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礼仪a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既要表示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方式: (1)用敬称: a .对长辈、平辈称“您”,对待晚辈称“你” b.对有身份、年长者、可以称“先生” c.对文艺界、教育界人士。有成就者、 有身份者,均可称“老师” d.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者,可称“....公” 或“.....老” (2)用姓名称呼: a.对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以姓名相称; b.对同性的朋友、熟人,若关系较亲密,可以 直呼其名
家族关系图
一些特例时的叫法
面对外人时,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 敬称
◆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 如“家父”、“家叔”、“家姐”。 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 如“舍弟”、“舍侄” 称自己的子女,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儿”、 “小婿”。 对他人的亲属,对其长辈,宜在称呼前加“尊”字,如 “尊母”、“尊兄”。 对他人的亲属,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前加“贤”字, 如“贤妹”、“贤侄”。 如在称呼前加“令”字时,一般不分长幼,如“令堂”、 “令尊”、“令爱”、“令郎”。
5.姓名性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 间。 (1)直呼姓名 (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其前加“老”、 “小” (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 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亲友 、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我是该叫他 胡经理还是 小胡呢?
总经理室
称呼礼仪
称呼,通常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 酬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 称呼,不仅反应着自身的教养、对对 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 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 因此对它不能忽视大意、随便乱用。
根据社交礼仪的规范,选择正确恰当的称呼, 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合乎常规
1.职务性称呼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 敬意有加,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式。 (1)仅称职务。如“部长 ”、“经理”、“主任”, 等等。 (2)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如“周经理”、“隋处 长”、“马委员“等。 (3)在职务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及其正式的场合。 如“胡锦涛主席”、“汪洋书记”等。
交往礼仪,在此是指人际交往中最基 本的行为规范。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 原则,叫做“三A原则”。其含义是要 求人们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 努力地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接受 (accept)对方”、“重视(attach) 对方”、“赞同(agree)对方”。
称呼礼仪 介绍礼仪 握手礼仪 名片礼仪 交谈礼仪
2、要照顾习惯 3、要入乡随俗 Nhomakorabea一、生活中的称呼
● ● ●
对亲属的称呼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对普通人的称呼
二、工作中的称呼 三、外交中的称呼
对亲属的称呼
常规中的叫法
• 父亲的父亲应称为“祖 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 “曾祖父”。 • 姑、舅之子应称为“表 兄”、“表弟”,叔、伯 之子应称为“堂兄”、 “堂弟”。 • 有时讲究亲切,儿媳对公 公、婆婆,女婿对岳父、 岳母,皆可以“爸爸”、 “妈妈”相称,这样做, 主要是表示自己与对方完 全“不见外”。
2.职称性称呼
对于有技术职称者,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 称。 (1)仅称职称。如“教授”、“律师”、“工程 师”,等等。 (2)职称前加上姓氏。如“陈研究员”、“吴工程 师”等。
3.学衔性称呼
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 术气氛。 (1)仅称学衔。如“博士” (2)在学衔前加上姓氏,如“杨博士” (3)在学衔前加上姓名,如“劳静博士”。 (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所属学科,在其前加上 姓名
*
交 往 礼 仪
*
学习目的
• • • • • 重视人际交往 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地投入人际交往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体 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失礼于人
人际交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即交往 礼仪。对于人际交往,正确的态度是: 一是要积极地参加,及时总结经验,吸 取教训;二是要学习基本的交往礼仪, 并且在实践中正确的加以运用。
(3)亲密性称呼: a.对于邻居、熟人,有时可采用“大爷”、 “大娘”、“大妈”、“大伯”、“叔叔”、 “阿姨”、“爷爷”、“奶奶”等类似血缘 关系的称呼,在这类称呼前也可加上姓氏。 这种称呼会令人感到亲切、信任。
老李
b. 对同辈的朋友、熟人 可以以姓名相称,为了表 示亲切,对于年长于己者, 可在前面加个“老”、 “大”字,比如“老刘”, “大张”,对年幼于己者, 可称为“小李”,“小 杨”,对至交、密友亦可 在名字前加个“阿”字, 以示亲切,切忌不要随便 给人起外号。
4.行业性称呼
(1)称呼职业,如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 员称为“教练”,警察称为“警官”,将会计师 成为“会计”,将医生称为“医生”或“大夫”, 等等。 (2)称呼“小姐”、“女士”、“先生” 对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一般按性别的不同 称呼为“小姐”、“女士”、“先生”,未婚者 称“小姐”,已婚或者不明确其婚状况者则称为
经理您好 请慢走
职 务 性 称 呼
外交中的称呼
•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在涉外 交往中,称呼的问题因 为国情、民族、宗教、 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显 得千差万别,十分复杂, 在对外交往中,对待称 呼问题,有两点必须切 记:其一,是要掌握一 般性规律,即国际上通 行的做法。其二,是要 留心国别差异,加以区 分对待。
敬 称
对普通人的称呼
在现实生活中,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 交往对象,可酌情采取下列方法称呼: (1)以“同志”相称 (2)以“先生”、“女士”、“夫人”、 “小姐”、“太太”相称 (3)以其职务、职称相称 (4)入乡随俗,采用对方所能理解并接受 的称呼相称
二 、工作中的称呼
工作中称呼的原则: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性称呼:姓名+职务:姓+职务:职务 2.职称性称呼:姓名+职称:姓+职称:职称 3.学衔性称呼:姓名+学位:姓+学位 4.行业泛称 5.姓名性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