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章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解剖
第十章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解剖
(四)合成群体的方法 ❖等量种子混合法 ❖聚合杂交法 ❖ 一父多母或一母多父授粉法 ❖双列杂交法 ❖回交法
第四节 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选择个体做
❖从某一群体中选 亲本互交Fra bibliotek在群体中鉴 定个体
择理想的个体;
❖当选个体间互交,
促进基因和性状的
重组,形成新的群
培育群体
体; ❖开始新的轮回选
轮回选择示意图
选择S0株自交,收获S1种子 鉴定S1代,S1代自交,收获S2种子
鉴定S2代,收获优良S2代 另一半中选S1或S2代互交形成C1
5、半同胞轮回选择(HS)
❖第一季:根据育种目标从C0中选择优良单株100
(三)基础群体的要求
1、基础群体遗传基础丰富。基础群体类型要丰 富、性状差异要大。 2、基础群体优良基因多。基础群体有利基因 多、平均水平高,改良后的群体平均表现和优 良个体的表现水平更高,才能保证群体改良的 效果。 3、基础群体配合力较高。对于利用杂种优势 选育杂交种品种的作物,改良后的群体主要用 于选育自交系,而优良自交系的首要条件是配 合力高。
改进的混合选择:
基础群体中选株
1年
自
交
2年 穗行比较(半分法)
优良穗行预留种子 3年 混合繁殖,形成新
的改良群体
特点: ❖排除环境的影响, 效果好; ❖单、双性选择,后者的效 果是前者的2倍。 ❖适于简单遗传(加性基因) 的性状, 对多基因控制性状 (产量)改良效果不佳, 常伴 随其他农艺性状的不利变化。 ❖改良效果GCA>SCA。
(一)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
❖混合轮回选择法 ❖改良穗行选择法 ❖自交后代选择法 ❖半同胞轮回选择 ❖全同胞轮回选择
1、混合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是指在异花授粉作物中,根据单 株表现型所进行的周期性选择。
对母本进行选择, 天然授粉
选择果穗的混合群体, 形成新的群体
特点:时间短,费用低,简单易行。 不足:不易排除环境的影响和有效淘汰不良 基因型,容易误选,致使改良效率不高和效 果不佳。
二、群体改良的原理--选择与重组是群体改良的动力。
❖从育种角度来看,选择和基因重组是群体基 因和基因型频率改变主要动力和因素。 ❖利用群体进化的法则 ,通过异源种质的合 成,自由交配、鉴定选择等手段,促进基因重 组,不断打破优良基因与不良基因的连锁,提 高群体优良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提高育种 效率和育种水平。
①基础群体 按表型选择优株自交200株以上,自交穗单穗脱粒保存
②半分法将S1种子按 穗行种植(设重复)
乳熟期预选,成熟时定选10%左右的最优S1家系。入 选优良S1家系的预留种子各取等量均匀混合 ③隔离区播种 自由授粉,促进基因重组,完成第一轮回的改良
以后各轮次的改良 同上
4、S2代轮回选择
基础群体C0
择周期,周而复始。 基础群体C0 周期I群体C1
周期II群体C2
一、轮回选择的意义和作用
1、轮回选择的含义:
❖通过循环式多次交替进行选择和杂交改进作 物群体遗传结构,以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频率 的育种方法。
❖改良的群体可直接用于生产,也可从中选出具有 更多有利基因的品种、自交系或综合种。 ❖成功的轮回选择应该达到这样的要求:使原群体得 到改良,其平均表现和最优良个体的表现都应该超过 原始群体,而改良群体的遗传变异没有减低。
2、轮回选择的作用
❖提高群体内数量性状有利基因频率; ❖打破不利的基因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 的机会,使有益基因聚合 ; ❖使群体不断得到改良并保持较高的遗传变 异水平,增强适应性,以供进一步选择之用; ❖作为育种工作的战略思想,把短期的和中 期、长期的育种目标结合起来。
二、轮回选择的方法
❖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 ❖群体间的轮回选择
按穗行法种植, 不种植父本 , 播种期应比隔 离区早
按穗行法种植, 不种植父本, 播种期应比隔 离区早
3个试验地 均重复1次, 在穗行间设 原始群体对 照
乳熟期预选,成熟后结 合异地鉴定结果,选20 %的最优穗行,并从中 选择5个最优株(穗)留 种。入选穗行仍按单穗 脱粒,按上述方法种植
3、S1自交后代选择
第二节 群体改良的原理
一、Hardy-Weinberg定律
❖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它因素 干扰时,则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保持恒定, 各世代不 变。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 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 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 1,种群大;2, 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没有突变发生;4,没 有新基因加入;5,没有自然选择。
第三节 基础群体的建立
一、基础群体的选择 二、基础群体的合成
一、基础群体的选择
1、开放授粉品种 :包括地方品种和外来种。 2、复合品种:利用多个各具有特点的优良品 系采用复合杂交的方法有计划组配成的杂交种。 3、综合品种:按一定的育种目标,选用一组 优良自交系采用人工控制授粉和在隔离区多代 随机授粉组成的遗传平衡群体。
第十章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意义
一、群体改良概念 ❖对变异群体进行周期性选择和重组来逐 渐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以 改进群体综合表现的育种方法。 ❖最早在异花受粉作物玉米; 后来利用特 殊的异交工具在常异花授粉、自花授粉作 物应用。
二、群体改良的意义
❖创造新的种质资源 ❖选育优良的综合品种 ❖改良外来种质的适应性
2、改良穗行选择法
①改良的基础群体
按表型选择250个优株(穗),将其种 子一分为三,分别播种在3个生态条件 不同的地点
②隔离区内按穗行法种植 (种4个穗行母本,全部去 雄;1行父本,由入选的250 个优穗各取等量种子混合而 成 ,去掉劣株雄穗
特点:鉴定、选择、重 组和控制授粉有机结合, 需时短,见效快
二、基础群体的合成
(一)基础群体合成的材料 优良品种 育种中间材料 地方品种 外来品种 野生种质
(二)基础材料的选择 1、基础材料自身性状必须优良,且还应具有 较大的遗传变异;这样才有利于新种质群体中 优良基因的积累。 2、基础材料应当广泛一些,即类型和性状的 多样性要大,以利于新的种质群体中形成丰富 的遗传变异。 3、基础材料要求亲缘关系要远一些,以进一 步增加新种质群体的遗传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