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杨浦区中考物理一模

2021届杨浦区中考物理一模

杨浦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初三物理练习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021.1考生注意: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分)1. 首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 .托里拆利B .阿基米德C .帕斯卡D .牛顿 2. 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 .密度计B .液位计C .吸尘器D .抽水机3. 影响某导体电流大小的物理量是A .电荷量B .通电时间C .质量D .电压4. 一包医用口罩(10只装)的质量约为A .0.03千克B .3千克C .30千克D .300千克5. 以下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 .载重卡车有很多车轮B .书包背带较宽C .针尖做得很尖锐D .铁轨铺在枕木上6. 有一轻质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10牛重的水。

若将重为5牛的物块浸入水中(水不溢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3牛,则放入物块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A .一定为10牛B .一定为15牛C .可能为12牛D .可能为13牛7.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等的甲、乙导体串联在电路中,若甲导体两端的电压大于乙导体两端的电压,则关于甲、乙的横截面积S 甲、S 乙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S 甲一定小于S 乙B .S 甲可能等于S 乙C .S 甲一定大于S 乙D .S 甲可能小于S 乙8. 两个相同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两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不同液体甲、乙。

若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块A 、B 浸入液体中,物块漂浮于液面,如图1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B .液体的质量m 甲=m 乙C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p 乙D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F 乙图1A B 乙甲9. 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开关S 从闭合到断开时,变大的是A .电压表V 的示数B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乘积C .电流表A 的示数D .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10. 如图3所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心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现沿竖直方向截取相同体积,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则A .p 甲一定大于p 乙B .p 甲可能等于p 乙C .p 甲一定小于p 乙D .p 甲可能小于p 乙二、填空题(共34分)11. 上海地区家用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1) 伏。

电视机与电冰箱是 (2) 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当家中开启的用电器增加时,电路中的 (3) 变大(选填“总电压”、“总电阻”或“总电流”)。

12. 压强是表示 (4) 的物理量。

某初中生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3×104帕,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约为 (5) 牛;当他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6)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 质量为1.8千克的实心冰块,其体积为 (7) 米3,若冰块完全熔化成水,则水的质量为(8) 千克,水的体积为 (9) 米3。

(ρ冰=0.9×103 千克/米 3)14.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伏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0) 库,导体的电阻为 (11) 欧。

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为6伏时,导体的电阻为 (12) 欧。

15. 如图4所示,重10牛的物块A 用细线悬挂着浸没于水中。

若细线对物块A的拉力为6牛,则物块A 所受的浮力为 (13) 牛,方向 (14) ;随着物体A 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大,它所受的浮力 (15)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 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电流表A 的示数 (16) ,电压表V 1的示数 (17) ,电压表V 示数和电压表V 1示数的差值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 (18) 。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2R 2 R 1SVA图3甲乙图5 S R 2 R 1P A V 1V A17. 在图6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 1、R 2的阻值均为R 0。

闭合开关S ,电路正常工作,电压表示数为U 0。

一段时间后,仅有一个电表示数变小。

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 1、R 2上。

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此时两电表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19)18. 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20) ;如图7所示,用电子天平测质量,测量前,将量筒置于电子天平的中央,完成电子天平的“ (21) ”操作。

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电路连接时,电流从电流表 (22) 接线柱流入;实验数据记录完成后,断开开关,拆除电路, (23) 实验器材。

19. 如图8所示仪器是 (24) ,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 (25) ,观察并记录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图9所示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此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26) 的关系,实验过程中V 2-V 1表明了 (27) 。

20. 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测量了A 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U -I 图线,如图10所示。

① 小明认为“绘制U -I 图线只需要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这组数据在U -I 图中对应的点和原点连成直线,就是该导体的U -I 图线”。

你是否赞同小明的观点,理由是: (28) 。

① 在绘制U -I 图线时,小红想:“为什么实验获得的三组数据对应的三个点要用直线连接,而不是曲线呢?”解决小红疑惑的方法是(29)。

① 该小组同学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十九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由于缺少资料,并且没有稳定的电源,也没有较精确的测量电流强度的仪器,致使探索电流规律的工作十分艰难。

