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存货管理存货是企业的主要资产之一,存货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否得到恰当的反映,存货管理直接表现了其余人管理水平的高低。
我们公司的存货,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成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在制品等。
我们企业的存货种类繁多、是占用资金比较大的资产项目之一,一般要占到流动资产总额的30%-40%。
这方面资金利用程度优劣,对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极大。
因此,加强存货管理,使其始终保持在一个最优水平上,这是公司管理重要任务之一。
一、公司存货管理中的特点(一)存货的加工线长,公司管控难度大。
大家也都了解到,我们投入现款,最后现款变成了存货。
一圈下来,经过的环节越多,存货的遗漏点就越多。
而我们公司的大部分产品从材料到成品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工艺复杂,加工线时间长,经过加工的地点多、工序时间越长,我们的管控难度也就越大。
(二)存货管理最关键的是节点。
所谓“节点”,就是加工点与加工点的连接部位。
节点越多,浪费越多,就如生产加工点越多,管理越难。
而对于过多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分工,可以使单项工作效率提高,但很可能导致整体成本过高,要警惕。
我们生产一个产品可以分为三阶段时间:准备时间、等待时间和加工时间。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客户只为企业的加工时间买单,另外两个时间是不产生效益的。
但是,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一问题,导致整个存货过程浪费严重。
(三)存货总量的降低直接影响经营效率。
公司的整个节点很多,每个节点上面的每个加工点都存留一点,留到最后加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存量。
所以,作为一个公司管理的重点,存货管理需要把整个存货的所有点面控制起来。
这种控制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存货的类型和分类(一)存货的类型。
我们公司存货分为速冻存货和缓动存货。
速动存货指账龄在6个月以内的各类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配件、低值易耗品、在制品等物资;缓动存货指账龄在6个月以上的物资。
企业对速动存货应合理管控规模,严格总量控制;对缓动存货应优化库存结构,防范账龄转增。
(二)存货ABC分类。
ABC分类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托于19世纪首创的,后来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等。
它是一种重点管理方法。
在存货管理中,我们的存货品种很多,已达到成千上万种,存货数量最多、耗用量最大的往往是少数品种,这些存货一旦积压所形成的浪费,可能远远大于其他一般产品积压所形成浪费,所以,加强对这些存货的管理,可以花费较少的经历却能够使存货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控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ABC分类是依据存货的品种、类别将存货分为A、B、C三类,是一种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方法。
A 类:是指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含各大总成)。
对A 类存货应严格进行账龄管理,其账龄要求:农机和动力业务产品库存主机(总成)须小于3 个月;工程机械和汽车类产品库存主机须小于6 个月;材料、在制品、除主机(总成)外的产成品须小于1 年。
B 类:是指研发试制、试验产品,认证产品,参展产品;正常的三包服务配件;订货周期较长的零部件等。
对B类存货实行总量和账龄控制并举的管理措施,其账龄要求:正常的三包服务配件、订货周期较长的零部件、认证产品、参展产品须小于1年;研发试制、试验产品须小于2年。
C 类:是指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含刀、夹、量、辅、模具等)、设备维修用备配件、退市产品的三包配件等。
对C类存货实行总量控制、逐步消化的管理措施,其账龄要求:重点对1 年以上账龄存货处置消化,其中退市产品的三包配件须小于5 年,并逐步减少库存。
公司存货盘点状况表如下,存货状况分为:可用和不可用,可用里分为A类和B类;不可用又分为C类和D类。
三、存货的功能和成本。
(一)功能。
存货功能是指存货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企业保持一定存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可以保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对于我们工业企业来说,储存必要的原材料和在产品,可以保持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不至于因材料供应中而导致生产活动的中断。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大批量、连续式的生产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代之按订单组织生产的适时生产方式。
但对于我们企业现代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产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来说,保持一定的原材料存货是生产经营连续性所必需的。
2、储备必要的存货,便于组织均衡生产,降低成本。
我们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具有季节性,有时产品需求很不稳定,如果根据需求组织生产,有时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时又会超负荷运转,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降低成本费用。
为了均衡生产,就需要储备一定的产成品存货。
3、储备必要的存货,有利于扩大销售。
在新技术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多变、多样,人们消费差异性极大,为某一客户生产的产品,很难适合其他客户的需要,所以,适时生产系统认为产品应专为特定客户生产。
(二)存货成本。
1、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是构成存货本身价值的成本,由买价和运杂费构成。
采购成本总额是采购数量与单位采购成本的乘积,所以,采购成本总额与采购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2、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为组织订购材料、商品所发生的成本,如为订货而发生的差旅费、邮资、电话费等。
3、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在存货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如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仓储费、保险费、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维修费、存货积压的损失等。
