目做好检验和校准工作。

重点做好全站仪、精调小车和道尺的校核,确保不同测量手段的结果尽量一致或相近。

(2)按不同工种配足相应的作业人员,作业前认真学习作业指导书,并认真学习既有线施工安全相关知识,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线作业。

(3)对CPⅢ点作重新检查和测量,确认点位可用,坐标值无砟在允许范围之内。

对于被破坏而无法使用的CPⅢ点,必须重新埋设和测量并纳入确认后的CPⅢ网进行平差。

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使用前认真核对数据的可靠性和输入的正确性。

(4)认真核对设计资料,确保设计线性等资料输入正确。

重点核对平面曲线要素、变坡点位置和竖曲线要素、曲线超高等。

确定基准轨(参考轨):平面位置以高轨(外轨)为基准,高程以低轨(内轨)为基准,直线区间上的基准轨参考大里程方向的曲线。

4.3.2 承轨台编号4.3.2.1 承轨台编号的方法(1)全线采用贯通的连续里程,里程由4位数组成,表示公里数。

(2)对CPⅢ点进行编号来划分区间,同一里程(以公里为单位)下相邻两个CPⅢ点之间作为一个区间,区间号为两位数字;顺里程增加方向分左(右)线对每个区间起始处的CPⅢ点编号,编号是奇数表示左线,是偶数表示右线,如:1347303,表示线路里程为K1347范围左线第3个区间。

(3)每个区间第一个承轨台编号:相对CPⅢ点顺里程增加方向最近的承轨台为该区间的第一个承轨台必须进行标记,承轨台编号为3位数,第一个承轨台编号为001,其余以此类推…,直到下一个CPⅢ为止,现场可间隔10个承轨台距离进行编号,如1347303003,表示左线里程为K1347,第3个区间的第3个承轨台。

4.3.2.2 具体要求(1)为便于在轨检小车程序中输入承轨台编号和详细里程,须对区段的CPⅢ控制点位置里程和两CPⅢ控制点之间编号为001的第一个承轨台的详细里程(精确到0.01m)制成表格,如1347303001和1313+005.10,为建立统一的精调复测结果数据库打下基础。

(2)为方便以后运营期间的维修工作,每个区间的第一个承轨台都要有清晰并且永久的标记,如1347303001。

每隔10个承轨台在现场采用白底黑字油刷在线路左侧的承轨台进行编号,方便快速查找承轨台。

具体按照京沪公司要求执行。

4.3.3 轨道检查测量前安排专人对需要测量的地段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包括钢轨、扣件、焊缝等。

(1)钢轨钢轨要用肉眼全面查看,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

钢轨工作边无残留混凝土等粘结物。

(2)扣件主要消除扣件扣压力不足(表现为扣件与轨距挡块中间不密贴)、轨距挡块与钢轨、钢轨和轨下垫板不密贴、要求所有不密贴控制在0.3mm以内,最大不超过0.5mm。

检查方法:塞尺逐个检查。

(3)焊缝焊缝要全部检查,采用1m平直度尺及塞尺检查,主要测量焊缝平顺性,顶面0~+0.2mm,工作边0~-0.2mm,圆弧面0~-0.2mm。

发现轨头不平顺及时通知铺轨单位处理。

4.3.4 轨道测量4.3.4.1 轨道精调后,轨道静态平顺性应符合下表要求。

轨道几何状态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4.3.4.2 全站仪设站(1)自由设站的精度应符合下表要求,每一测站最大量测距离不大于80m。

注:连续桥、特殊孔跨桥自由设站的精度可放宽至1.0mm。

(2)精调小车的量测步距宜为1-2个承轨台的间距。

更换测站后应重复测量上一测站测量的最后3~5个承轨台。

4.3.4.3 测量按测量和精调小车操作程序对轨道进行仔细测量、重点控制好测量环境、设站精度、棱镜的安装等细节。

每次测量结束后,及时整理导出数据以便分析和调整。

下次测量时,与上次测量至少搭接3~5个承轨台,避免测量误差出现错台现象。

对于测量结果出现异常地段应现场采用塞尺及1m直钢尺及时对钢轨及扣件的状态进行复查,查找原因,确认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为下步调整提供依据。

4.3.5 轨道模拟调整利用DTS轨道精调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模拟调整,并生成报表。

4.3.5.1 生成的报表中,导向轨为“-1”表示右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左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右轨(低轨)为基准;导向轨为“1”表示左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右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左轨(低轨)为基准。

4.3.5.2 “先整体后局部”:可首先基于整体曲线图,大致标出期望的线路走线或起伏状态,先整体上分析区间调整量,再局部精调。

4.3.5.3 “先轨向后轨距”,轨向的优化通过调整高轨(基准轨)的平面位置来实现,低轨的平面位置利用轨距及轨距变化率来控制。

4.3.5.4 “先高低后水平”,高低的优化通过调整低轨(基准轨)的高程来实现,高轨的高程利用超高和超高变化率来控制。

4.3.5.5 在DTS轨道精调软件中,平顺性指标可通过对主要参数(平面位置、轨距、高程、水平)指标曲线图的“削峰填谷”的原则来实现,目的:直线顺直,曲线圆顺。

4.3.5.6 符号法则:以面向大里程方向定义左右;平面位置: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右侧时,调整量为负,反之为正;轨面高程: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上方时,调整量为负,反之为正;水平:外轨(名义外轨)过超高时,调整量为负,欠超高时调整量为正;轨距:以大为正,实测轨距大于设计轨距时,调整量为负,反之为正。

4.3.6 轨道调整4.3.6.1 轨道调整的方法(1)轨距、轨向调整①根据设计要求,单股钢轨左右位置调整量为±5mm,轨距调整范围为±10mm。

②单股钢轨左右位置调整量±2mm以内时,调换不同型号的绝缘轨距块,具体配置如下表:③当单股钢轨左右位置调整量大于±2mm时,调换不同规格的绝缘轨距块和轨距挡板,具体配置入下表:(2)高低、水平调整①根据设计要求,高低位置调整量为-4mm~+26mm。

②通过更换轨下垫板、在轨下垫板与铁垫板之间垫入轨下微调垫板和在铁垫板下弹性垫板与轨道板承轨面之间垫入铁垫板下调高垫板,实现钢轨位置调整。

a、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轨下垫板实现-4~0mm调整,具体配置如下表。

b、通过更换轨下垫板,垫入轨下微调垫板和铁板下调高垫板实现0mm~+26mm调整,具体配置如下表。

4.3.6.2 轨道调整步骤(1)调整完成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输出报表,交现场技术负责人。

同时统计调整扣件的种类和数量,物资部门组织落实进货。

(2)材料进场后,技术人员先核对规格和数量,并熟悉不同规格调整件的辨别方法,然后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所有参与调整作业的人员能迅速辨别不同规格调整件。

(3)根据当天计划,带齐所有种类的调整件、工机具等,组织齐各工种人员到现场进行调试。

调试前领工员在再次强调作业程序,各自分工及职责。

(4)技术人员根据提供的调整报表,准确照出需要更换扣件的承轨台位置(按承轨台编号找出位置,并用道尺和弦绳复核),并用石笔标出起点和终点(左右股分别标注),并在承轨台头位置标识出平面的调整量和方向,在钢轨顶面标识出高程或水平的调整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