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狭水道及运河航行

第三章 狭水道及运河航行

2.水深和水流
除某些深水港外,大多数港口航道水深都有局限。江河入海口处 的航道,往往由于水中从上游挟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水面变宽而流 速变慢的地区沉积下来,形成浅滩。这种浅滩的位置,随季节和江 河水势的差异而多变迁,因此航道水深经常改变,必须掌握最新的 水深资料。
由于航道狭窄,无论是两端均为较宽阔的水域,还是江河入海口 的狭窄航道,受潮流影响均较显著。
拦江沙浅滩往往随季节和时间有所变化,应查阅最新资料。受 风向的影响,有时潮水也会提前或推迟到达浅滩。大船通过浅滩前, 可向有关部门查询当时的实际潮高和水深,以资核对。
(5)尽可能避免在浅水区会遇和追越 浅水区舵效较差,相距较近还会出现船吸现象,可提前通过
VHF相互协调,使其中一船先过,另一船在浅滩外航道上慢车等候。 万一两船在浅水区会遇,应各自靠航道右侧行驶,采用减速和变速 对驶通过,应尽可能避免在浅水区追越。
航速增加到10kn,则相应的船体下沉将达到近2m;如该船航行在 类似的非封闭式的疏浚水道,其周围水深为6m,则其相应的下沉 量分别降至0.4m和1m。
(6)半波高
波浪有波峰和波谷,当船舶处于波谷时,相当于水深变浅,通常 减小半个波高。过浅滩遇有波浪时,有必要考虑半波高,以免蹲底。
(7)保留水深
保留水深应视该浅滩处潮高预报误差、海图水深测量误差和底质 确定。中版《潮汐表》预报潮高误差范围为20~30cm。一般规定 水深浅于31 m时,水深注至保留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深 于31m的水深,注至整米,小数舍去。沙底、泥底或泥沙底与石底、 岩石底等地质的保留水深也有所不同。确定保留水深时,要注意留 有充分余地,通常可取0.1~0.5m的保留水深。
(2)候潮 过浅滩往往需要候潮。过浅滩的最佳时机通常选择在当地高潮
前1h,此时水面已上涨到了一定的高度,有利于船舶安全通过浅滩。 另外,船舶一旦搁浅,因尚未达到高潮,潮水还在上涨,船舶有可 能自行脱浅。
(3)控制航速
浅水中的船体下沉和纵倾变化,较之深水更为剧烈,对船舶操 纵影响较大,甚至产生擦碰海底的事故。船舶通过仅有少量富余水 深的浅滩时,必须控制好航速。必要时用拖轮协助,停车淌航。 (4)掌握最新资料
三、导航方法
1.浮标导航 浮标导航方法,实际上就是逐个通过浮标的航行方法,因此,
要查阅有关航路指南和港章,熟悉浮标制度。航行前,应预画好
直而短的狭水道,潮流流向是沿水道轴线的方向。但在弯度大的 水道,主流线往往与水道横交。航行中流压差角较大,必须心中有 数,加以修正,否则船舶会很明显地被压向下流方向。除潮流外, 有些地方潮差也给航行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我国杭州湾地区,最 大潮差竟达8m,船舶必须根据本船吃水,结合潮时潮高掌握通航 时间。
二、过浅滩航行方法和注意事项
1.最小安全水深的确定
最小安全水深=吃水(出发港)-油水消耗减少吃水+咸淡水差 + (1)出发港吃水横倾增加吃水+船体下沉+半波高+保留水深
通常,在受载时就应根据航行时间、油水消耗量、潮汐预报情况 等预算船舶在出发港的最大吃水,合理受载,以期在通过浅滩时, 既可达到首尾吃水适当,又有足够的保留水深,争取尽早安全通过。
(4)横倾增加吃水 船舶在水深有限的狭水道中航行时,要考虑横倾会增加吃水的因
素。如图所示,吃水增加量可按下式近似算出:
T B B
257.3 120
式中:△T——横倾增加吃水(m); B——船宽(m)。 使用时,可列成下表备查。
(5烈。船首上浮的时
机较早,而且,越是水浅,达到最大首倾和开始变为尾倾所需船速 越低。在商船速度范围内,浅水中低速时就出现船体下沉,船速越 快或是肥胖型的船,船体下沉及吃水差的变化程度就越大。据计算, 一艘船宽27m、吃水为11m的油船,航行在宽90m、水深为13m 的封闭式航道内,当以7kn航速航行时,其船体下沉量约为0。5m,
2.过浅滩注意事项
(1)调整吃水 船舶到达浅滩以前,应及时调整船舶吃水,使其到达浅滩时刚
好为平吃水,且无横倾。如当地水深允许,可将船调整至适当尾倾, 以改善船舶操纵性能。值得注意的是,船舶由咸水水域进入淡水或 半淡水水域,平均吃水增加,船舶浮心后移,导致吃水差增加。为 此,要保证船舶在淡水或半淡水时为平吃水,则在咸水时应有适当 的尾倾。例如,一艘长190m、宽30.5m、满载排水量5.53万吨的 远洋货船,由标准海水水域进入标准淡水水域时,其吃水差将增加 约0. 12 m。
第三章 狭水道航行
狭水道:港口、海峡、江河、岛礁区等。
第一节 狭水道航行
一、狭水道航行的特点
1.航道
由于受岸形限制,又有浅滩、礁石等航海危险物,航道往往狭窄 而弯曲,没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例如,我国新港进口主航道是人工疏浚的,宽度受限;长江南水 道浅滩较多;黄浦江陆家嘴转向角大于110°等,这使船舶航行和操 纵都非常复杂。
d ( ) 100TPC 1 0
式中:δd——不同水密度的水域中平均吃水改变量(m); △——进入新水域前的排水量(t); TPC—该排水量下标准海水密度时每厘米吃水吨数(t/cm); ρ——标准海水密度(ρ =1.025 g/cm3); ρ 1——新水域的水密度; ρ 0——原水域的水密度。
(2)油水消耗减少吃水
根据本船每天油水消耗量、每厘米吃水吨和航行天数,可按下式 计算油水消耗减少吃水的厘米数:
油水消耗减少吃水(cm)
每天油水消耗量 航行天数 每厘米吃水吨数
(3)咸淡水差
船舶从一种密度的水域驶入另一种密度的水域,由于水密度的变 化,其吃水将随之发生改变,其平均吃水的改变量δd为:
3.通航船舶
狭水道,特别是比较重要的狭水道,一般都是来往船只密集地 区,有些地区大型渔船和其他类型船舶也较多。除应严格按规定航 线航行外,必须认真注意嘹望,防止碰撞。在有超大型船通过的狭 水道,要注意大船预告。
例如,马六甲海峡在大型深吃水油船通过之前,即发出预告,以 便及时掌握大船动态,注意避让,否则,由于大船行动迟缓,又不 能偏离深水航道,容易造成紧迫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