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1.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a.功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印象。
b.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c.比喻的灵活用法:没有喻词的比喻;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d.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喻体必须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要区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运用比喻不一定拘泥于三种基本类型,要灵活多样使用(倒喻、互喻、博喻、曲喻等)。
2. 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a.基本类型:拟人和拟物。
b.运用比拟注意的问题:必须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和相近之点。
【以上两者有某些相似点,都是两事物相比。
比喻重在“喻”,一主一从;比拟重在“拟”,甲乙两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3. 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密切相关的名称去替代。
【借喻和借代有相似之处。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4. 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
又叫“顺拈”。
拈连要注意的问题:要贴切自然;要注意甲乙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
5. 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目的:深刻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感情态度,从而引起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6. 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7.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分音仿和义仿。
8.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本意。
也叫“倒反;反话”。
9. 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也叫“婉转”。
【婉曲注重在故意回避某种说法,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双关着重有意影射某人某事,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婉曲是闪烁其词,用委婉的方式暗示出来,表现为意在言外,需要人们从言语的外面去理解;双关把话都说完,同时关顾表里两层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辞格的综合运用(连用、兼用、套用)A.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前后配合,交错使用,互补互衬,珠联璧合,可以把思想内容表达的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鲜明有力。
B.恰当地运用兼格,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姿多彩,从多方面为文章的表达增添文采和力量。
排比兼顶真,加强表现形式;对偶兼对比、设问兼排比,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双管齐下、兼取并得。
C.套用时,几种辞格灵活组合,分层包容,形成一体,使大层次辞格得以借力发挥,使小层次辞格得以依托挂联,各得其所,互相配合,从而使整段文字的表达更加严密细致,更有文采、见活力,也更富有变化和表现力。
复习要点(上册)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形成过程:春秋时代(雅言)----汉代(通语)----明代(官话)----辛亥革命后(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普通话)-----“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1955召开现代汉语问题学术会议2.方言及其普通话的区别?答:普通话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是同源异流的。
普通话的形成及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取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而方言也日益向普通话靠拢。
我国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
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看,闽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等方言与普通话距离相对较小。
2.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答:a.气流是否受阻: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时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受。
b.紧张程度: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保持均衡。
c.气流强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d.响亮度: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颤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相反。
3. 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P29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双唇、送气、清、塞音m:双唇、浊、鼻音f:唇齿、清、擦音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s:舌尖前、清、擦音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n:舌尖中、浊、鼻音l:舌尖中、浊、边音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sh:舌尖后、清、擦音r:舌尖后、浊、擦音j: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q: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x:舌面前、清、擦音g: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h:舌面后、清、擦音3.韵母的结构:韵头(介音:i、u、ü)+韵腹+韵尾(i、u、n、ng)按韵母的开头元音的发音的口形分为:开、合、撮口呼、齐齿呼。
按韵母的内部结构分为:单元音10个,复元韵母13个,鼻韵母16个。
4.调值和调类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语音特点: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频率的高低;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
*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普通话的声调:阴(55调)、阳(高升或35调)、上降升调、凹调或214调)、去(全降调或51调)。
5.古今调类比较表P66【平分阴阳、入派四声】平上去入/阴阳上去6.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节由音素构成。
结构特点:a.一个音素≦一个音节≦四个音素;b.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c.音节可以没有辅音;d.汉语音都有声调和韵腹,可以没有辅音韵母、韵头和韵尾。
7.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答:a.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撮口呼韵母拼合。
双唇音拼合口呼限于u。
b.唇齿音、舌面后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等组声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
唇齿音拼合口呼限于u。
c.舌面前音同上述四组声母相反,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
d.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韵母拼合。
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e.“o”韵母只拼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而uo韵母却不能同双唇音或唇齿音声母相拼。
f.“ong”韵母没有零声母音节,“ueng”韵母只有零声母音节。
g.“-i”韵母只拼“z,c,s”三个声母,“-i”韵母只拼“zh,ch,sh,r“四个声母,并且都没有零声母音节。
h.“er“韵母不与辅音声母相拼,只有零声母音节。
8. 音节的拼写规则㈠隔音字母y、w的用法i.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改为y,如ia→ya(牙);如果i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i前面加上y,如i→yi(衣)。
ii.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u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u改成w,如ua→wa(蛙);如果u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把u改成w,如u→wu(乌)。
iii.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不论ü后面有没有别的元音,一律要在ü前面加y.㈡隔音符号的用法: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乱,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㈢省写:i.韵母iou,uei,uen前加辅音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如x-iōu→diū(丢)。
ii.ü跟n,l意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略写两点。
㈣标调法:声调符号一般要标在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即韵腹)上,如miào.在iu、ui这两个韵母中,声调符合规定标在后面的u或i上。
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如yī.轻声音节不标调。
㈤音节连写和大写。
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一般分写。
句子或诗行开头的字母要大写。
专有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
标题中的字母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
8.音变,并非历时的语音变化,而是共时的语流变化。
⑴变调: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有一定的变化,与单调时调值不同。
上声音节单念时调值是214,当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为35(如水果);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而定(如展览馆);如果连着念的上声不止三个,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来变调(如彼此友好);在非上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如北京)。
除此之外,还有“一”、“不”、“七”、“八”的变调。
⑵轻声:助词“的、得、地、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呢、啊、嘛”等,如算了吧;部分重叠词的后一音节读轻声,如娃娃、劝劝;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BAB的第二音节读轻声,如研究研究;构词后缀“子”、“头”、“们”等读轻声,如石头、木头;表示方位的词或语素读轻声,如马路上、火车上面;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等,如热起来、出去;有一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如伙计、喷嚏、清楚;下面词语里有着重号的音节一律读轻声,如黑不溜秋、啰里啰唆。
⑶儿化P989.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篆书(春秋战国)、隶书(秦、汉)、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东汉末)等辅助字体。
10.现行汉字的结构可以从结构单位、笔顺、造字法三方面研究。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笔画和部件。
【5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11.一般地说,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六书分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汉字标准化指定量、定形、定音、定序12. 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增加人们负担。
整理的三原则是从俗、从简、书写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