期间欧姆自己设计电流扭秤,经历了不少坎坷,但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终于获得成功。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0) 。

图6S R 1R 2VA序号 电压(V )电流(A ) 1 1.6 0.16 2 2.5 0.24 33.00.30图10图8水 F 1F 2V 2V 1 图9图7三、作图题(共8分)21. 在图11中,重为2牛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物块对地面的压力。

22. 在图12中,将电源、电流表、小灯L 2三个元件符号填入电路空缺处。

要求:①小灯L 1与L 2并联;①电流表测小灯L 1支路电流;①开关S 只控制L 2。

23. 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四、综合题(共38分)24. 体积为2×10-4米3的物块浸没在水中,求物块所受浮力F 浮的大小。

25. 在图14(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5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50Ω 2A ”字样,电流表表盘如图14(b)所示。

闭合开关S ,通过R 1的电流为1.8安。

① 求电源电压U 。

① 在电路各元件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中,求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小阻值。

26. 在图15(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不变。

闭合开关S ,电流表的示数为1安,电压表示数如图15(b)所示。

① 求电阻R 1的阻值。

① 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 2的阻值。

① 在电路各元件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变化范围为0.3安~1.2安,请判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欧, 安”。

(写出计算过程)图12SL 1图11(a ) (b )R 1S图14 R 2A图15 SR 1R 2 (a ) (b )PVAS0.6 3APL图13AB C27.如图16所示,盛满水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与实心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底面积分别为S、2S,水的质量为m。

①若容器甲中水的深度为0.2米,求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水。

① 若柱体乙的质量为2m,求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

① 现有物块A、B、C,其密度、体积如下表所示。

小华选择其中一个先后放入容器甲的水中(物块浸没在水中)、柱体乙的上部,使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小于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且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请写出选择的物块并说明理由,计算出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值p甲大。

28.小华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器材:电源(两节新干电池),待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两个(A标有“10Ω 2A”字样,B标有“20Ω 1A”字样),以及导线若干。

① 请为小华设计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1)① 根据实验电路图,以笔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像。

(2)① 若小华规范实验,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7(a)所示。

他将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的中点附近,电流表的指针在图17(a)位置基础上偏转了5小格。

(a) 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并判断小华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3) (需要写出计算过程)(b) 小华继续实验,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另一端,电流表示数如图17(b)所示。

计算此时待测电阻的阻值为(4) 欧。

(计算最后一组数据,精确到0.1欧)甲乙图16物块密度体积A 1.8ρ水0.5VB 1.2ρ水0.6VC 2.5ρ水2V电路图(a)(b)图170.6 3A3 15VR xA BC29. 某小组同学用图18所示装置,研究实心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及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

他们选用了不同密度、不同体积的物块浸入水中,待物体静止后。

利用仪器测出了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以及台秤的示数F ,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① 观察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与5与6或7与8)中p 与V 的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块漂浮在同一容器的水中, (5) 。

① 观察实验序号1与5与8(或4与7)中F 与ρ的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实心物块漂浮在在同一容器的水中, (6) 。

① 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1与4(或2与7)中ρ与V 的数据,可知:当 (7) 相同时,F 相同,p 也相同。

① 小明发现实验序号9与10的数据,发现不符合上述结论,请判断可能存在得原因,并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写出推导过程。

(8)① 若选用密度为0.7×103千克/米3、体积为3×10-4米3的物块放入上述容器中,可推断:p 为(9)帕,F 为(10)牛。

实验 序号物块的密度 ρ(千克/米3)物块的体积 V (×10-4米3)水对容器 底部的压强 p (帕) 台秤的示数 F (牛) 1 0.4×103 3.0 2600 4.6 2 0.4×103 4.0 2800 5.0 3 0.6×103 1.0 2300 4.0 4 0.6×103 2.0 2600 4.6 5 0.6×103 3.0 2900 5.2 6 0.6×103 4.5 3000 5.4 7 0.8×103 2.0 2800 5.0 8 0.8×103 3.0 3000 5.4 9 0.8×103 5.0 3000 5.4 10 0.8×1035.530005.4图182 4 6 81012141618 20 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