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教材简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分3个部分:
(1)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除了让学生说
以外,教师也要补充一些静电现象,让学生能感受到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
(2)研究不一样的电荷:使学生从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的过程,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让电荷流动起来: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是后面学习电流的
基础。
二、教学背景:
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探究。本
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
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
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
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
流。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
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运用逻辑推理,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难点:通过实验解释不一样电荷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关系。
教学
准备
教具 学具
毛皮,泡沫粒,泡沫板,
梳子、气球、橡胶棒、玻璃棒、尺、纸带绳、
毛皮、丝绸、铁架台、尼龙绳、
教 学 流 程
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
发现问题————猜测原因————实验证明————解决问题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个性设计
一、课前谈话 表演魔术(吸引泡沫粒的实验) (准备泡沫和纸屑) 二、魔术导入 1.揭题 师:好,上课。 师:其实刚才的魔术老师是用科学知识变得。你们知道刚才绳子站起来这是什么现象吗?(静电现象)知识真丰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揭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泡沫板放在黑板上“我忘了带磁铁了”让泡沫板掉下来。然后摩擦泡沫板背面以后吸引在黑板上。PPT打出课题) 师:泡沫板吸在黑板上了,这是什么现象呢?(静电现象)你真棒,对,这也是静电现象。 2.说说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师:静电现象在我们身边是非常常见的,你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还见过或亲自感受过哪些静电现象呢?(停顿一下,让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发言说出“麻、吸引轻小物体、发光、嗒嗒响……”都是静电现象,教师追问:什么情况下发现静电现象的?得出都通过摩擦,板书:摩擦) 师:除了这种现象,还有同学遇到过别的静电现象吗? 小结:生活中物体相互摩擦后,会出现麻、吸引轻小物体、发光、嗒嗒响等静电现象。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哦,你遇到的现象,我也遇到过。嗯,你肯定是个生活的有心人。说的真好、真棒…… 三、体验静电现象 师:(举手学生不多时:很多同学都见过静电现象,可能一时想不起来了)你们想不想在课堂上也制造一些静电现象呢?(想)好,我们通过摩擦也来制造一些静电现象。看我给大家准备了梳子、气球、橡胶棒、玻璃棒、尺、纸带绳,还有毛皮、丝绸可以用来摩擦这些物品,大家还可以用身边的铅笔、衣服、
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
头发、桌椅等物品制造静电现象。 师:1分钟时间想一想,你们小组打算怎样来制造静电现象。 (小组讨论) 师:我们怎么检验制造的静电现象呢?(检验物体带上了静电呢?)(学生发言) 教师评价: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人你真聪明! 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用吸引轻小物体的方法来检验静电现象。我给大家准备了小纸屑,让摩擦过的物品接近轻小的纸屑(教师一边演示动作),如果能吸引小纸屑就证明它带电了,还有什么不明白吗?(明白) 师:好,我看看那个小组制造的静电现象最多,记录员负责记录你们小组有几种方法,其他组员完成一种就告诉记录员,等会就请这个小组来汇报,开始。 (学生找静电现象,教师参与) 师:请小组把材料放回课桌。每个小组制造了几种静电请记录员用手势告诉我。你是怎样制造静电现象的? 师:还有哪个小组的做法和它们不一样的吗?(请不一样的补充) 师:我们刚才制造了很多静电现象,我这里也带来了几种生活中的静电现象。(PPT出示图片,教室讲解)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PPT出示) 四、不一样的电荷 1.了解两种电荷 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它我的气球不能吸起小纸屑呢? 师:我们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PPT出示问题:为什么通常物体不显示带电?和学生一起站在后面听。) 【第一段动画后问:为什么我的气球不能吸起小纸屑?板书:正电荷、负电荷。第二段录像开始】 2.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师:原来物体摩擦后会带上正电或负电,那毛皮摩擦了两个气
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
球以后,它们带上了电,它们相互接近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追
问: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猜测,并说说理由。)教师评价:有道理,你说的
也很有道理,你已经会学以致用了。
师:情况到底怎么样,我们要用什么方法验证?(实验)那好,
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这个实验可以怎么做?(学生自
由说说)
(出示铁架台,在黑色部分挂上吸管)
师:我带来了更好的材料,两根吸管。科学家发现用同一块毛
皮同时快速摩擦两条吸管后(教师手势演示),它们都带相同
的负电荷(PPT出示)。
师:还有两根玻璃丝(摘下纸带绳,黑色部分挂上玻璃丝)。
科学家发现用同一块丝绸同时快速摩擦两根玻璃丝后(教师手
势演示),它们都带相同的正电荷(PPT出示)。我们就让摩擦
后,带相同负电荷的吸管和带相同正电荷的玻璃丝相互接近。
师:实验时,还要注意这几点。
(PPT出示,1.手拿住红色的部位,快速摩擦。2.不要再接触
摩擦过的部位。3.把物体挂在在黑色部位,一个一个实验。4.
先预测,然后实验后记录。)
师:会做了吗?(会)实验材料在课桌里,请组长到旁边领铁
架台,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停,现在把实验材料放拿下来放好,架子拿到桌子旁边。
一分钟整理记录单。
(请一个小组上台汇报)教师评价:他们小组的汇报很完整、
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师:你们的发现和它们一样吗?(一样)那我把你们的发现写
到黑板上,相同的电荷也可以称为同种电荷。
(教师板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师小结(PPT出示):我们发现摩擦后带负电的纸带绳和纸带
绳互相排除,带正电的玻璃丝和玻璃丝相互排斥,因此我们得
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如果有学生提出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马上接上他的话:是
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呢?我们也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
师:那摩擦后带不同种电荷的物体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猜测,教师及时评价:你的思维很有层次,老师特别欣
赏你!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也用实验过来验证一下。注意小组
合作,把玻璃丝挂在黑色的部位,一个同学去摩擦挂着的玻璃
丝,另一个同学摩擦纸带绳。然后不要挂上去拿着纸带绳去接
近玻璃丝,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学生实验、汇报,教师评价: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
重大发现!)
师:你们和发现和它们小组一样吗?(一样)好,我也把它写
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PPT出示)师小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五、让电荷流动起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毛皮摩擦吸管后,吸管带有静电,我这里
有个小灯泡,你能用带电的橡胶棒让它发亮吗?(请一个学生
上台摩擦吸管靠近小灯泡)为什么点不亮呢?(学生自由发言:
电量不够。师:我给你们再大的电量也点不亮灯泡。)
师小结:看来要使小灯泡发亮,必须要让电荷持续的流动起来。
要有一个电源给电荷提供动力,同时还要导线把它们连接起
来,这样小灯泡就亮起来了,电荷就能持久的流动了。我们把
这个就叫做电流的通路。
(教师边讲解边动画出示)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后,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发言,教师评
价)
师:同学们,身边的神秘现象并不是永远的不解之谜,我们用
科学的精神不断探索、不懈努力一定会揭开这个谜底找到答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