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验原材料
⑴、水泥:海鑫P·S·A 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细度(80µm筛筛余)(%)4.0 标准稠度用水量(%)25.2
凝结时间初凝(min)3h35min 终凝(min)5h20min
安定性合格
水泥胶砂流动度(mm)180
抗折强度(MPa)
3d 4.6
28d 7.0
抗压强度(MPa)
3d 19.6
28d 51.2
⑵、粉煤灰:永济电厂Ⅱ级粉煤灰。
细度(45µm筛筛余)(%)活性指数(%)需水量比(%)三氧化硫(%)烧失量(%)
12.0 82 97 2.20 7.35
⑶、矿粉:闻喜彤阳S95级矿渣粉。
比表面积
(m2/Kg)
活性指数(%)需水量比(%)三氧化硫(%)氯离子(%)烧失量(%)
409 101 96 0.4 0.017 0.8
⑷、外加剂:复合。
配方见下:
萘系高效减水剂母液(液体,含固量:47%):660Kg;葡萄糖酸钠:45Kg;保塑剂:20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Kg;水:280Kg。
⑸、砂:裴社砂,Ⅱ区中砂,颗粒级配基本符合规定。
⑹、碎石:岭西东碎石,5mm-31.5mm连续级配。
2、试验及试验结果
⑴、混凝土试验用配合比为:
编号水泥(Kg)
粉煤灰(Kg) 矿粉(Kg) 砂(Kg) 石(Kg) 水(Kg)
外加剂(Kg)
掺量(%)
01 320 60 60 900 817 186
5.3
1.2
02 320 60 60 900 817 186
6.2
1.4
03 320 60 60 900 817 185
7.0
1.6
04 320 60 60 900 817 184
7.9
1.8
05 320 60 60 900 817 184
8.8
2.0
06 320 60 60 900 817 183
9.7
2.2
07 320 60 60 900 817 183
10.6
2.4
08 320 60 60 900 817 182
11.4
2.6
09 320 60 60 900 817 181
12.3
2.8
⑵、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及坍落扩展度为:
编号和易性坍落度及坍落扩展度
(mm)40min后坍落度及坍落扩
展度(mm)
终凝时间
(h)
01 和易性一般180/350 150/300 18
02 和易性一般190/380 160/300 24
03 和易性一般200/480 170/320 30
04 和易性良好200/550 200/440 38
05 和易性良好200/580 200/480 48
06 和易性一般210/600 210/550 72
07 和易性一般220/600 220/580 120
220/600 230/600 168
08 和易性差、砂率偏低、离析、
泌水
220/600 230/600 240
09
和易性差、砂率偏低、离析、
泌水、沉淀、扒底
⑶、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强度损失为:
编号28天抗压强度(MPa) 28天强度损失(%)56天抗压强度(MPa) 56天强度损失(%)
01 49.9 0 57.8 0
02 49.5 0.8 57.5 0.5
03 46.2 7.4 55.1 4.7
04 44.9 10.0 52.2 9.7
05 43.5 12.8 51.7 10.6
06 40.6 18.6 48.2 16.6
07 37.9 24.0 46.0 20.4
08 36.4 27.1 44.8 22.5
09 34.7 30.5 42.1 27.2
3、试验结论
通过试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外加剂(主要是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亦相应延长,这是当外加剂(主要是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掺量达到一定量后造成了混凝土出现缓凝或超时缓凝现象。
同时,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和56天抗压强度均相应降低。
若以上述试验中18h终凝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为标准,则3天(72小时)终凝的混凝土,其28天抗压强度损失达到18.6%,56天抗压强度损失达到16.6%。
而10天(240小时)终凝的混凝土,其28天抗压强度损失达到30.5%,56天抗压强度损失达到27.2%。
4、几点补充
⑴、在试验中,我们发现,凝结时间长的混凝土试件标养28天破坏后,里面尚有部分没有完全水化,“酥”,无强度。
经标养56天破坏后,已基本上完全水化。
另外,应该再观察混凝土的90天甚至更长龄期时的强度。
⑵、从上面的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用外加剂对该批水泥是不适应的。
主要表现为减水成分偏少,而缓凝成分偏多。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达到良好的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我们往往会采取增加外加剂掺量的办法来加以解决;但是,因为一般的外加剂均是复合而成的,都多多少少含有一定的缓凝成分,这时,便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即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问题解决了,而混凝土缓凝和超时缓凝问题却出现了。
对此,应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调整其配方。
例如:以上试验用外加剂的配方应调整为:萘系高效减水剂母液(液体,含固量:47%):660Kg;葡萄糖酸钠:15Kg;保塑剂:10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Kg;水:280Kg。
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拌和物达到良好的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的前提下,外加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宜控制在12-14小时。
对外加剂生产厂家来说,应奉行“减水稍高,缓凝稍低”的原则,以防止水泥等原材料或气温等突变而造成混凝土缓凝和超时缓凝问题。
⑶、有些水泥质量指标波动较大。
例如,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含碱量,铝酸三钙、硅酸三钙等矿物组分的含量,新鲜程度,以及掺合料的品种、质量等级等等。
①、据有关资料介绍,当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高于8%时,外加剂的适应性差,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尤其初始坍落度小而损失大,原因是铝酸三钙水化速度最快,对外加剂的吸附速度也最快,外加剂的分散效果也最差,即较少的缓凝成分控制不了铝酸三钙的急速水化,需较多的缓凝成分以适应之。
而当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低于4%时,若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不作调整,将会造成混凝土缓凝和超时缓凝,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这是因为较少的铝酸三钙含量对外加剂的吸附量也较少,当达到其饱和状态时,多余的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便包裹住铝酸三钙,使其长时间不能水化,从而造成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
②、水泥的新鲜程度。
水泥温度越高,外加剂对其流化效果越差,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越大。
而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其干燥度较低、正电性较小、适应性较好。
例如:同一批外加剂,同一批水泥,其初始水泥净浆流动度为160mm,40min后为0;而水泥陈化15天后,其初始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240mm,40min后仍有200mm。
总之,外加剂生产厂家应按照“外加剂适应水泥”的宗旨,根据水泥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调整配方,努力以适宜配方和掺量去适应水泥。
⑷、粉煤灰、矿粉、砂、石等原材料的变化,以及混凝土生产时的投料顺序,搅拌时间的长短,施工现场的加水与否等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一些等外品粉煤灰的掺加(或者是以水泥混合材料的形式),会大幅增加混凝土的需水量。
砂、石等含泥量的增大,也会大幅增加混凝土的需水量。
在用水量不变的情况,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会变小。
为保证施工所需的坍落度,同时亦为了保证混凝土水灰比的不变,我们往往会采取增加外加剂掺量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这无形之中也会增加混凝土中的缓凝成分,也可能会使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缓凝和超时缓凝问题。
混凝土生产时水泥投料的滞后,会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此混凝土坍落度良好,但坍落扩展度差。
)
施工现场的加水,会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⑸、环境温度变化。
高温时,缓凝效果降低;而低温时,缓凝效果增强。
总之,在外加剂(缓凝成分)的掺量问题上,我们应该慎之又慎,准确快捷地检测原材料质量,及时地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将隐患处理在刚现苗头之时,预防混凝土
缓凝和超时缓凝事故的发生,以稳定生产,稳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