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文明中的哲学思想

生态文明中的哲学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与哲学理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一直关注经济建设与生态的关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启发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辫证唯物主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关键字:生态文明哲学建设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代表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和谐进步状态。

大自然作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生态环境的恶化必将导致生物的生存危机, 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生态文明是前提和基础, 站在社会进步的角度, 生态文明同三大文明一样, 是人类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后工业文明, 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

对生态文明哲学底蕴的考察和思考,有利于人们对自身和大自然的前提性反思, 有利于人们在伦理价值层面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生态维度, 从而形成科学的自然观、生产观和发展观[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虽然生态环境问题还不十分突出,但他们已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对这一整体的把握构成了其生态哲学的主要内容[3]。

生态文明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天人观,尊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平等,尊重自然不是承认自然环境决定论,也不是否定以人为本,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是社会的存在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尊重自然界就是爱护人类自身的家园。

在价值关系中,我们一直以来强调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而忽视了主体对客体的价值意义。

“青山青我目,流水静我耳”体现了自然对人的意义,“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意义。

如果我们对自然客体进行人格化,那么自然就获得了主体资格,人类就成为了自然
的价值客体,其实践活动可以对自然产生正面价值,也可以对自然产生消极意义人类在用自然满足自己的利益时,也应承担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人对自然环境负责,就是对一个他者负责; 人类行为环保之责,就是尊重另一极的存在; 人对自然的开放,就是呵护自然内在的价值和生存的权利[4]。

生态文明承认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基本内涵是,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物质文明的前提是物质,然后才是文明。

从物质到物质文明,虽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其中的过程却是复杂的、漫长的。

之所以提出构建生态文明, 就是要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使人类在保持物质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持续、健康地发展。

要达到这一目的, 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观念, 传播现代生态环境意识, 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血肉相连的生命联系。

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最基本的前提是, 要使人们明白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不是人的观念的集合体, 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充分尊重大自然,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5]。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辩证运动之产物。

生态文明作为人与自然关系演进到特定阶段的历史状态,是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逻辑图景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现实诉求和客观展现作为实践的产物,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实践状态; 而作为认识的产物,生态文明是一种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理性认识状态。

人类实践使得自然存在不断进入社会存在的领域,并赋予这些自然物以双重属性[6]。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变革自然的生产方式和人类生存状态的改进,同时,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运动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断接近人类史和自然史协同演化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统一到分化再迈向统一的辩证运动,有人称之为生态辩证法[7],并将其看做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和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在公有与私有全球与区域当代与后代等矛盾之中展开的。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绿色代表着青春生命美好和希望[8]。

工业
文明剥夺了人们享受绿色的权利,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生态文明要求重新建立绿色世界,走绿色发展之道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我们美丽的自然家园,实现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今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无私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彦泉: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J].齐鲁学刊,2000年第1期.
[2] 岳云强,祝杨军.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底蕴[J].理论观察,2008-02-20.
[3] 孙彦泉: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J].齐鲁学刊,2000年第1期.
[4] 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98页.
[5] 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 ( 4 ) .
[6] 盛跃明:生态文明之哲学要义[J].求索,2012-01-30.
[7] 赵士发: 《论生态辩证法与多元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
[8] 林建公:生态文明建设及哲学基础[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