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防护知识ppt课件

放射防护知识ppt课件


●胎儿发育早期,小剂量(0.05—0.1Gy) 照射,可引起器官异常
●ICRP 84号报告建议:
*怀孕妇女的医疗照射应正当性判断,并以最优化条件拟定减少 胎儿照射的程序; *怀孕的工作人员在妊娠中胎儿剂量<1mGy时,可在辐射环境 工 作; *胎儿剂量<100 mGy时终止妊娠是不合乎正当理由的。 ●建议:
二、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
◆X线机房防护性能要求:
1.门灯联锁
2.电离辐射标志
3.有候诊者防护设施
4.有受检者防护设施 5.良好通风 6.门窗外散射线、漏射线水平:< 0.5μ Gy/h
◆受检者防护 ●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受检者因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不得接受不必要 的重复照射; ●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 婴幼儿及少年儿 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 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 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 部射影像检查。
三、非密封放射源的防护
◆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途径
●经口,消化道的摄入
●经呼吸道的吸入
●经皮肤,伤口的进入
◆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
●基本防护用品: 工作服,帽子,靴鞋,手套,口罩,防护眼镜。 ●遵守规章制度,严禁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吸烟,饮 水,进食,化妆等。
●安全操作:
■必须在通风柜或操作箱操作; ■在铺有瓷砖,塑料,不锈钢 ,橡皮等材料 的工作台面或搪瓷盘内进行; ■使用移液器具,严禁用嘴操作; ■使用适当屏蔽及远程操作器材; ■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的区分; ■事故后及时除污和报告。
◆受检者防护 ●减少受检者剂量的一般途径 :
1.提高记录和显示系统的灵敏度; 2.尽量减小照射野; 3.提高X射线的透过率; 4.减少透视时间 ; 脉冲透视、图像存贮、计时警告 5.进行必要的屏蔽 ; 性腺/乳腺、红骨髓、眼晶体 6.选用最佳体位; 7.选购低剂量设备; 8.实施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计划。
◆慢性放射病 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低剂量率,超剂量限值电
离辐射作用,所引起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以
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 疾病) 电离辐射: X、、n 外照射;α 、β 内照射 累积剂量:1.5 Sv
◆胚胎效应
胚胎发育过程中直接受到射线照射,常称之为宫内 照射。(确定性效应)
组织器官 皮肤 效 应 单次照射剂量阈值(Gy) 5—8 3—5 7 2—3 2 7.5 5 0.15 3.5 2.5—6
红斑(X、γ线) 暂时性脱毛 永久性脱毛 受照者50%死亡 晶体混浊(X线) 白内障(100%) 白内障(X 线, 随访35年) 暂时性不育 永久性不育 不育
造血系统 眼睛
睾丸
卵巢
电离辐射:X、、n 外照射 剂量:2Gy 以上
◆放射性皮肤损伤 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多次大剂量外照射所 引起的急性放射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 电离辐射: X、 及β 外照射 剂量: 3Gy 以上
主要症状:脱毛、红斑、水疱、溃疡
第二部分 电离辐射防护
一、外照射防护三原则
• 时间防护—>接触源越短越好 • 距离防护—>离源越远越好 • 屏蔽防护—>源与人之间加物质越厚越好
*高度敏感组织: 淋巴>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胚胎 *中度敏感组织: 感觉器官>皮肤>唾液腺>肾>肝 *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内分泌腺>心脏 *不敏感组织:肌肉、软骨、骨、结缔组织
四、常见的几种效应 ◆急性放射病—机体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多次受到 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 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损伤。 电离辐射:X、、n 外照射 大剂量: 1Gy 以上
胚胎受到>0.1Gy的照射,可实行人工流产,以免生出畸形胎儿。
◆内照射放射损伤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形成的照射为内照射。由体内放 射性核素引起的损伤称为内照射放射损伤。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伤口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 全身均匀型分布、 亲骨型分布 亲肾型分布、 亲肝型分布
其它分布
பைடு நூலகம்
● 32P 吸收入血后,可迅速进入不同组织器官,主要选则
定位于骨组织内,其次为肝、脾、肾、 肺、心脏和 肌肉,其他部位则很少。据推算, 32P对人的致死量
为3.7×108 Bq/kg体重 (10mCi/ kg) 。
若60 kg体重的人,其总活度约为600mCi。
◆放射性白内障
电离辐射外照射引起眼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第三部分 我国放射防护管理基本制度
◆许可制度
《辐射安全许可证》——环保部门办理
《放射诊疗许可证》——卫生部门办理
◆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
位在论证阶段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 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防护设施经卫生行 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评价报告由取得 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承担。 ●对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 时验收投产。(“三同时”原则)
三、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与射线有关的因素 ●射线种类和照射方式:( 、、、X、n 等;内照
射、外照射 )
●照射剂量和剂量率 ●分次照射和间隔时间 ●照射部位和面积
●腹部>盆腔>头颈>胸>四肢
◆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放射敏感性
●动物种系间的差异 ●个体间的差异
●不同组织、细胞间的差异
放射防护知识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第二部分 电离辐射防护 • 第三部分 我国放射防护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部分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一、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
◆天然辐射(天然本底) ●宇宙射线(中子、质子、电子、光子等)
●天然放射性核素(铀系、钍系、锕系、40K、
87Rb、 3H、14C
等)
◆人工辐射 ●医疗照射 ●核能生产
●核爆炸
二、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和特点

对象
躯体效应—受照着本身的反应
遗传效应—受照着后代的反应
◆时间
近期效应—60天内出现 远期效应—大于60天出现
◆性质
随机效应—发生率与剂量有关,无剂量阈值
确定性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有剂量阈值
辐射所致各组织器官确定效应的剂量阈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