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六年级学生数感水平调查问卷 1、你喜欢数学吗?( ) A、非常喜欢 B、喜欢 C、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D、讨厌 E、非常讨厌

如果用 5、4、3、2、1 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讨厌之间的程度, 你选( 5 4 3 2 1) 。 ( )

2、一个12岁女孩的身高是1.5米,你认为当她20岁时,身高是( )。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A、1.55米 B、1.8米 C、1.68米 D、无法确定

3、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数或数码来表示?看谁写得多。

4、某校为每个学生编号, 规定末尾用 1 表 示 男 生 , 用 2 表示 女 生,201213321 表示“2012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 32 号同学, 该同学是男生”。那么,201432012 表示该学生是( ) 年入学, 在( ) 年级( ) 班, 学号是( ) , 这是一名( ) 生。

5、1/4与 2/4之间有多少不同的分数?( ) A、没有 B、一些 C、很多 D、不清楚 6、下列选项中,( )更接近1.13。 A、1.013 B、1.10 C、1.103 D、1.113 7、对于 50、98、38、10、51 这些数, 请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说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比一比, 看谁写得多。

8、下面那个数更接近903×0.71的乘积。( ) A、4000 B、620 C、650 D、不清楚 9、从你出生到今天为止,你大约生活了多少天?( ) A、400 B、4000 C、40000 D、天数太多,无法计算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 教室的门高2( ),数学书本的厚度约是( ),小亮的身高是148( )。

11、从下列表达式中选出结果最大的一个。( ) A、156÷0.8 B、156+0.8 C、156×0.8 D、不计算,无法回答。 12、某小学随机抽选了三位学生,他们的体重分别是50千克,30千克,43千克。那么这个学校老师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

A、41千克 B、51千克 C、38千克 D、信息不足,无法判断 13、一个学校大约有1100个学生,所有学生中午都在学校吃饭。如果每次都用一次性筷子,3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20年的大树。那么这所学校一年要砍伐多少棵这样的大树?( )

