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1 骨骼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2.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3.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4.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的作用(二)科学知识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3.懂得骨骼有支持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4.知道手骨是由27块骨构成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3.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难点:拼人体骨骼图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四、教学过程(1个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请同学们都来摸摸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这就是骨骼。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实践活动: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4.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5.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6.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7.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8.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9.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10.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11.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12.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

(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四)了解骨头的结构1.讲述: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2.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五)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看书)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观察图片、交流讨论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运动;塑造体形、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3.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颅骨保护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4.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5.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六)巩固拓展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2)鼻尖中含有软骨。

(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

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

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1-2 关节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2.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3.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二)科学知识1.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2.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3.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3.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认识人体的几个关节教学难点:关节的运动方式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四、教学过程(1个课时)(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1)转动你的胳膊;(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4)大幅度甩手;(5)转动你的头;(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1-3 肌肉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2.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二)科学知识1.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2.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3.知道人体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4.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手臂活动模型;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三、教学过程(1个课时)(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揭示课题:肌肉)(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

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

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3.活动体验:(1)站直后向前弯腰。

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

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4.学生交流体验。

5.教师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