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技术发现问题上课资料

通用技术发现问题上课资料

发现问题1、问题的来源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技术世界里如果不能发现问题,设计就不会完善,技术就不能革新。

从技术角度看,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然后再发现再解决。

你们能够想象吗?一条线等于一万美元,这是事实。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巨型发电机出现了故障,很多人都修不好,只得请来了德国的电机专家来修理。

这位德国专家来了以后,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呆在发电机旁,这看看,那听听,最后他在发电机的顶上划了一条线并告诉修理工,将顶盖打开,将划线处的线圈减少16圈。

故障果然被排除了。

(酬金多少?)这位德国专家向福特公司索要1万美元的酬金。

很多人认为不值,因为故障很简单,排除也很容易。

但福特的老总认为值。

因为他发现了问题。

而不在于排除故障的复杂与简单。

问题的产生有哪三种情况?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为了保持牙齿健康,发明了牙刷; 为了遮体御寒,发明了衣服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主动发现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挑战和拓展我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推进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

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

于是坦克诞生了。

本田公司的追根问底法日本的本田公司就很推崇“抓住问题,追问到底”。

比如,某台机器突然不动了,他们就采用追问到底来解决。

“机器为什么不动了?”→保险丝断了。

→为什么保险会断?→超负荷,电流过大→为什么超负荷?→轴承润滑不好→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好?→吸不上润滑油。

→为什么吸不上油?→油泵严重磨损→为什么会磨损?→是因为没有装过滤器,油泵进入了铁屑。

问题到此,也就解决了,应该给油泵装过滤器。

钢盔的发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对他们阵亡的士兵进行了统计,发现有相当比重的士兵因头部中弹而死。

同时也发现了一点,负责做饭的士兵没有一个是因为头部中弹而死,究其原因才知道原来他们在逃跑的时候用那个做饭的锅子盖在头上,可以防弹,后来各国就研制了钢盔来保护士兵的头部。

思考:古时候,人们用过哪些方法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喇叭当向远处喊话时,如果把两只手围成喇叭形,放在嘴前,声音就能传得远些。

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了喇叭筒,这是最早的传声工具,至今我们还可以见到它。

击鼓传声鼓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制成的。

在公元前3500年中国就有鼓了。

1000年后,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制成与人一般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

非洲鼓是用兽皮蒙在木桶上做的,一直用来传送消息。

有些非洲鼓是用一节掏空的树干和大象皮做成的,敲起来非常响亮,声音能传到三四千米外。

击鼓时一个部落一个部落地传下去,可以使信息传得很远。

烽火台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

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

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

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

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

历史上曾流传着"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长跑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传递信息只能靠两条腿或骑马。

马拉松路线全长42.195公里。

马拉松长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为传送捷报而牺牲的英雄设立的。

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军队的入侵。

传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气从马拉松镇跑到首都雅典报告喜讯,当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赶到雅典广场说完“我们胜利了”之后,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

为了纪念这位战士的英雄事迹,1896年,在世界第一届奥运会上,他跑过的距离被作为一个长跑比赛项目列入运动会。

驿站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往,通信因此产生。

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

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确定下来。

驿邮是骏马以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距离快速通信的。

在当时这已经相当快了。

风筝风筝在古代是传递消息和作为侦察的用具。

刘邦和项羽决战时,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木鸢,根据线长来估测项羽军队驻扎地的距离,从而确定方位,开凿地道,攻破项羽大军。

唐朝时,田悦率兵包围临洛城,唐朝将领令士兵放出一个纸鸢,可飞高百余丈,穿过围攻部队的上空,飘向城外,传达求援信息,终于引来了救兵解围。

唐朝以后,随着造纸业的发达,风筝开始穿上轻而薄的纸衣,木鸢就逐渐为纸鸢所代替了。

五代时,有个叫李邺的人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和丝弦,当纸鸢升入空中后,由于风吹竹笛发出声响,"风筝"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

信鸽和信猴为了传递信息,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

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

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

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

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

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

瑞士军队训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

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

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灯塔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

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

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

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

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

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

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

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通信塔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

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

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

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

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

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

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

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

悬挂两面信号旗,表示日常通用的内容,悬挂3面信号旗为医疗旗语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

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

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

1805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号是波帕姆旗语第16号:"驶近敌人,近距离作战。

"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

舫海信号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

旗的形状各异: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

旗的颜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电话的发明历程:德国人赖特----美国人格雷----美国的贝尔(英国移居)1、赖特是一位德国教师。

1861年,他造出了一台简易电话机,由发话器和受话器两部分组成。

赖特高兴地把这一发明拿到法兰克福物理学会上表演,但是到会的权威们却毫无兴趣,认为这是小孩子的玩艺。

这使赖特受到很大打击,不久就病逝了。

2、1874年,美国人格雷制造了一台比赖特电话还要灵敏些的电话机,在华盛顿当众表演。

表演是成功的,但是权威们依然认为用电传送人的声音没有实用价值。

格雷在众口非议中也动摇不干了。

3、贝尔是治疗耳聋的医生。

他的工作使他对声音如何用电来传递产生了兴趣。

1876年贝尔电话研制成功。

电磁感应电流的磁效应声音——》薄膜振动——》电流(变化)——》薄膜振动——》声音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

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

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

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1892年纽约和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

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1969年7月16日,同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由他担任指令长)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