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充分了解我县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倾听老师们对即将出台的《五峰县初中英语教学常规》的意见。

共同探讨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进一步探索教研工作的新途径,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我县的英语教学水平。

我们采用听、评、访、谈、议、查等多种方式对我县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现简要分析如下。

一、英语教学基本情况
(一)教师队伍情况分析
我县现有初中11所(包括白鹿庄中学)一中阳光班还有八、九年级两个班。

现任初中英语教师61名,初中在校生为4600余人,师生比为1:75。

现任初中英语学科教师情况:20-29岁12人,30-39岁28人,40-49岁20人,50-59岁1人。

30-39中坚力量占46%,高级职称7人占11%,资教生9人占15%,招聘教师6人占10%,英语专业毕业31人占51%。

从数据上看我县英语师资队伍底子薄、职称偏低、队伍比较年轻。

特别是资教生和招聘教师占25%,不稳定。

可是由于青年教师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甘当重任,老教师以身示范,辛勤耕耘,当前一支庞大的骨干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二)主要成绩分析
1、创新备课,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多数教师在参考教案或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二次备课(我县大多数学校都在尝试集体备课),从语言知识的突破、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问题的
预设等多层面考虑,努力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注意到知识有机衔接,同时侧重知识点的操练、巩固和运用设计。

教师能根据授课内容,分析到位,在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同时,还能注意细节性问题,教学设计不但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还能结合考点加以分析,使学生不只是掌握知识,还能提高能力。

2、以生为本,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经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多数英语教师都已接受了这种观念。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教师努力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经过一些任务的布置,让学生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她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兼顾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活化手段,增加英语课堂教学容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和教学内容,采用一些辅助教学的手段,如利用实物来教单词,让学生去直观感知,从而培养她们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利用图片来进行对话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制作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接触英语,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利用小黑板布置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保证四十五分钟的质量。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专业水平欠缺。

据调查,49%的教师是非英语专业,而新课标要求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语音语调准确,适当使用母语,但我们的英语课有不少教师在用中文讲解。

有的教师语音、语调不够清晰、流畅、标准;有的教师板书缺乏规范性,板书能力差;有的不能熟练、适当使用辅助性教学设备。

教材涉及话题广泛,要求教师要有很广的知识面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而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标,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情境性和交际性,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有的教师对阅读课教学目标模糊,只是在单词的认读和释义上大做文章,忽视了听、说、读、练的具体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三)教学设计与学科要求不一致。

经过听课,发现不少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讲一堂课的教学模式,有的学校录音机都很少进入课堂,更谈不上实物展示和多媒体直观教学了。

课堂上讲得多,练得少,课堂气氛沉闷。

有的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多少、教师要渗透多少、学生应掌握多少、课堂当堂训练量是多少,在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很好的体现,长期下去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部分学校的英语老师任务重。

有一个老师带三个班三个头
的现象。

有英语教师担任教导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还带两个毕业班的英语的现象。

老师的年龄结构也不太合理,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

培养新教师使她们超常规的进步已迫在眉睫。

要想尽一切办法稳定招聘教师,用好资教老师。

(五)英语辅导资料多但不适用。

大都是老版本的《课堂练习》、《新动力》等、老师对资料的处理上存在困惑。

不用怕指责(家长、社会、学校各方面),用了对知识点又不够落实,不能有效地进行训练。

(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不少中学生学英语不久,便产生了畏难和厌倦情绪,过早出现两级分化的苗头。

刚上初中时,绝大部分学生都对英语抱有很大的兴趣,刚开始学的字母、单词还比较简单,学生大都能按老师要求每天朗读、背诵,对一些简单的对话也能朗朗上口,对答如流。

这种情况一般能够持续到初一上学期末。

英语学习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学习内容的加大、加深,学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上课时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下课后又没能把不懂的地方弄懂。

这样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听不懂就不愿学,不愿学就更听不懂。

如此恶情循环,导致出现自暴自弃、厌学的情绪。

而另一部分基础好,爱学、好学的学生由于基本功扎实、学习踏实勤奋,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轻松。

这样形成了英语课往往只有少数学生听讲、思考问题、积极发言的现象,而大多数学生却是学习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