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最新)
发展心理学婴儿心理的发展(最新)
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 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 他们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
当婴儿的年龄稍大,能爬的时候,他们在接近深侧时, 心率加快,表现出恐惧。
这两种情况均说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精品 PPT 可修改
17
二、记忆的发展 0—3(月):以条件反射为主,时间逐渐延长 3—6(月):长时记忆能力发展 6—12(月):出现认生现象,模仿动作 12—— :延迟模仿
精品 PPT 可修改
7
精品 PPT 可修改
8
精品 PPT 可修改
9
精品 PPT 可修改
10
动作发展的训练
格塞尔提出“成熟—学习”理论。
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和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
但是什么成熟程度最好呢?
实验表明:无论成熟早期,中期,晚期对
小儿进行训练都会成功,但是,成熟早期是学
精品 PPT 可修改
2
第一节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4点)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动 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动 作,心理就无从发展。
(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 内容和水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 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
这一情况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的。 他用自己当实验品,客串了几只鸭子的“母亲”, 即使在游泳时,小鸭们也不愿离开自己的“洛伦 兹妈妈”。科学家们认为,可能人类的许多行为 和能力也存在类似的“关键期”
精品 PPT 可修改
13
第二节 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传统方法是把新生儿当作是消 极被动的生物个体,后来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 促进了婴儿感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其中习惯化范式包 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优先注视又称刺激偏爱程序,是 以优先注视和注视时间为指标的.
16
视崖实验装置大致是这样的:实验装置的主体是一个上 面盖着一块厚玻璃的实验平台,在一侧玻璃下面直接铺 着格子图案的质料,给人以很表浅的感觉,而另一侧的 质料是铺在平台的底面,距离上面的玻璃有几英尺的距 离,给人以很深的感觉。在测查的时候,实验者通常是 观察婴儿在深、浅两侧的反应。
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 深侧的倾向(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 崖)。
精品 PPT 可修改
5
精品 PPT 可修改
6
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 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开始 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 通常在5、6月间出现。
(二)独立行走
意义 :活动具有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 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味觉: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以面部表情和身 体活动来表现对味道的反应。 嗅觉:习惯化和适应 肤觉:温觉反应和痛觉反应
精品 PPT 可修改
15
(五)空间知觉的 发展
形状知觉:3个月的
婴儿可以分析简单形 状
深度知觉:
吉普森等的视崖实验证 明:
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先上下,再前后。
精品 PPT 可修改
习和训练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效果最好;成熟
中期学习效果虽不如早期,但比晚期学习效果
好;成熟晚期效果较差。
精品 PPT 可修改
11
关键期问题
印刻的启示:洛伦兹(Lorenz)与他的“鸭宝宝”
精品 PPT 可修改
12
小鸭出生后第13-16小时是认识自己母亲的关 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只要是能动的物体在它们 眼前出现,就会被当作自己的母亲。如果错过这 一阶段,小鸭就很难建立起对母亲的认识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认为,语言源于认知,而认知起源于主 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语言源于主客体相 互作用。
4
二、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早期抓握是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
2、从不随意到随意
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
干,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
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
(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
第五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0-3岁)
精品 PPT 可修改
1
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
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 展。
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 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精品 PPT 可修改
18
三、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 性、缺乏对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 隘性、形象性。主要特点:思维19
四、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斯金纳 班杜拉 布鲁纳。 (1)强化说—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
(二)视觉的发展:眼睛觉察和辨认刺激需要一定的视 觉技能, 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 光的察觉、视敏度
精品 PPT 可修改
14
(三)听觉的发展
是婴儿从外部获取信息,认识和适应环境的 重要手段,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 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 (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化解释语言的获得. (2)社会学习说—儿童通过模仿学习成人的言
语
精品 PPT 可修改
20
2、先天成熟理论(自然成熟说):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创始人.儿童言语的 发展决定于个体的成熟和发声系统的完善.
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理论:语法是通过语言 获得装置获得的,语言获得过程是由普遍语法向 个别语法转变的过程.
精品 PPT 可修改
3
(三)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认知
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行走,使儿童的活动范围 变大,使他的认识能力增强。 (四)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 展。从原来的依赖,逐渐转向主动。
精品 PPT 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