存货数量越多,变动储存成本就越大,如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仓储费、保险费;固定储存成本与存货数量无关,如仓库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维修费等。
4、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由于存货数量短缺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如原材料储备不足造成的停工损失、由于商品储存不足而造成销售中断、错过销售机会的损失。
存货的短缺成本与存货数量成反比,存货的数量越少,存货的短缺成本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四、存货管控中存在的问题(一)存货分级管理不明确。
存货管理应再细化,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
以控制部门为主,成折射线状对公司其他各个部门形成控制,对财务提供资料,同时对各个生产部门形成互动的联系。
在存货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让采购、仓库、财务、生产、技术、工部等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白清晰,存货管理的效率才能提高。
(二)长账龄存货处置力度不够。
存货的账龄越长,说明周转越慢,占压的资金也就越多,这也是我们大家平常所说的呆滞料。
对于长账龄存货,我们应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计划的源头控制入手,才能最有效的降低无效的库存,达到降低库存总额的目的。
长账龄的存货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不周转的物料和周转慢的物料,对于不周转的物料和周转慢的物料,还应该做相应的处理:比如代用或者变卖等。
我们根据公司2015年与2016年年中长账龄存货的对比,可以发现,对于长账龄的存货,我们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去改善。
对于长账龄存货的分析是事后诸葛亮,远不如事先控制也就是提前预防有效。
这与质量管理的原理一样。
存货的风险会随着库存的时间、状态变化以及技术的改变等原因,使存货形成积压、质量降低、甚至报废,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存货的日常管理、定期处置。
(三)存货过程管控力度不强。
1.公司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组织专项检查小组,定期深入到存货管理部门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2.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存货内控制度的作用。
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要明确,不能忽视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出现相互推诿或一人说了算的现象,避免造成存货库存量过多,占用资金过大,给公司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3.存货过程管理存在不规范,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主要突出在个别仓库,不按实际收入、发出数量入账,存在倒签票,登账不及时的情况。
五、存货的控制措施建议(一)加强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存货控制是指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存货规划的要求,对存货的使用和周转情况进行组织、调节和监督。
在实际工作中,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中,加强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1、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
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根据使用总控金额管理资金相结合,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存货归口管理。
我们公司在今年为了调整存货占用,优化公司存货结构,消除不合理的存货,按照股份公司下发的最新存货控制指标,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存货控制,按方案认真落实。
公司指标控制图标:(1)总量存货(2)缓动存货各工部存货指标按照指标执行,各工部部长为本单位存货指标第一责任人。
生产、采购、装备、郑州分公司、营销部存货主控单位认真梳理本单位存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指标为标准,认真查找存在的差距,巩固已有成果,确保本单位年度存货指标如期实现。
重点缓动存货,特别是对一年以上账龄、非生产流通类存货进行细致梳理,对于已丧失使用功能,没有利用价值的物资,要逐级落实本单位相关部门管理责任,按规定进行处置。
2、存货采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采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3、存货采购、验收、领用、盘点、处置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存货预算、供应商的选择、存货验收、存货保管及重要存货的接触条件、内部调剂、盘点和处置的原则及程序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二)制定存货控制核算方法存货成本核算方法、跌价准备计提等会计处理方法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发生了减值:(1)该存货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公司使用该项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公司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公司根据目前存货管理情况,以及分析以往存货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龄段之间关系的经验数据,分别采用单项计提以及根据期末存货余额的账龄段按比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账龄段确认存货减值比例如下:2016年福莱格年中存货账龄及跌价准备表:公司2016年存货年中与年初相比有所减少,存货总额减少2697.8万元,主要原因为产量减少,采购量减少,同时消耗前期库存,存货总额有所减少。
(三)加强过程监控,适时存货控制、适时监盘。
公司继续实施过程监控的方法,月度或季度盘点、过程监盘、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跟踪实施过程、检查实施结果。
公司在2016年着实通过账实检查去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管理意见,具体实施步骤:1.账实检查。