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导向系统设计中的视错觉

城市导向系统设计中的视错觉

收稿日期:2009 07 15;修订日期:2009 10 09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2007Q N004)作者简介:梁雅明(1977-),女,回族,西安人,硕士,河南科技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城市导向系统设计中的视错觉梁雅明(河南科技大学,洛阳471003)摘要:从城市建筑标志物缺少特色产生误导、道路与道路导向牌设计中的视错觉、导向中的色彩错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导向设计中的一些误区与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城市导向系统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导向系统设计;视错觉中图分类号:T U 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09)12-0172-02Optical Illusion in City Guidance Syste m De signL I A N G Ya ming(H enan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 ,L ouyang 471003,China)A bstract:Analyze sev eral aspects such as misleading due to lack of city building mar ker s char acteris tics,optical illusio n o f ro ads and road or iented licensing desig n,color illusion o f or ient ation.Put for th so me erro rs and so lutions dur ing the desig n of city guidance system and w ant to be helpful for the design.Key words:city ;g uidance system desig n;optical illusion视错觉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视觉感受,它是在环境及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错误的视觉影像[1]。

人进入到一个城市,有8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的观察将收集的视觉符号信息传达到大脑。

要到达城市的目的地,就要由城市中的道路、路标、城市标志性建筑、一系列的导向标识等视觉符号的引导,才可以到达目的地[2]。

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如果在观察到的导向符号与现实出现一些视觉偏差,人就很可能被误导,偏离方向。

因此科学地研究视错觉对城市导向设计的影响,对城市建设及导向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 城市建筑标志物建立明晰的城市导向,首先要从城市建筑规划入手,单纯依靠几个导向牌或导向标志是不能够完成城市导向任务的。

凯文 林奇在其 城市意象!一书中,将城市中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作为构成城市意象的5个要素[3]。

在现代城市建筑时,作为构成城市主体的建筑物常因缺少特色造成识别误导。

而走在现在的一些城市中,很多街道与建筑似曾相识,缺少明显标志物确定方位,这也就是当今中国城市面对∀千城一面#的问题,这一状况使得城市的个性化缺失,难以识别。

例如现在的北京城,街道宽了,房子高了,人变多了,车也乱了。

到处是高楼,北京跟南京跟上海没什么区别。

以承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北京在努力保留传统民居和城市特色的同时,建起了一座座标志性建筑物,鸟巢、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等特色建筑,为城市增加了很多易识别的地标。

中国中央图1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Fig.1T he main building o f CCT V电视台新台址主楼具有通透感的形体,改变了摩天大楼单纯柱状的形体,丰富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布局,增加了此空间区域的可识别性,见图1。

此外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运用古典建筑牌坊与现代建筑墙面巧妙结合,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以独特的形象成为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名片#。

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内涵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从中可以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是向外界标示城市独特存在价值的商标和载体,可以存在数百年而不改变。

这就要求其外形设计必须个性化,最好能体现地方特色,避免与其他地方的建筑雷同。

而且,建筑不但本身要有原创性和独特个性,还必须与周边规划协调发展,形成相互支撑的功能和景观格局。

因此在城市建设之初要进行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规划;包装工程 PA CK A GI NG ENG IN EERI NG V ol.30N o.122009.12注重维护好历史传承;找准城市的准确定位。

只有定位准确,在建设城市时才有一个统一风格与格调,才不会盲目学习其它城市的人为风格样式,更注重把握好自己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环境,张扬城市个性。

城市建设也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自然资料,并巧妙结合人文建筑物营造出富有特色、识别性强的城市环境。

2 道路坡度及地面文字标识透视错觉道路作为重要的城市导引网络的一部分,其构成包括道路的设计;车辆与行人道路导向牌的设计;路面导向符号与标志的设计;路口指示灯的设计等。

道路坡度错觉指在下坡中坡度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实际上还在下坡),却有变成上坡之感,这时若在没有交通标志的坡道上就麻烦了,驾驶员很容易误以为是上坡而去加油门,易使车辆失控[4]。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魔鬼公路#,既是由于道路建设时没有考虑到特定光线与环境下的视错觉而造成的。

使峡谷中一条很普通的公路成为∀吞人#的魔鬼公路。

地面文字标识作为道路导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机动车交通路面上,起到提示、识别交通行为的文字视觉符号。

地面文字标识透视错觉,重点指车道路面字体,由于车速较快,司机所看到的字体与实际的字体有差异,造成视觉识别误差,易导致交通事故。

避免错视就要求在字体设计时考虑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有意识地将近处字体缩小,而放大远处字体。

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路面上张贴的奥运专用通道标志的五环不是常见的正圆形,而是长椭圆形,对标志的变形正是考虑到了行车者的高速运动视线而特殊设计的,见图2。

