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课教学设计
程
底盘构造与维修
讲授课题
驱动桥
课时
1
授课班级
2011汽修班
教材内容分析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教材,本节课是传动系的最后一个总成,它在整个传动系的学习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我们职高的学生智商较高,情商较低;个性强,但与人协作弱;动手能力强,
教具
电脑、投影、驱动桥模拟零部件、变速器实物、四驱车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提问: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到驱动车轮转动方向是否发生了改变?
怎么变的?
观察并得出答案
让学生学会观
察并得出结论。
认识新知
汽车直线行驶、转弯行驶车轮驱动桥起到的作用。.从而得出驱动桥的组成
谈论、观察、分析
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旧知识
直齿轮动力的传递分析
学生思考
温故而知新
探索新知
锥齿轮的传递特点
学生归纳总结
让学生能用未知知识认识已经知识的能力。
设置疑问
“车轮与地面接触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通过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辅助学生对完成对新知的认识。
小组竞赛
学生竞赛组装差速器
使得学生对难以理解的差速器的组成有个深刻的认识。
但不善于思考;自尊心强,约束能力弱;有热心,但缺乏耐心。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驱动桥的组成、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准
确的掌握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认识未知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让学生体会
发现新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减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差速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教法
课堂教学时在教室引导下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作用是引和导。本节课我采用“问题引入→理论推测→实验探究→分析归纳”的综合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模拟演示现象和规律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模型。
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头脑活跃利用起来,增强学习效果。
学习新知
观看视频、得出新知
让学生归纳总结
去难求易
板书设计
一驱动桥组成
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桥壳
二主减速器的组成
三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直线行驶
转弯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