A、1000 B、100 C、10000 D、无法计算 六年级学生数感水平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问卷对象: 小学六年级40名学生。六年级学生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学习,其数感水平处于小学阶段最高水平。本次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有效试卷40份。 二、测试题目分析: 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2011版)及数感教育相关文献基础上,我们将测试题目的范围和内容确定为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合适数表示具体问题;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多种关系;能恰当地运用基准量(尺度)去解决问题;理解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对数的影响;能灵活运用恰当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和解释。针对这五项问题共设计13项问题,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其数感水平。 三、问卷结果分析: (一)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合适数表示具体问题 数感的第一个组成要素是: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合适数表示具体问题。在本次设计测试题为:第1、2、3、4题。 1、你喜欢数学吗? A、非常喜欢 B、喜欢 C、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D、讨厌 E、非常讨厌 如果用 5、4、3、2、1 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讨厌之间的程度, 你选( 5 4 3 2 1) 。 本题涉及两个小问题,第一问涉及学生数学情感。第二问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数字意义理解,只要学生所选数字与说明之间有因果联系,视为通过。(如因为我觉得数学很有趣,学生选5表示很喜欢,说明选项与阐述理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视为通过。选1不喜欢,则说明学生很可能没有正确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结果统计:对于数学喜欢程度在喜欢以上的有32名,占总人数的80%。 错误原因归类为: 原因1:这其中可能有部分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前后选择不一致。 原因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1总是代表第1,也就是最喜欢,2表示第2个喜欢……,依次类推,他们并没有把数字与题目所指的含义联系起来,而是凭经验在作题,导致答题错误。 2、一个12岁女孩的身高是1.5米,你认为当她20岁时,身高是( )。 A、1.55米 B、1.8米 C、1.68米 D、无法确定 结果分析:这一题选择C或D都是比较合理答案。共有35名学生选择是这两个选项一个。约占总人数的87.5%。其中给出合理解释的学生为21名,约占总人数的52.5%。 选择正确解题思路归结为: 解释1:女孩子身高1.55米太矮了,1.8米太高了。所以选C。 解释2:因为身高不一定一直长,所以无法确定能长多高。 解释3:12岁的身高并不能代表什么,具体身高与基因、与后来吃的营养有关系。 多数学生能选出答案但缺少合理解释: 错误1:别人的身高我不知道,所以选D。 错误2: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答案。 通过学生答案,可以说明学生对于身高这一生活问题,已经建立一定生活经验。身高的发展有一定阶段性,同时要受到遗传和后天生活条件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我们数学教育,过于注重知识训练和灌输。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去解决生活问题。 3、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数或数码来表示?看谁写得多。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利用数字表达生活中具体事物。 结果统计:写出5个以上数字或数码表示事情学生为13人。约占总人数的32.5%。主要表述事情为:物品的长宽高;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各种证件物品号;时间、鞋子尺码、价格、重量、度量单位等等。 4、某校为每个学生编号, 规定末尾用 1 表 示 男 生 , 用 2 表示 女 生,201213321 表示“2012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 32 号同学, 该同学是男生”。那么,201432012 表示该学生是( ) 年入学, 在( ) 年级( ) 班, 学号是( ) , 这是一名( ) 生。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具体情境交流和表达信息。 结果统计:能正确填出上述信息学生为33人,约占总人数的82.5%。 错误原因分析:原因1:读题不清楚,没能有效收集题目信息。所有不填或乱填。 原因2:对于学号理解不清,所以填不知道。 (二)、数与数之间的多样关系 数感的第二组成要素是:数与数之间的多样关系。本次问卷中主要涉及题目是:第5、6题。 5、1/4与 2/4之间有多少不同的分数? A、没有 B、一些 C、很多 D、不清楚 结果分析:选择C的有31人,约占总人数的77.5%。其中填写合理理由有31人,约占总人数的52.5%。 正确的解题方法归结如下: 方法1:1/4 与 2/4可以通分,分母可以无限扩大,所有有无数个。 方法2: 1/4与2/4 可以化成小数为0.25与0.5,两个小数间有无数个数。 错误原因归结为如下: 原因1:选择A,认为两个数间没有数。 原因2:部分学生对于通分与约分理解或表达不对,解释为通过约分,所以有无数个或选择为不清楚。 6、下列选项中,( )更接近1.13。 A、1.013 B、1.10 C、1.103 D、1.113 结果分析:本题选择D的有17人,约占总人数的42.5%。全部都是用计算的方法得到结果。 错误主要集中在选项B上,有18个。占总数的45%。通过解题依据和访谈了解。多数此类学生均是统计简单口算。就估选B。并没有全部计算。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灌输一种思想“两个数相差最小,两个数就越接近”。所以所有学生均选择用计算方法辨别此题。实际上此题可以用数轴表示数,更有利于学生观察那两个数更接近。 7、对于 50、98、38、10、51 这些数, 请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说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比一比, 看谁写得多。 结果统计:5个数之间的两两比较,写对全部20组数的比较有12人,占总人数的30%;写出10组以上有9人,占总人数的总体22.5%。写对5个以上有10人,占总人数的25%。 对于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说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则还有少部分学生感到不会做。有学生尚不能准确理解“多一些与少一些”、“多得多与少得多”之间的区别,从而导致大小关系描述中的错误。有5名学生,未完成此题。通过测试后的访谈,均是因为感觉太简单懒得做,所以就没写。 (三)能恰当地运用基准量(尺度)去解决问题 数感的第三组成要素是:能恰当地运用基准量(尺度)去解决问题。本次测试中,主要测试题目是第8、9、10题。 8、下面那个数更接近903×0.71的乘积。 A、4000 B、620 C、650 D、不清楚 结果统计:此题选C的有27人。占总人数的67.5%。有3名学生是统计估算推测出结果接近650.但未在理由中清晰表述估算过程。其余学生均是通过计算得出结果641.13而确定答案。 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归结为: 方法1:把这题看做为900×0.7=630.两个数都比原来小了。所以结果大于630.所以更接近于650. 方法2:可以把此题看做是900×0.71=639.所以结果更接近于650. 错误解题思路归结为: 错误1:把此题看做为900×0.7=630.630更接近620. 错误2:未能真正思考,认为无法估计。 错误3:列式计算出现错误。所以选择其他选项。 9、从你出生到今天为止,你大约生活了多少天? A、400 B、4000 C、40000 D、天数太多,无法计算 结果统计:本题选B的学生有23人,占总人数的57.5%。其中能利用估算方法推算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10%。多数学生是利用计算算出基本天数。 选择正确解题思路归结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