图2 奥运专用通道标志F ig.2Olympic Games priv ate channel symbol3 与道路导向牌设计相关的视错觉道路导向牌的设计是道路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包括导向牌的体量造型设计、导向牌的色彩编排字体设计等部分,其中导向牌的体量是与其所在空间的大小有关。

导向牌设计时要结合一定的建筑物或标志物来指明方向。

在车站、广场等较大空间,人流密集,需要体量较大的导向牌,而在社区等小范围可用较小的导向牌,并且在内容上也有区别,重点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车站的导向牌起到指挥员的作用,将人流分到城市的A 、B 、C 、D 等各个区域,城区A 、B 、C 、D 各处的导向牌再将人指引到具体的目的地。

同时这里导引图的设计应主次分明。

比如英国伦敦地铁铁路示意图,导向标志设计细致入微。

这些标志的设计很科学,位置一般一人多高,即使再拥挤也不会被挡住。

乘客只要跟着指示箭头走,就不会走错。

每条线有自己的代表色,站台上和列车内都用颜色标出线路,乘客如果一时记不住线路名字,记住颜色就可以了[5]。

此外车站的导向所要导引的内容往往要多于城市街区导向,在设计时要有所概括、删减,如伦敦地铁导向多用直线进行概括,标明大的方位与道路走向,省略细枝末节,增加画面的可识别性与易记性。

导向牌的字体设计也是很关键的,政府交通职能部门对标识字体系统的设计、确立及应用,多建立在严格、真实的测试及反复实验的基础上[6]。

清晰、快速、有效传达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与显著特色。

为达此目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标识字体均采用清晰明快、易读性极高的∀无饰线字体#。

比如中文多用中黑体,少用粗黑、中宋等字体。

粗黑体虽然醒目但对于笔画较繁的字来说,很难将字的横竖笔画分开,混为一谈,造成识别图3 导向字体设计F ig.3T he guidance ty peface desig n的困难。

导向牌中的字数往往不多,但字与字的穿插排列以及每一个字的笔画粗细都要经过仔细推敲,避免视错觉的产生。

见图3,在字体设计时,注意水平线要比垂直线看起来粗重,要达到平衡,应将水平线调细。

拉丁字母就要考虑到字母的大小写区别,实验已表明,全大写的书写方式,虽有正式、隆重等特点,但在易读性和快速辨认等方面却不及大小写组合的书写方式。

所以,在交通标识的用字场合,一般也是采用大小写组合的书写方式,而不使全大写的书写方式。

4 导向中的色彩错觉在城市导向系统设计中,色彩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在城市导向设计时,就要将周围的色彩进行条理化,为指示服务,避免色彩错觉产生的干扰。

导向牌中色彩要素比文字要素简单、形象直观,更易于认读与识别,不同色彩的视认性不同。

在交通标志中,为提高图案配色的视认度,底色采用后退色(如黑色),而文字(或图形)采用易读性最好的前进色-黄色,从而使标志具有清晰向前的近感效果。

红色的易见性最高,同时给人以紧张的心理效应,是一种兴奋性极强的兴奋色,容易使人联想到危险与灾害。

因此国家标准∀安全色彩#就规定为红、黄及蓝、绿等4种。

采用∀安全色彩#,(下转第215页)梁雅明 城市导向系统设计中的视错觉状况。

再次,CI体系中的V I部分容易操作,M I、BI相对更难控制,容易造成脱节或不整体、不能统一识别的现象。

国内提供CI策划的公司大部分更精于视觉表现,在企业策略、市场策划、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最后,CI是个偏理想化的规模庞大的动态体系,需要各类专家的合作才能完成,后期的跟进管理、适时调整绝不可少,对于单个企业而言要执行到位比较困难。

3.2 解决的对策如果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重视企业识别力的CI 体系其本质实际上是通过信息的反复刺激形成知名度,最终通过名牌效应来实现由记忆导致的压迫性购买行为;而强调消费者体验至上的DM体系,其希望的是通过产品、环境、信息、行为等方面的有序组织,形成统一协调的感受,通过美誉度和好感度来引发主动的认同性购买行为。

对于目前中国的CI通病或许可以通过这些对策来逐步解决:将静态的企业识别体系过渡或拓展为动态的设计管理体系;将追求的目的由制造区别变为营造好感;将考虑的重心由企业自身转向目标消费群的感受;将企业识别中的视觉识别深化为实际的产品识别、环境识别、传播识别;将互相分散的各类设计行为通过设计管理体系协调组织起来,变为相互融合协调的统一整体。

4 结语随着世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每位消费者每时每刻都被无数的信息包围着,仅仅着眼于造成企业间的信息区别,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企业间的形象力竞争的重要性已退居其次,所有的设计要素都只是手段和工具,最终的目的是要制造氛围和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