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关于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2004年第

1期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

1月

No.1,2004QinghaiSocialSciences

Jan1

,2004

关于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张秀芹

【摘要】 本文通过考察马克思的文本及其生活时代的生态状况

,来挖掘和研究马克思有关生态哲学

的思想。本文认为马克思有关生态哲学的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

,但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不是直白的

,而是

隐含和遮蔽的

,因此挖掘研究马克思这方面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哲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2338(

2004)

01—

0067—

05

马克思生活时代的生态状况

要考察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

,首先有必要考察马克思时代的生态现实。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

,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最突出的问题

,它压倒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但后者依然与前者

在时空上并存着。当时

,生态环境危机虽没有全面表现出来

,但已初见端倪

,,许多与马克思同时代的

人看到了这一点

,他们详尽地描述了恶化了的生态环境

,并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命运的隐忧。

美国人乔治・

P・马什(

GeorgePerkinsMarsh,1801-1882)在其《人与自然》一书中首次详尽描

述了人类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性影响。[1]

人类破坏的范围极大

,在一定历史时期曾因水草丰美、绿树成

荫和土地肥沃而著称的小亚细亚、北美和希腊的部分地区

,甚至欧洲阿尔卑斯山的部分地区都被破坏

得荒芜不堪

,植物干枯

,动物灭绝

,几乎象月球一样死寂了。人类的行为扰乱打破了自然建立在有机界

和无机界之间的联系和平衡

,自然自身报复入侵者

,把满目荒凉和疮痍呈现给人们

,让破坏性的力量

恣意横行。[2]

人们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破坏性行为

,“但甚至是现在

,我们还正在拆卸我们住所的地

板、壁板和门窗以获得取暖和煮饭的燃料”[3]

。要恢复自然的丰饶、平衡与和谐需要变革

,这种变革必

须是在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实现的伟大革命。[4]

与此同时

,德国人卡尔・弗腊斯(

KarlFraas)也在积极地倡导国家要保护森林[5]

。卡尔・弗腊斯

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他考察了人类活动和农业耕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其著作《各个时代的气候和

植物界》一书的结论就是

:人类在同自然打交道时

,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

,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

的荒芜。马克思对卡尔・弗腊斯非常感兴趣

,称他是“达尔文以前的达尔文主义者”

,是一个有“不自觉

社会主义倾向”的人

,“具有德国人的那种奇特有趣的特点”

;并把弗腊斯的著作《各个时代的气候和植

物界》与《农业史》推荐给恩格斯。[6]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利用了弗腊斯的思想

,描绘了人与自

然的矛盾

:人破坏性地影响了自然

,自然反过来报复人类。恩格斯告诫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

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

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

,为了想得到耕地

,把森林都砍完了

,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

,这些地方今天竟因

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

,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

山的意大利人

,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

,他们没有预料到

,这样一来

,他们把

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

;他们更没有预料到

,他们这样做

,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

【作者简介】 张秀芹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76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部分时间内枯竭了

,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7]

首要问题

:马克思有没有关于生态的哲学思想

要回答这个问题

,必须回答什么是生态哲学。“生态学向人类生态学发展

,这是生态学走向哲

学。”[8]

当生态学进入人与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的基本问题研究层次时

,就具备了哲学的属性和资格

,

生态学的规律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领域

,它逐渐成为观世界的尺度

,成为一种世界

;当“人”成为这一

学科的对象时

,它不仅关注“是”的问题

,还关注“应当”的问题

,即伦理道德问题开始纳入考虑的范围。

生态哲学的对象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领域

,德国哲学

家汉斯・萨克赛(

H.

Sachsse)在其《生态哲学》一书中认为

,人们尽可能广泛地理解生态学的这个概

,要把它理解为研究关联的学说

,“生态学就是探讨自然、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联的”[9]

。萨克赛这里

提及的“生态学”含义是接近“生态哲学”的

,因为他也认为生态哲学研究的就是广泛的关联

,生态哲学

不仅研究世界所是的内容

,还包括世界“应当”成为什么样的内容

,“生态哲学所探讨的正是在这一关

联中如何行动的问题

,人如何发现作为他的社会的房子——这就是世界——以及为在其中共同居住

应怎样去布置和安排”[10]

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或自然—技术—社会的关联都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关联

,因此

,人

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生态哲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就生态学通过特有的考察方式认

识到一切生命体都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来说

,“生态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把人是整体的一部分这个通俗

道理告诉人们”[11]

;就生态哲学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来看

,它必然会研究人

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而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解释清楚。以此来看

,生态哲学是

从人的实践角度去认识和解释世界的

,因此

,有机性、整体性、关系性和辩证性是生态哲学认知和解释

世界必不可少的视角。

对挖掘和探索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努力

,许多人表示了怀疑。国外一些学者认为

,生态观点的

产生及生态问题的解决是后马克思和后自由的立场

,或者说是后现代的立场

,“绿色”不在马克思视野

之内

;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是反生态的

,他们指责马克思和恩格斯

:(

1)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

2)站在

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上

,否认外部自然的价值

;(

3)过分强调同自然冲突的一面

,忽略了同自然和谐的一

;(

4)否认人的基本价值。[12]

在其“人类中心主义中

,在其工具论的自然观和通过技术控制获得解放

的问题中

,马克思没能越过西方传统中致命的非生态的二分法”[13]

。对马克思指责的焦点是对其“普

罗米修斯式”形象的批评

:“马克思的基本前提是普罗米修斯征服自然的模式。”“马克思对待世界的态

度总是保持着普罗米修斯式的进击

,以人类征服自然为自豪的特点。”“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式的‘人’

是这样一种存在物

,他不在自然家园中

,不把地球看作生态家族成员。他是不可征服的精神

,为了实现

自我

,他必须征服自然。……对这样一个存在物来说

,自然力量

,不管是自身未被掌握的内部自然

,还

是外部自然的威力

,都必须被征服。”[14]

国内的许多学者虽不同意马克思哲学是反生态的

,是造成生

态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

,但对寻求“绿色马克思”还是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

,大规模的环境和公害问

题是马克思之后的事情

,寻求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哲学思想是强人所难的。

更多的学者对这个问题持不同的观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即人改变自然同时又被自然所改

,是人的自然的确切本质。……因此

,在德国动物学家

E1海克尔于

1869年提出生态学(

Oekologie)

之前和远在当前‘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之前

,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理解了生态学的方法。”[15]

马克

思和恩格斯总是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

,批判生产力主义

,呼吁社会主义要把同自然的物质变换置于共

同控制之下

,不要置于盲目的力量和利益的统治之下

,不要为生产而生产

,要为人的创造潜能的全面

发展而生产。[16]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包含生态视点

,强调对象变革的实践唯物论与提倡环境保护的

生态理论有密切的联系。

1995年

9月巴黎召开“国际马克思大会”

,有的与会者认为

,马克思是第一个

生态学家

,因为马克思指出了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并认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通过劳

动建立的。“生态哲学是后现代哲学世界观。”[17]

但马克思的思想具备这样一个特点

,“它们产生于某

个特定的时代却并非专属这个时代

,相反

,它们具有跨时代的征候”[18]

。“马克思哲学和后现代主义都

是对资本主义尤其是异化状态的批判

,所以

,马克思哲学准确预见了‘后现代’的某些特征

,而后现代

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